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8215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四节--地理环境与大骨节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贝克氏病)是一种慢贝克氏病)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病又名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病又名“柳拐子病柳拐子病”或或“水土病水土病”。在本病流行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在本病流行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肉萎缩,严重影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关节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活也不关节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一。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一。(一)大骨节病的分布(一)

2、大骨节病的分布 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大骨节病的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大骨节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尔河等流域。尔河等流域。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大骨节病(国际上通称卡辛贝克氏病)是一种慢贝克氏病)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病又名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大骨节病

3、又名“柳拐子病柳拐子病”或或“水土病水土病”。在本病流行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在本病流行区,轻度患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肉萎缩,严重影响生产劳动;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关节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活也不关节粗大、步态蹒跚,不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一。能自理,是我国积极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一。(一)大骨节病的分布(一)大骨节病的分布 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大骨节病的大骨节病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流行史,大骨节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分布具

4、有明显的地方性。国外主要分布于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东部、朝鲜北部、瑞典北部、日本也曾有报道。前苏联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赤塔州的乌罗夫河、乌留姆坎河、加集木尔河等流域。尔河等流域。阿穆尔州的结亚河、勒拿河、维霍尔河等流域。此外,阿穆尔州的结亚河、勒拿河、维霍尔河等流域。此外,在布利亚、雅库特、依尔库茨克等地亦有本病。近年来,发在布利亚、雅库特、依尔库茨克等地亦有本病。近年来,发现在塔吉克亦有本病流行。据报道,在瑞典、荷兰、蒙古、现在塔吉克亦有本病流行。据报道,在瑞典、荷兰、蒙古、越南等国也有大骨节

5、病。在台湾省南投县的竹山镇、集集镇越南等国也有大骨节病。在台湾省南投县的竹山镇、集集镇有大骨节病。在其相邻的二水、鹿谷、名间、水社诸镇也都有大骨节病。在其相邻的二水、鹿谷、名间、水社诸镇也都有本病流行。有本病流行。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最近在北京郊区县内亦发现此病。如下图省(自治区),最近在北京郊区县内亦发现此病。如下图 由图由图5 54 4 所示,我国大骨节病从大小安岭起,所示,我国大骨节病从大小安岭起,经长白山、

6、内蒙古高原东部、鲁中山地、黄土高原、秦岭、经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部、鲁中山地、黄土高原、秦岭、止于青藏高原东部,呈东北止于青藏高原东部,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病区呈片状或西南带状分布,病区呈片状或灶状分布,与健康区泾渭分明,好像其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灶状分布,与健康区泾渭分明,好像其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在鸡犬之声相闻的两个相邻村庄,一个发病,另鸿沟,甚至在鸡犬之声相闻的两个相邻村庄,一个发病,另一个几乎不发病,遥遥相对,令人惊奇。一个几乎不发病,遥遥相对,令人惊奇。在病区内有时出现令人神往的在病区内有时出现令人神往的“健康岛健康岛”,陕西省黄龙,陕西省黄龙县宁家河生产队就是一例,为了防止大

7、骨节病侵袭儿童和青县宁家河生产队就是一例,为了防止大骨节病侵袭儿童和青少年,乡办中学高小设在这里,便成为该乡的文化区。有的少年,乡办中学高小设在这里,便成为该乡的文化区。有的病区却以岛状出现在广阔的健康区之中,如陕西的神木、吉病区却以岛状出现在广阔的健康区之中,如陕西的神木、吉林的乾安、山东的益都、台湾的南投等县的病区。林的乾安、山东的益都、台湾的南投等县的病区。(二)病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关于自然环境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早就有过不少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早就有过不少的描述和研究。一般认为病区的自然环境有如下几个特征:描述和研究。一般认为病区的自然环境有如下几个特征:1.1.沼泽发育沼泽发育

8、 据文献报道,前苏联赤塔州和阿穆尔州有许多发据文献报道,前苏联赤塔州和阿穆尔州有许多发病村落沿着沼泽泥炭而分布,两者简直形影不离,而且随着病村落沿着沼泽泥炭而分布,两者简直形影不离,而且随着沼泽疏干,排涝造田,病情逐渐下降;与此相反,在星罗棋沼泽疏干,排涝造田,病情逐渐下降;与此相反,在星罗棋布的石灰岩残丘上则出现健康村落。于是有人干脆称本病为布的石灰岩残丘上则出现健康村落。于是有人干脆称本病为“沼泽病沼泽病”。我国东北有的地方,村屯距甸子地越近发病越。我国东北有的地方,村屯距甸子地越近发病越重,越远则发病越轻。重,越远则发病越轻。许多资料指出,病区多分布于数条河流的上游地许多资料指出,病区多

