收藏 分销(赏)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288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前儿童发展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2、领会3、应用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考试都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 内容和考核目标进行命题2、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3、试题难易程度:易占3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10%4、考试试卷题型考试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三、名称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8分,任选4题回答,共24分)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2分,任选1题回答,共12分)六、案例题(共1题,14分)

2、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结合历年真题根据考试大纲中“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进行每一节课的内容的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章第十一章一般重点:第一、二、十二章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学前儿童发展: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包括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现。p29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一、学前儿童发展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婴儿期儿童:0-3岁。幼儿期儿童:3-6岁。p30(二)发展在发展学科中,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持续性的变化。p30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一)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二)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

3、的机制(三)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描述发现解释发展优化发展。p30-31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三、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What(什么)When(什么时间)Why(什么原因)。p31(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从大量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发展的事实中概况出来的年龄特征,代表的是这一年龄阶段儿童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p31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三、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二)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向比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p31(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

4、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四、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理论价值(二)研究和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p32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生物性与社会性天性与教养之争发展的生物性,是指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决定作用。遗传是儿童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是个体发展的先天基础,决定着个体发展的不可能性。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是脱离社会条件的空洞的、抽象的过程,而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现实的、具体的过程。p33个体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发展起决定

5、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二、主动与被动主动是指儿童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被动是指儿童是环境影响的被动接受者。p34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儿童发展变化是连续的量变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累加过程,没有突然的变化。p34个体的发展,既包括早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混沌到分化的上升过程,也包括后期由健全到衰弱、由灵活到呆板、由清晰到朦胧的下降过程。学前儿童发展总的方向和趋势是上升的。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发展是一个不连续的质变过程,

6、发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的。p35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体现的是发展的量变,而阶段性体现的是发展的质变。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即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完善和提高 p35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发展的普遍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任何个体的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共同规律既表现在发展趋势上,又表现在发展的年龄特征上。p35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

7、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p35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年龄特征:指的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群体所发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代表特定年龄阶段多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反映着该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图景与可能性。p35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有自己的速度、特色、风格和水平等特殊性和复杂性,构成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p36儿童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关键期:是

8、指在发展的某一个特定的年龄或时期,儿童对某些特定的反应最容易形成,或者说某种特定的行为最容易习得,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学起来就会有困难。p362-3岁,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前,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伦理问题四、普遍性和差异性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个时期或年龄,儿童心理常常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表现出一些与往常不一样的行为,尤其是否定或抗拒行为。p36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 p38(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二、

9、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一)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点上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在横断研究中,各年龄段的被试来自不同的同辈群体。p37优点:短时间内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那收集数据局限:难以描述个体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二、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二)追踪设计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这个观察期可以相对较短,或者非常长。p37优点:可以评估个体各种特性的稳定性/连续性;确定常态的发展趋势和过程;弄清个体差异局限:耗资大,耗时长;练习效应;不易大样本研究;研究对象流失;跨代问题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二、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三)序

10、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对其进行追踪的研究方法。p38优点:决定同辈效应是否有影响;相对高效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p39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Why?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2.种类:p39-40直接观察法 vs.间接观察法参与性观察法 vs.非参与

11、性观察法全面观察法 vs.抽样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 vs.无结构观察法叙述性观察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vs.取样观察法(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3.优缺点:p41优点:直接获得资料,真实、自然、生动;及时性局限:对刺激变量不加以控制,观察者被动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4.注意事项:p41观察前做好准备,如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观察时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带任何主观偏见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要进行多次观察,反复进行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

12、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二)访谈法1.定义:又称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从中分析儿童发展特点的方法。p412.种类:p41结构式访谈 vs.非结构式访谈个别访谈 vs.群体访谈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二)访谈法3.优缺点:p42优点:比较灵活,利于寻找和了解新的信息或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思想使用面广能够比较有效地搜集深层次的资料,随时观察行为表现,了解被访谈人的动机、个性和情绪等。局限: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复杂访谈人的价值观等会影响被访谈者的反应访谈工作比较耗时、费力。第三节 学前儿童

13、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二)访谈法4.注意事项:p43使访谈双方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创设恰当访谈情境,通过引导过渡到谈话内容对访谈内容理解清晰、正确,能正确引导和追问无主观偏见,不暗示和诱导客观、详细地记录访谈资料尊重受访者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三)问卷法1.定义:是指研究者以书面的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填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p43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三)问卷法2.种类:p43非结构型问卷 vs.结构型问卷(封闭式问卷)vs.半开放式/半结构型问卷3.优缺点:p43优点:效率高,便于统计局限:编制要求高,耗费时间、精力,题目的信效度要经过严格考验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四)作品分析法1.定义:是指对儿童的各种作品,如绘画、手工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分析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方法。p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