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8853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章-政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政党第一节 政党理论第二节 政党制度1.第一节政党理论一、政党的概念二、政党的类型三、政党的作用2.一、政党的概念一、政党的概念1 1 1 1、政党的产生、政党的产生议会议会“内部产生(内部产生(internally createdinternally createdinternally createdinternally created)”的政党,即的政党,即由议会内部的小派别集团为了反对共同由议会内部的小派别集团为了反对共同“敌人敌人”而组而组织形成的。也称织形成的。也称“内源性政党内源性政党”或或“精英党精英党”。n n典型案例:典型案例:n n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西方传

2、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17171717世纪世纪40404040年代,英国年代,英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议会。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议会。1679167916791679年,国会议员们在讨年,国会议员们在讨论詹姆士是否能够继承英国王位时发生了激烈对立。论詹姆士是否能够继承英国王位时发生了激烈对立。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员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员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议员则竭力支持詹姆士继位,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议员则竭力支持詹姆士继承王位。在对立和争执中,前者称后者为承王位。在对立和争执中,前者称后者为“托利托利”(Tories,Tories,Tories

3、,Tories,歹徒之意),后者称前者为歹徒之意),后者称前者为“辉格辉格”(Whigs,Whigs,Whigs,Whigs,意为强盗),托利党和辉格党由此形成。意为强盗),托利党和辉格党由此形成。在后来的选举改革、议会改革中,托利党和辉格党逐在后来的选举改革、议会改革中,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演变为全国性政党,并分别于渐演变为全国性政党,并分别于1833183318331833年和年和1839183918391839年易名年易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为保守党和自由党。3.n n“外部产生外部产生”的政党,即在议会外部产生的政党。的政党,即在议会外部产生的政党。它们力图进入议会,争取在立法机关中能有自

4、己它们力图进入议会,争取在立法机关中能有自己的代表。也称的代表。也称“外源性政党外源性政党”,如共产党、绿党、,如共产党、绿党、欧洲的工人阶级政党。欧洲的工人阶级政党。n n典型案例:典型案例:n n工人阶级政党来自于反对资本家阶级的早期工人工人阶级政党来自于反对资本家阶级的早期工人组织。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人运动步入了组织。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人运动步入了有理论有组织的发展阶段。有理论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847184718471847年,马克思恩格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共产主义者同盟。主义者同盟。186918691869

5、1869年年8 8 8 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党。1903190319031903年,列宁创立了革命型政党俄国布尔什年,列宁创立了革命型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维克党。1921192119211921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4.2、政党的概念n n什么是政党?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含义:n n 所谓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引导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

6、同行动的政治组织。5.政党的特性。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6.二、政党的类型1 1、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将政党划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2 2、根据政党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将政党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3 3、根据政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可以按它们在议会占有的席位多少,把它们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7.4 4、根据政党是否通过担任了政府首脑,掌握了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把政党划分为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参政党。n n参政党是指我国的各民主党

7、派。n n反对党是指在两党制的条件下与执政党相对峙的那个最大的“在野”的党派,它往往有一套类似政府组织的班子,即“影子内阁”,随时可能通过政治危机或合法选举上台执政。n n在野党是指在多党制条件下所有不执政的政党。在多党制下往往没有反对党。8.5、根据意识形态的不同,将政党分为极左派政党、左派政党、中间派政党、右派政党、极右派政党。6、按照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将政党分为分权型政党和集权型政党。9.n n8、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将政党分为强控制型政党和弱控制型政党。n n9、按照政党的团结性,将政党分为一致型政党和分散型政党。n n政党团结性是指在政府机构中的党员奉行政党对主要政策议题的指示

8、的程度。10.三、政党的作用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4、组织政府的手段11.第二节政党制度n一、政党制度的含义n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n三、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12.一、政党制度的含义1、什么是政党制度?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13.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一党制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合法并执掌一个政党合法并执掌政权政权,而禁止其他政党存在和活动的政党制度。,而禁

9、止其他政党存在和活动的政党制度。n n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主义国家,(主义国家,(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fasces,意为权柄,原指古意为权柄,原指古 代罗马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标志,代罗马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标志,形状为用红带捆绑的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形状为用红带捆绑的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象征暴力和权威。)n n另一种是民族主义国家。以法律或其他强制方式另一种是民族主义国家。以法律或其他强制方式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党的组织和国家机构合二为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党的组织和国家机构合二为一

10、。一。14.德国法西斯政党(资料)全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Arbeiterpartei),简称“纳粹”。19231923年7 7月,该党在议会选举中赢得230230个议会席位而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331933年,纳粹党竞选胜利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使纳粹党议席增至288288个。1934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自行颁布法律,规定由总理兼任总统,并改称国家领袖。德国法西斯一党制特点:实行一党