9、分布于数条河流的上游地带,气候寒冷潮湿,植被茂盛,沼泽发育,腐殖质丰富,地带,气候寒冷潮湿,植被茂盛,沼泽发育,腐殖质丰富,地表水,潜水多受有机质污染,酸性软水,富表水,潜水多受有机质污染,酸性软水,富FeFe。2.2.林木茂密林木茂密 日本学者高森时雄等人(日本学者高森时雄等人(1936 1936 年)指出,在吉林、年)指出,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大骨节病流行,该病多发生在未开发的山区部黑龙江等地有大骨节病流行,该病多发生在未开发的山区部落中,病区树木多,植物根叶腐烂,其毒气随川水流入,污落中,病区树木多,植物根叶腐烂,其毒气随川水流入,污染水源。染水源。台湾南投县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浊水溪上

10、游的台湾南投县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浊水溪上游的山区,森林茂密,竹林遍布,枝叶笋壳腐烂,污染水源。山区,森林茂密,竹林遍布,枝叶笋壳腐烂,污染水源。泷泽(泷泽(1958 1958 年)指出,病区丰根村树木繁茂,山年)指出,病区丰根村树木繁茂,山间以日本扁柏为主,低地以菰为主。植物腐解的有机质溶解间以日本扁柏为主,低地以菰为主。植物腐解的有机质溶解于水中有致病作用。长尾孝一(于水中有致病作用。长尾孝一(1971 1971 年)指出,在山地上层年)指出,在山地上层滞水地带日本扁柏、柳杉、盐肤木等较多。在沼泽湿地以菰滞水地带日本扁柏、柳杉、盐肤木等较多。在沼泽湿地以菰和芦苇较多,这和大骨节病的分布相一

11、致。和芦苇较多,这和大骨节病的分布相一致。3.3.泥炭丰富泥炭丰富 泷泽指出,我国东北和日本的大骨节病多分布于泷泽指出,我国东北和日本的大骨节病多分布于植物腐败物多的山区。或是在沼泽湿地流行。他发现环境中植物腐败物多的山区。或是在沼泽湿地流行。他发现环境中泥炭分布的多少、厚薄与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关系。例如,在泥炭分布的多少、厚薄与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关系。例如,在北海道石狩地区,泥炭分布相当广泛,有的地方厚达北海道石狩地区,泥炭分布相当广泛,有的地方厚达3030尺,尺,而井深才而井深才10 10 尺。井水呈淡黄色。新筱津村的检出率最高(尺。井水呈淡黄色。新筱津村的检出率最高(3636)。泷泽等人对北

12、海道地区的)。泷泽等人对北海道地区的29002 29002 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临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临床和床和X X 线检查,发现各地的检出率差异很大,泥炭丰富的地线检查,发现各地的检出率差异很大,泥炭丰富的地区显著高于泥炭相对贫乏的地区,详见下表。区显著高于泥炭相对贫乏的地区,详见下表。4.Sr 4.Sr 含量高含量高 有的认为本病多发生在泰加林山区。地表腐殖质有的认为本病多发生在泰加林山区。地表腐殖质丰富,灰化土贫丰富,灰化土贫CaCa,环境(水、土、粮)中,环境(水、土、粮)中Ca Ca 低,低,SrSr、Ba Ba 高。并指出,塔吉克病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带,环境中高。并指出,塔吉克病区为干旱

13、、半干旱地带,环境中Ca Ca 和和Sr Sr 均很高。均很高。Sr Sr 在岩石、土壤、水、植被、谷物,乃至在人、在岩石、土壤、水、植被、谷物,乃至在人、畜的骨骼中明显富集。畜的骨骼中明显富集。此外,病区的分布还与地势、地形的关系相当密此外,病区的分布还与地势、地形的关系相当密切,在我国多分布于山区与半山区,海拔高度在切,在我国多分布于山区与半山区,海拔高度在5005001800m 1800m 之间,平原上少见。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地带发病较之间,平原上少见。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地带发病较重。在东北地区,多见于低山区与丘陵地带,以山谷低洼潮重。在东北地区,多见于低山区与丘陵地带,以山

14、谷低洼潮湿地区发病最重,而山岗、沟口、河沙岗地发病较轻。在平湿地区发病最重,而山岗、沟口、河沙岗地发病较轻。在平原上,如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某些个别地方亦有较重的病原上,如松嫩平原、松辽平原的某些个别地方亦有较重的病村。病区多属大陆性气候,暑期短、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村。病区多属大陆性气候,暑期短、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本病的多发季节各地有所不同。四季分明的温带多本病的多发季节各地有所不同。四季分明的温带多发于发于3 35 5 月份,寒温带多发于月份,寒温带多发于5 56 6 月份,暖温带多发于月份,暖温带多发于2 23 3 月份。因本病病情缓慢,发病于不知不觉之中,所以,确月份。因本病病情缓慢

