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准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地选择准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准则、施肥技术准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文应探讨使用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b
2、sp; GB831.1-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831.2-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831.3-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831.4-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83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五) GB/T8321.6-199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DB33/291.1-2000 无公害蔬菜 第1部分:产地环境 DB33/T291.3-2000 无公害蔬菜 第3部分:质量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无公害蔬菜:指按照DB33/T291.2生产,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均符合D
4、B33/T291.3的商品蔬菜。 3.2 农家肥料:系指自行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符合标准的各种有机肥料,它由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汇物、生物废物等积制而成,包括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肥、沤肥、厩肥、绿肥、沼气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 3.3 商品肥料:系国家肥料管理部门管理,以商品形式出售的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等。 3.4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
5、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3.5 安全间隔期:是指在作物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可安全食用所需间隔的天数。 3.6 安全间隔期:是指在作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3.7 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为
6、防治中病虫草害的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3.8 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份起源于矿物源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3.9 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通过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 3.10 无公害蔬菜生产资料: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生产资料。 3.11 有害生物:指由于数量多而能使人类、家养动物或栽培作物遭受损害
7、的生物。 4 生产地选择准则 无公害蔬菜生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DB33/291.1中4.1、4.2、4.3要求。 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准则 结合治理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优良品种。通过培育壮苗、合理施用各种调节生长技术,充分发挥地生态的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增强蔬菜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通过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8、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将蔬菜有害生物的为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同时蔬菜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5.1 防治。农业防治,通过防治,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建立间作、轮作制度、合理布局茬口,提倡水旱轮作和反季节栽培等农艺措施。 5.1.1 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采用抗性嫁接育苗。 5.1.2 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播种前采用温汤水浸种消毒,或药剂拌种等。苗床可在高温季节利用太阳暴晒或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
9、nbsp; 5.1.3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采用温室育苗,营养钵育苗,移栽前进行炼苗,增强抗病力。 5.1.4 精心管理,改善菜地生态环境。根据不同作物合理密植。保护地蔬菜应控制好温湿度,适时中耕除草,合理肥水管理,适时采收。 5.1.5 清洁田园。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枝、残叶、病果,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传播源,采收后及时清除废弃地膜、秸杆、病株、残叶,并集中处理。 5.2 特理的防治
10、5.2.1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时行诱杀。田间悬挂黄色粘虫胶纸(板)楞防治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害虫;蓝色胶板可防治棕榈蓟马。 5.2.2 利用地膜、黑膜、防虫网等各种功能膜防病、抑虫、除草。 5.2.3 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的趋性诱杀,用糖醋液、性信息素、杨树枝等诱杀害虫。 5.2.4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夜蛾科害虫。 5.2.5 利用热能进行防治。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高温灭杀土壤的病虫,高温闷棚抑制病
11、情。 5.3 生物防治 5.3.1 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5.3.2 保护和微生物药,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蚜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昆虫病害;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颉抗微生物(5406菌肥、木霉素等)、病原物诱导抗性、以及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农抗菌素、农抗菌素120、武夷霉素、农用链霉素、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 5.4 化学防治 5.4.1合理选用农药,根据蔬菜有害生物发生实际对症用药,因防治对象、农药性能以及抗药性程度不同而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能挑治的不普治,根据防治指标适期防治,先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尽量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蔬菜和环境污染。 5.4.2 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有限量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硫、铜制剂)。 5.4.3 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的药,其选用品种、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应按GB8321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