11、专政,实行党魁独裁,实行党政合一,实行恐怖统治。15.2、两党制 概念 两党制,就是一个国家内两大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和平地轮流交替执政的政党制度。如何多方面理解两党制?在两党制下,反对党是执政党的后备军。所谓两党制是在众多的政党中,有两个大党居于垄断性的地位。16.所谓“轮流执政”,是指两个政党按一定的任期,不规则地交替执掌国家行政机关。在两党制国家中,也有许多政党存在着,但它们的政治力量一般很小,难以发展壮大,上升为执政党。第三党的关键作用。小党也不是绝对不能上升到竞争性的地位,但是,这往往不会改变两党制的基本政治格局。17.两党制有何优缺点?n n优点: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是

12、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鼓励政府更换,有效防止其它政党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是鼓励温和政治活动的体制。n n缺点:对中小政治力量和新兴政治力量的排斥。18.英国和美国政党制度的区别n n(1)两国政党活动的主要目标不同 英国的政党制度与议会制的政治制度相结合,两大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美国的政党制度与总统制的政治制度相结合,两大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总统宝座。19.(2)两国政党纪律对党员的 约束力不同 英国两大政党组织纪律比较严格,对党员有较强的约束力,两党议员必须按照议会党团的指示进行投票;美国两大政党组织松散,没有严格纪律,两党议员根据议员所在地区的公民的利益投

13、票。20.3、多党制概念概念: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多个政党通过定期: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多个政党通过定期的相互竞争,由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单独或联合执政的政党的相互竞争,由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单独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制度。类型:两极多元体制类型:两极多元体制 主要特点:政党数量多,对垒分明形成两大阵营,哪一个主要特点:政党数量多,对垒分明形成两大阵营,哪一个阵营上台执政,取决于和第三党结成小联盟。阵营上台执政,取决于和第三党结成小联盟。(德国:基民盟(德国:基民盟 基社盟基社盟 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 绿党绿党 自由民主党自由民主党 )多元并存体制多元并存体制 主要特点:多

14、党联合执政,政党联盟脆弱,政府更迭频繁。主要特点:多党联合执政,政党联盟脆弱,政府更迭频繁。(19581958年以前的法国、意大利、瑞士、芬兰等国)年以前的法国、意大利、瑞士、芬兰等国)一党独大体制一党独大体制 主要特点:在众多的政党中只有一个党力量最强,处于绝主要特点:在众多的政党中只有一个党力量最强,处于绝对优势地对优势地 位,长期单独执政。位,长期单独执政。(日本、瑞典、丹麦、挪威等国)(日本、瑞典、丹麦、挪威等国)21.多党制有何优缺点?n n优点:给中小政党和新兴政党多少留出了一点发展的余地。n n缺点:不利于实现政府稳定;政府的组成在讨价还价中决定,选民的作用弱化;居支配地位的政党

15、的影响远远超过它所得选票的影响力;政党之间的斗争以观念为核心而非政府权力等。22.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类型(一)一党执政制度(一)一党执政制度 这种政党制度起源于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阶段实这种政党制度起源于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阶段实行的是多党制,由俄共(布)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执政。行的是多党制,由俄共(布)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执政。19181918年夏天,左派社会革命党中的一部分人参加了反对苏年夏天,左派社会革命党中的一部分人参加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于是左派社会革命党被宣布解散,形成维埃政权的叛乱,于是左派社会革命党被宣布解散,形成了俄共(布)一党执政的局面。了俄共(布)一党执政

16、的局面。苏联共产党的特征苏联共产党的特征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精英组织。苏联共产党是一个精英组织。苏联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比较健全。苏联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比较健全。苏联共产党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苏联共产党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苏联共产党在国家各类机关中都有平行的党组织苏联共产党在国家各类机关中都有平行的党组织23.(二)中国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联系对象联系对象党派名称党派名称简称简称机关报刊机关报刊成立时间成立时间国民党一些老成员国民党一些老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命委员会民革民革团结报团结报1948.11948.1文教科技界文教科技界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民盟群言杂志群言杂志1941

17、.101941.10工商界及联系的知工商界及联系的知识分子识分子中国民主建国中国民主建国会会民建民建1945.121945.12文化教育界文化教育界中国民主促进中国民主促进会会民进民进民主杂志民主杂志1945.121945.12卫生界卫生界农工民主党农工民主党农工党农工党前进杂志前进杂志1930.81930.8文教科技界文教科技界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九三九三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1945.101945.10归侨侨眷归侨侨眷中国致公党中国致公党致公党致公党中国发展中国发展1925.101925.10台湾省籍人士台湾省籍人士民主自治同盟民主自治同盟台盟台盟1947.111947.1124.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加国家政权。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任政府领导职务等。2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