15、,发病于不知不觉之中,所以,确切的发病月份不易查清。从发病年份看,多是先呈阶梯式上切的发病月份不易查清。从发病年份看,多是先呈阶梯式上升,逐渐到达高峰,再呈阶梯式下降。升,逐渐到达高峰,再呈阶梯式下降。本病的流行趋势,在我国的大部分病区已经控制或本病的流行趋势,在我国的大部分病区已经控制或减弱,但在某些病区也有所发展,个别省市甚至有新病区出减弱,但在某些病区也有所发展,个别省市甚至有新病区出现。现。(三)大骨节病的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侵犯骨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本病主要侵犯骨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主要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关节对称地疼痛、变形、增粗,屈伸活动受临床表现是四肢关节对称地疼痛、变

16、形、增粗,屈伸活动受限以及四肢肌肉萎缩。病程发展缓慢,无炎症反应。骨骼发限以及四肢肌肉萎缩。病程发展缓慢,无炎症反应。骨骼发育严重障碍者可发展到手足短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育严重障碍者可发展到手足短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以至形成残废。以至形成残废。在成人中因骨骼已停止发育,所以新发病例在成人中因骨骼已停止发育,所以新发病例多见于产妇、哺乳期妇女、或劳动局部肢体紧张者。成人的多见于产妇、哺乳期妇女、或劳动局部肢体紧张者。成人的临床体征多是肘关节弯曲和指关节增粗。临床体征多是肘关节弯曲和指关节增粗。年幼患者由于短管状骨和长管状骨的生长带以及骺板软骨遭年幼患者由于短管状骨和长管状骨的生长

17、带以及骺板软骨遭到破坏,干骺端和骨骺病理的早期愈合,造成短指(趾)、到破坏,干骺端和骨骺病理的早期愈合,造成短指(趾)、畸形和矮小,由于许多关节增粗变形,常出现髋、膝关节的畸形和矮小,由于许多关节增粗变形,常出现髋、膝关节的内翻或外翻畸形,腰部脊柱代偿性前凸,臀部过分后突,患内翻或外翻畸形,腰部脊柱代偿性前凸,臀部过分后突,患者走路时呈者走路时呈“鸭行步态鸭行步态”。在骨关节改变中看不到骨性强直和关节松动,但晚在骨关节改变中看不到骨性强直和关节松动,但晚期病例,常因关节软骨营养不良而致坏死剥脱,形成关节内期病例,常因关节软骨营养不良而致坏死剥脱,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并因经常发生关节交锁使症状明显

18、加剧。有的学者游离体,并因经常发生关节交锁使症状明显加剧。有的学者把该病的临床症状分为四个阶段:把该病的临床症状分为四个阶段:1.1.早期早期 患者感到易疲乏,晨起关节不灵活并有不固定的疼患者感到易疲乏,晨起关节不灵活并有不固定的疼痛,四肢感觉异常,关节可有痛,四肢感觉异常,关节可有“捻发样磨擦音捻发样磨擦音”以及小腿肌以及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及四肢末端挛缩等。诊断要点:肉轻度萎缩及四肢末端挛缩等。诊断要点:(1 1)四肢关节未发现增粗现象,有对称性疼痛,在)四肢关节未发现增粗现象,有对称性疼痛,在走路、劳动之后疼痛加重。走路、劳动之后疼痛加重。(2 2)双手对称的手指末节明显向掌侧弯曲,第二、)

19、双手对称的手指末节明显向掌侧弯曲,第二、三指常同时发生。三指常同时发生。(3 3)四肢关节屈伸运动不灵活,握拳时手指疼痛)四肢关节屈伸运动不灵活,握拳时手指疼痛而且不能迅速伸展开来。肘关节轻度伸直受限。而且不能迅速伸展开来。肘关节轻度伸直受限。患者除一般主诉外,在上列(患者除一般主诉外,在上列(1 1)、()、(2 2)、()、(3 3)三项中,有两项阳性即可确诊为早期大骨节病。三项中,有两项阳性即可确诊为早期大骨节病。2.2.度度 主诉与早期时基本相似。主要体征是:主诉与早期时基本相似。主要体征是:(1 1)指关节增粗,桡腕关节屈伸时可能稍受限制。)指关节增粗,桡腕关节屈伸时可能稍受限制。(

20、2 2)肘关节弯曲,伸展时小于)肘关节弯曲,伸展时小于170170(3 3)踝关节增粗疼痛。)踝关节增粗疼痛。有上列某一项症状,即可诊断为有上列某一项症状,即可诊断为度。度。3.3.度度 自觉症状与前者基本相同,但程度可能加重。主要体征是:自觉症状与前者基本相同,但程度可能加重。主要体征是:(1 1)指关节显著增粗有短指畸形,身材不甚矮小。手指屈伸)指关节显著增粗有短指畸形,身材不甚矮小。手指屈伸受限,握拳时指尖可能碰不到掌心,手指伸平有困难。受限,握拳时指尖可能碰不到掌心,手指伸平有困难。(2 2)踝、膝关节增粗变形显著,活动受限。肘关节弯曲达)踝、膝关节增粗变形显著,活动受限。肘关节弯曲达

21、150150,前臂旋前、旋后有明显障碍。,前臂旋前、旋后有明显障碍。(3 3)关节内的游离体有时引起关节交锁。四肢肌肉显著萎缩,)关节内的游离体有时引起关节交锁。四肢肌肉显著萎缩,关节内有粗大磨擦音。关节内有粗大磨擦音。4.4.度度 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均较前者严重。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均较前者严重。(1 1)患者身材矮小,显著短指畸形;成人患者则手小,掌)患者身材矮小,显著短指畸形;成人患者则手小,掌方。方。(2 2)四肢关节的关节挛缩极为严重,肘、腕、踝、膝关节)四肢关节的关节挛缩极为严重,肘、腕、踝、膝关节的活动严重受阻。髋关节屈曲挛缩出现的活动严重受阻。髋关节屈曲挛缩出现“鸭行步态鸭行步态

22、”,腰部,腰部脊柱前凸。脊柱前凸。(3 3)常发生关节内游离的交锁,四肢关节普遍有磨擦音,四)常发生关节内游离的交锁,四肢关节普遍有磨擦音,四肢肌肉高度萎缩。患者劳动能力极度降低,甚至近似残废。肢肌肉高度萎缩。患者劳动能力极度降低,甚至近似残废。这个分度标准可概括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这个分度标准可概括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劳动能力。但各度之间很难截然分开,而且各度之间也者的劳动能力。但各度之间很难截然分开,而且各度之间也不一定是疾病由前一阶段转向后一阶段的连续发展关系,所不一定是疾病由前一阶段转向后一阶段的连续发展关系,所以这种划分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以这种划分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

23、。大骨节病患者虽以骨软、骨病变为主,但体内许多大骨节病患者虽以骨软、骨病变为主,但体内许多系统和代谢功能都有变动。在神经系方面,脑电图异常者可系统和代谢功能都有变动。在神经系方面,脑电图异常者可占占1/21/2,大部分患者显示神经兴奋性降低。植物神经系的改变,大部分患者显示神经兴奋性降低。植物神经系的改变亦较明显,大部分患者,胃分泌机能障碍,胃酸减少,并有亦较明显,大部分患者,胃分泌机能障碍,胃酸减少,并有轻重不同的肝功能障碍。在血液方面,红细胞基本正常,血轻重不同的肝功能障碍。在血液方面,红细胞基本正常,血红蛋白减少,某些患者骨髓细胞的成份也有改变。在微量元红蛋白减少,某些患者骨髓细胞的成份

24、也有改变。在微量元素方面,一般患儿的头发中硒显著降低,而发硅、发铁比对素方面,一般患儿的头发中硒显著降低,而发硅、发铁比对照组高。照组高。(四)诱发因子与病因探讨 大骨节病除存在空间分布规律外,在时间上还因环大骨节病除存在空间分布规律外,在时间上还因环境变化(包括人为和自然引起的变化)而消长,如病情上升,境变化(包括人为和自然引起的变化)而消长,如病情上升,病区扩大;或病情下降,病区缩小,疾病流行消长与致病因病区扩大;或病情下降,病区缩小,疾病流行消长与致病因子、诱发因子和附加因子的活跃或消退有关。子、诱发因子和附加因子的活跃或消退有关。1.1.大骨节病的诱发因子大骨节病的诱发因子 (1 1)

25、气候是大骨节病发病的诱发因子气候是大骨节病发病的诱发因子 寒冷、潮湿寒冷、潮湿和天气和天气 剧变时,病人表现出疼痛加重、活动障碍。发病有明剧变时,病人表现出疼痛加重、活动障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多发,夏季少发。显的季节性,春秋两季多发,夏季少发。许多民谚都生动地反映这一点:在西北地区有许多民谚都生动地反映这一点:在西北地区有“草死(秋)草死(秋)草活(春),拐子(大骨节病人)遭殃草活(春),拐子(大骨节病人)遭殃”,“二八月出拐子二八月出拐子”:在东北地区有:在东北地区有“桃花开,冰解冻,大骨节病要发动桃花开,冰解冻,大骨节病要发动”。苏联病区永久冻土层厚度与大骨节病患病率呈显著正相

26、关,苏联病区永久冻土层厚度与大骨节病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这是与寒冷刺激引起反射性血管障碍有关。通常阴坡病区的这是与寒冷刺激引起反射性血管障碍有关。通常阴坡病区的患病率高于阳坡病区,这是由于阴坡潮湿,阳光缺乏所致。患病率高于阳坡病区,这是由于阴坡潮湿,阳光缺乏所致。在潮湿年份常常出现流行爆发。在潮湿年份常常出现流行爆发。(2 2)森林开发,植被演变可能导致大骨节病消长森林开发,植被演变可能导致大骨节病消长 东北东部山地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由于人类开发东北东部山地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植被退化演变为次生桦杨林和柞树林。通常在开发较利用,植被退化演变为次生桦杨林和柞树

27、林。通常在开发较晚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地区大骨节病病情较重,开发较早的柞晚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地区大骨节病病情较重,开发较早的柞树林地区病情较轻或不发病。辽宁省比吉林省开发早,大骨树林地区病情较轻或不发病。辽宁省比吉林省开发早,大骨节病比较轻。节病比较轻。现在为健康区的辽宁省宽甸县在历史上大骨节病猖獗,现在为健康区的辽宁省宽甸县在历史上大骨节病猖獗,1930 1930 年年抚松县志抚松县志记载:记载:“且居此森林所生之人每患沈溺且居此森林所生之人每患沈溺重腿之疾,手足踝节大,腿蹒跚重腿之疾,手足踝节大,腿蹒跚在四五十年前,宽甸、桓在四五十年前,宽甸、桓仁、通化诸县,凡森林密茂之地,居民多患此病。今宽桓

28、各仁、通化诸县,凡森林密茂之地,居民多患此病。今宽桓各地老树既无,斯病亦少,是其验也地老树既无,斯病亦少,是其验也”。大骨节病消退可能是。大骨节病消退可能是某种树木(其枯枝落叶腐败分解形成致病物质)在植被演变某种树木(其枯枝落叶腐败分解形成致病物质)在植被演变中消失的缘故。中消失的缘故。1927 1927 年年辉南县志辉南县志记载:记载:“山中楸叶殒落山中楸叶殒落溪中,性最毒烈,服食久之,人多手指粗肿,筋骨拘,股臂溪中,性最毒烈,服食久之,人多手指粗肿,筋骨拘,股臂弓曲弓曲”。(3 3)饮水水源和食物改变可引起大骨节病蔓延)饮水水源和食物改变可引起大骨节病蔓延 松嫩平原一些村屯,由于种种原因,

29、将饮水水源改为深井松嫩平原一些村屯,由于种种原因,将饮水水源改为深井(5050100 100 多米深,含水层为湖沼相沉积地层),大骨节病多米深,含水层为湖沼相沉积地层),大骨节病发病率随之上升,并且有新发病区出现。最明显的可以吉林发病率随之上升,并且有新发病区出现。最明显的可以吉林省乾安县一些村屯为例,那里原来是氟中毒地区,省乾安县一些村屯为例,那里原来是氟中毒地区,1964 1964 年打年打深井预防氟中毒,虽氟中毒有所减轻,但于深井预防氟中毒,虽氟中毒有所减轻,但于1972 1972 年前后却出年前后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骨节病。现前所未有的大骨节病。陕西省土制锅巴盐,陕西省土制锅巴盐,“南山

30、吃了不长瘿(地方甲状腺肿),南山吃了不长瘿(地方甲状腺肿),北山吃了不拐腿(大骨节病)北山吃了不拐腿(大骨节病)”,于,于1952 1952 年停产后,代之供年停产后,代之供应精制食盐,曾一度引起应精制食盐,曾一度引起10 10 个县大骨节病蔓延。近十年来陕个县大骨节病蔓延。近十年来陕西省有些城市也出现大骨节病蔓延趋势,西省有些城市也出现大骨节病蔓延趋势,“柳拐子下山进城柳拐子下山进城”。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所认为本病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种。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所认为本病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种类及其比例发生变化所致。此外,前苏联远东赤塔州由于防类及其比例发生变化所致。此外,前苏联远东赤塔州由于防治措施

31、中辍,疾病在发展,病区在扩大,治措施中辍,疾病在发展,病区在扩大,1968 1968 年大骨节病检年大骨节病检出率比出率比195719571960 1960 年高年高1 1 倍以上。倍以上。(4 4)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卫生条件改善,贯彻综合预防措施等,大骨节病随之自然消退贯彻综合预防措施等,大骨节病随之自然消退 前苏联前苏联和我国东北尤为明显。自解放以来,东北大部分病区的大骨和我国东北尤为明显。自解放以来,东北大部分病区的大骨节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年龄推迟,重型病人(节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年龄推迟,重型病人(、度病人)不易见到。前苏联

32、由于大骨节病自然消退,对此病度病人)不易见到。前苏联由于大骨节病自然消退,对此病的研究热情一落千丈。的研究热情一落千丈。综上所述,大骨节病致病因子肯定存在于环境之综上所述,大骨节病致病因子肯定存在于环境之中,然而致病因子究竟为何物?何处?一直争论不休,悬而中,然而致病因子究竟为何物?何处?一直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未决。2.2.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学说,值得重视的有下述几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学说,值得重视的有下述几种。(1 1)生物地球化学学说生物地球化学学说 认为本病是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患区的土认为本病是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患区的土壤

33、、水及植物中某些元素缺少、过多或比例失调所致。壤、水及植物中某些元素缺少、过多或比例失调所致。硫酸根与硒元素比例(硫酸根与硒元素比例(SOSO4 42-2-/Se/Se)失调说。)失调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对病区水样的分析证明:病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对病区水样的分析证明:病区水样区水样SOSO4 42-2-平均含量为平均含量为17mg/L17mg/L,非病区为,非病区为56mg/L56mg/L,二者相差,二者相差极为显著。与此同时,病区内硒的含量又较非病区高。极为显著。与此同时,病区内硒的含量又较非病区高。如以如以 SOSO4 42-2-与硒的比值作指标,则病区与非病区差异明

34、显,与硒的比值作指标,则病区与非病区差异明显,而且与发病强度有一定联系。土壤的分析亦显示出病区而且与发病强度有一定联系。土壤的分析亦显示出病区SOSO4 42-2-含量较非病区低,而硒的含量病区为累积型增多,非病区为含量较非病区低,而硒的含量病区为累积型增多,非病区为淋溶型减少。病区主食玉米的灰份中亦呈现硫低、硒高。硫淋溶型减少。病区主食玉米的灰份中亦呈现硫低、硒高。硫和硒的生物地球活动性,亦和大骨节病的波浪型流行特点相和硒的生物地球活动性,亦和大骨节病的波浪型流行特点相符。例如在多雨潮湿的年份,饮水中符。例如在多雨潮湿的年份,饮水中SOSO4 42-2-含量低于正常,含量低于正常,硒含量高于

35、正常,硒含量高于正常,SOSO4 42-2-与硒的比值大为降低,而正是本病与硒的比值大为降低,而正是本病大流行的时期。大流行的时期。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看到,在一大批流行区当中,有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看到,在一大批流行区当中,有少数含少数含SOSO4 42-2-较高的地块(露头煤矿、硫化矿床),本病就较高的地块(露头煤矿、硫化矿床),本病就可近于灭迹,形成可近于灭迹,形成“健康岛。健康岛。”动物实验亦证明,用病区饲动物实验亦证明,用病区饲料和饮水饲养的动物,软骨的硫酸软骨素中渗入的料和饮水饲养的动物,软骨的硫酸软骨素中渗入的35S35S,较对,较对照组高。这些资料都表明环境中照组高。这些资料都表明环境

36、中SOSO4 42-2-含量,尤其是含量,尤其是SOSO4 42-2-与与硒的比值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此相反的事实是:硒的比值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此相反的事实是:与病区相邻的非病区的水样中,仍有与病区相邻的非病区的水样中,仍有 41.141.1的水样含的水样含 SOSO4 42-2-量低于量低于 10mg/L10mg/L;而且长江以南的地区河水中,含;而且长江以南的地区河水中,含SOSO4 42-2-量为量为 101020mg/L20mg/L,但当地并无大骨节病发生,因此,用这个假说,但当地并无大骨节病发生,因此,用这个假说无法解释本病的病因。无法解释本病的病因。镁、硅比例

37、失调镁、硅比例失调 辽宁省林土研究所等单位,在北方几个省市病区与辽宁省林土研究所等单位,在北方几个省市病区与非病区内,所作的发样中非病区内,所作的发样中19 19 种元素的分析证明,镁、硅的比种元素的分析证明,镁、硅的比值(值(Mg/SiMg/Si)与本病发生有明显的规律,患者发中含镁量平均)与本病发生有明显的规律,患者发中含镁量平均为为79mg/kg79mg/kg,而非病区正常人为,而非病区正常人为 194mg/kg194mg/kg,患者发中含硅量,患者发中含硅量明显地较非病区正常人高明显地较非病区正常人高.此外,前苏联学者根据病区水、土、粮、菜、动物此外,前苏联学者根据病区水、土、粮、菜、

38、动物和大骨节病人骨骼中钙少锶多是大骨节病发病原因的假说。和大骨节病人骨骼中钙少锶多是大骨节病发病原因的假说。可是在我国富钙景观的黄土高原病区,此假说就不符合客观可是在我国富钙景观的黄土高原病区,此假说就不符合客观实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病区水土中镁、硫酸根的含量较实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病区水土中镁、硫酸根的含量较低,特别是黑龙江、陕西、四川、西藏和前苏联的病区饮用低,特别是黑龙江、陕西、四川、西藏和前苏联的病区饮用水中硫酸根含量都比相邻健康区低水中硫酸根含量都比相邻健康区低 煤矿地区大骨节病匿迹,形成煤矿地区大骨节病匿迹,形成“健康岛健康岛”。病区群众历来。病区群众历来用硫磺和煤炭改良水质防

39、治大骨节病。硫酸根疗法的临床效用硫磺和煤炭改良水质防治大骨节病。硫酸根疗法的临床效果较好,近期治疗的骨质修复率也较高。含硫物质如稀硫酸、果较好,近期治疗的骨质修复率也较高。含硫物质如稀硫酸、芒硝、石膏等便成为防治大骨节病的普遍使用药物。基础医芒硝、石膏等便成为防治大骨节病的普遍使用药物。基础医学研究表明,大骨节病病变与骨软骨硫代谢障碍有关系。于学研究表明,大骨节病病变与骨软骨硫代谢障碍有关系。于是硫与大骨节病关系成为探讨病因的重要线索,有人提出水是硫与大骨节病关系成为探讨病因的重要线索,有人提出水土中硫酸根不足,锶过多可能是大骨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土中硫酸根不足,锶过多可能是大骨节病发生的重要

40、因素。最近,在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上,与硫元素有相似之处的硒元最近,在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上,与硫元素有相似之处的硒元素和大骨节病发病之关系研究也应运而生。此外,还有人认素和大骨节病发病之关系研究也应运而生。此外,还有人认为大骨节病病人骨组织病变酷似锶、镭、镧、钚、钇等元素为大骨节病病人骨组织病变酷似锶、镭、镧、钚、钇等元素选择作用而引起骨组织病变。可惜,除锶以外,其他元素还选择作用而引起骨组织病变。可惜,除锶以外,其他元素还未作深入研究。未作深入研究。(2 2)食物性真菌中毒说食物性真菌中毒说 此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病区粮食被一种毒性此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病区粮食被一种毒性镰刀菌所污染,此菌可形

41、成耐热毒素,以致病区居民长期食镰刀菌所污染,此菌可形成耐热毒素,以致病区居民长期食用这种粮食引起中毒而发病。其主要论据是:用这种粮食引起中毒而发病。其主要论据是:本病分布的地方性,相当地明显而稳定,自农本病分布的地方性,相当地明显而稳定,自农业生产集体化后,许多旧病村新病例减少,儿童、青年中很业生产集体化后,许多旧病村新病例减少,儿童、青年中很少见到重症病例,病灶分布特征亦有改变。而另一方面在整少见到重症病例,病灶分布特征亦有改变。而另一方面在整个病区内轻症病例有所增加,因为农业集体化后,对土壤、个病区内轻症病例有所增加,因为农业集体化后,对土壤、水源、粮食等并无明显影响,主要的改变在于粮食的

42、分配、水源、粮食等并无明显影响,主要的改变在于粮食的分配、保管和耕作技术方面。保管和耕作技术方面。同时也观察到,有些病区当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同时也观察到,有些病区当从农业转变为工业,亦即从食用当地粮改为商品粮后,即不再有新病例发生。而亦即从食用当地粮改为商品粮后,即不再有新病例发生。而且在某些严重病区进行的换粮试验(病区农民换食非病区的且在某些严重病区进行的换粮试验(病区农民换食非病区的粮食)证明,病区居民于换粮之后,避免了本病的发生,这粮食)证明,病区居民于换粮之后,避免了本病的发生,这些事实即表明本病与粮食有密切关系。些事实即表明本病与粮食有密切关系。从病区的玉米、小麦中,可检出较多的镰刀

43、菌,从病区的玉米、小麦中,可检出较多的镰刀菌,而且用分离出来的镰刀菌毒性菌株,给狗和大鼠接种,可使而且用分离出来的镰刀菌毒性菌株,给狗和大鼠接种,可使动物骨骼产生类似大骨节病的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玉动物骨骼产生类似大骨节病的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玉米、小麦中检出的镰刀菌多,以玉米、小麦为主食的居民中米、小麦中检出的镰刀菌多,以玉米、小麦为主食的居民中发病者多;而稻米中很少检出镰刀菌,所以主食为稻米的居发病者多;而稻米中很少检出镰刀菌,所以主食为稻米的居民就很少发病。民就很少发病。本病流行的时间过程呈波浪式大骨节病的发病高本病流行的时间过程呈波浪式大骨节病的发病高峰和多雨、潮湿的年度相一致

44、,而潮湿正是某些生物因子,峰和多雨、潮湿的年度相一致,而潮湿正是某些生物因子,特别是真菌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特别是真菌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不符合此说的事实是:主食为稻米的地区,例如不符合此说的事实是:主食为稻米的地区,例如四川省同样有大骨节病患者,而且病区与非病区的粮食中都四川省同样有大骨节病患者,而且病区与非病区的粮食中都可分离出镰刀菌,同时毒性菌株的分布在病区和非病区也无可分离出镰刀菌,同时毒性菌株的分布在病区和非病区也无明显差异。明显差异。(3 3)腐植酸说腐植酸说 本说认为,因各种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污染水源,本说认为,因各种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污染水源,居民饮用此水才引起发病。如我国

45、东北、陕北、甘南的一些居民饮用此水才引起发病。如我国东北、陕北、甘南的一些病区,本病是发生于沼泽泥炭地带。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根病区,本病是发生于沼泽泥炭地带。长春地质学院等单位根据水、土分析结果,认为本病与水中无机元素无关,可能是据水、土分析结果,认为本病与水中无机元素无关,可能是从饮水中摄入大量的腐植酸,造成体内的代谢紊乱而引起。从饮水中摄入大量的腐植酸,造成体内的代谢紊乱而引起。在黑龙江进行的观察证实,病区水中腐植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黑龙江进行的观察证实,病区水中腐植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而且病情越重的地区,水中腐植酸的含量就越高。非病区;而且病情越重的地区,水中腐植酸的含量就越高。吉林的

46、调查也证实,本病的发病率与水中有机物含量成平行吉林的调查也证实,本病的发病率与水中有机物含量成平行关系。关系。以上三种病因说虽都有一些根据,但无论那一种也以上三种病因说虽都有一些根据,但无论那一种也不能圆满地解释大骨节病发生和流行的所有特征。所以本病不能圆满地解释大骨节病发生和流行的所有特征。所以本病的病因学仍是一个迫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的病因学仍是一个迫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学、医学科研防治单位按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学、医学科研防治单位按自然环境特点和病情状况,对全国自然环境特点和病情状况,对全国14 14 个有大骨节病分布的省、个有大骨节病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

47、治区、直辖市和13 13 个非病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广泛个非病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骨节病与克山病一样,病的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骨节病与克山病一样,病区均处于低硒环境。大部分病区土壤总硒在区均处于低硒环境。大部分病区土壤总硒在0.150ppm 0.150ppm 以下,以下,粮食硒低于粮食硒低于0.025ppm0.025ppm,水硒多在,水硒多在0.2ppb 0.2ppb 以下,土壤水溶硒多以下,土壤水溶硒多在在2.1ppb 2.1ppb 以下以下 土壤中腐植酸的种类和含量与土壤硒的关系是,土壤中的土壤中腐植酸的种类和含量与土壤硒的关系是,土壤中的

48、硒硒80809090与腐植酸络合,其中富里酸络合的硒可为植物吸与腐植酸络合,其中富里酸络合的硒可为植物吸收,胡敏酸络合物不能为植物吸收。病区不能吸收的络合硒收,胡敏酸络合物不能为植物吸收。病区不能吸收的络合硒占占7575,而非病区只有,而非病区只有5858。病区人群是处于低硒营养状态。病带发硒多低于病区人群是处于低硒营养状态。病带发硒多低于 0.200ppm0.200ppm,典型病区多低于,典型病区多低于0.100ppm0.100ppm。对四川省大骨节病和。对四川省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并存的病区调查,测出病区儿童发硒值为克山病并存的病区调查,测出病区儿童发硒值为0.093ppm0.093ppm;单

49、纯大骨节病区为单纯大骨节病区为0.080ppm0.080ppm;非病区为;非病区为0.175 0.175 0.628ppm0.628ppm。大骨节病、克山病并存病区农业人群血浆硒值是大骨节病、克山病并存病区农业人群血浆硒值是 0.022g/ml0.022g/ml,单纯大骨节病区血浆硒为,单纯大骨节病区血浆硒为 0.017g/ml0.017g/ml,而非,而非病区血浆硒在病区血浆硒在0.0220.0220.058g/ml 0.058g/ml 之间。之间。病区人群的尿硒病区人群的尿硒量,均显著低于非病区。小区域调查发现,影响人体硒营养量,均显著低于非病区。小区域调查发现,影响人体硒营养状态的主要环

50、境因素是粮食硒,个别地方水硒也有较大的影状态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粮食硒,个别地方水硒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硒与粮食硒的关系密切,判定环境是否低硒,应通响。土壤硒与粮食硒的关系密切,判定环境是否低硒,应通过测定土、粮、水和发中硒含量综合作出判断。过测定土、粮、水和发中硒含量综合作出判断。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人群硒营养状态不同,一岁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人群硒营养状态不同,一岁时体内硒降到低硒地带临界值,六岁时降到重病区水平,以时体内硒降到低硒地带临界值,六岁时降到重病区水平,以后稳定在此水平上。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低硒状态,在缺乏足后稳定在此水平上。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低硒状态,在缺乏足够外源性补充时,导致人体硒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