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导入新入新课 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国代散文家和就是国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家常讲的的“气脉气脉”或或“文气文气”。文气。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情感浸透到文字的思想情感浸透到文字中的表中的表现。选择优秀的古代秀的古代诗文,多多文,多多诵读,用心体会,自然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用心体会,自然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脉的流动。1.2.单元概述元概述 散而不乱,气脉中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指的是散文行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的是散文行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和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关系和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气质,通,通过字句音字句音节体体现出来。出来。3.1.1.领会作者关心国家的思想,了解作会作者关心国家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者借古讽今的今的现实针对性。性。2.2.提高学生提高学生对古今异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运用的能力。3.3.学学习本文本文围绕中心中心论点用多种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形象的语言特色。言特色。学学习目目标4.六国六国论 苏洵洵精精读作品作品作品作品赏析析5.姓名:姓名:苏洵,洵,字明允,字明允,号老号老泉,泉,苏轼、苏辙之父之父生卒年:生卒年:10091066 10091066 所属朝代:北宋所属朝代:北宋所属文学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权书 作者作者简介介苏洵洵6.三三苏像像苏洵故居洵故居7.写作背景写作背景秦秦灭六国六国时间:前前230230年年灭韩 前前225225年年灭魏魏 前前223223年年灭楚楚 前前222222年年灭赵、灭燕燕 前前221221年年灭齐 8.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前269269年年赵将将赵奢奢击秦,大破之。秦,大破之。前前257257年魏信陵君救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大破秦军。前前247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秦军于河外。于河外。前前233233年秦攻赤年秦攻赤丽,宜安,被,宜安,被赵将李牧将李牧击退。退。前前232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退。9.战国国时代由于生代由于生产方式的方式的变化,各化,各诸侯国都开始侯国都开始进行改革,众多的改革中,唯行改革,众多的改革中,唯有秦国的商鞅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法最为成功,成功,为秦秦统一天下一天下奠定了基奠定了基础。而六国因循守旧,。而六国因循守旧,经济和和军事事实力日力日渐衰落,在秦国衰落,在秦国强大的大的军事和外交攻事和外交攻势下,下,纷纷割地求和,割地求和,终至至灭亡。后来秦国亡。后来秦国用了用了8 8年的年的时间灭了六国,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一了天下。10.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作者所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的北宋王朝,对内内专制集制集权,对外外卑躬屈膝,内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外患,始终不不绝。北宋初期,西、。北宋初期,西、北方北方边患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宋和辽与西夏开与西夏开战,败多多胜少。少。军事上的事上的软弱无能弱无能导致致外交上的妥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而这样沉重的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姓担,全落在百姓头上。国上。国难当当头,矛盾尖,矛盾尖锐,苏洵洵针对这样的的现实写作此文,写作此文,用于用于讽喻宋王。宋王。11.1.1.本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点和分论点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提出的?有什么特色?么特色?赏析指析指导 本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第一句话:“六国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不善,弊在赂秦。秦。”第一个分第一个分论点是点是“赂秦而力秦而力亏,破,破灭之之道也。道也。”第二个分第二个分论点是点是“不不赂者以者以赂者者丧。”作者开作者开门12.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点,不仅紧扣扣题目、明确了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文墨、自由由论证,在,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全篇的主主导作用。两个分作用。两个分论点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上是从正(第一个分分论点)反(第二个分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点)两方面进一步揭一步揭示中心示中心论点,使中心点,使中心论点完点完备周密,在周密,在逻辑上上站站稳了脚。了脚。13.2.2.本文的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本文的语言除气言除气势俊俊伟、古、古劲简练外,外,表表现在在论说语言的分寸感上。如言的分寸感上。如“向使三国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交,或未易量量”,提出与上文所,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能出现的不同的不同结果,果,虽为假假设,但又不妄下断,但又不妄下断语,表,表现了作者了作者论述述语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言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恰到好恰到好处。14.自主自主赏析作品析作品 伶伶官官传序序 欧欧阳阳修修祭祭十十二二郎郎文文 韩愈愈文文与与可可画画筼筜谷谷偃偃竹竹记 苏轼15.伶伶官官传序序 苏洵洵16.欧阳修欧阳修(1007(100710721072年年),字永叔,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人。与唐韩愈、柳宗元、愈、柳宗元、宋王安石、宋王安石、苏洵、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作品作品简介介17.欧阳修欧阳修纪念念馆18.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中的中的伶官伶官传所作的序。文章所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失天下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失天下的历史教史教训,阐明了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可以兴国,逸豫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亡身”的道理,的道理,讽谏北宋北宋统治者力戒治者力戒骄奢,奢,防微杜防微杜渐,励精,励精图治。治。19.赏析指析指导 本文的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扬顿挫的挫的笔法。以第三段笔法。以第三段为例,本段文字句式上有例,本段文字句式上有问句,有句,有叹句,有句,有骈句,有散句,有句,有散句,有长句,有句,有短句,短句,读起来就有了抑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从内挫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盛盛”后一个大后一个大句子写的是句子写的是“衰衰”,读是注意是注意语气。气。问句句读上上扬调,叹句句读下降下降调。20.祭祭十十二二郎郎文文韩愈愈21.韩愈(愈(768768824824),),字退之,字退之,“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之首。韩愈倡愈倡导的古文运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我国古代散文的文的发展有深展有深远的影响。的影响。他主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反对六朝以来的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追求形式美的形式美的骈俪文章;文章;语言言要新要新颖流流畅。作品作品简介介22.韩愈愈书法法23.韩愈三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养成人,他和十二郎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一 起,起,“零丁孤苦,未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一日相离”,感情特,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也勾起他的辛酸回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情景都一齐涌上心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的幼小,小,这是眼前必是眼前必须正正视的的现实。所有。所有这一切,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4.1.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愈的家境身世?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赏析指析指导 (1 1)少年孤苦:吾少孤)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在孙惟汝,惟汝,在子惟吾在子惟吾 (2 2)为了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而归视汝汝25.又四年,又四年,遇汝从嫂遇汝从嫂丧来葬来葬 又二年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汝又不果来 (3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茫茫,而而发苍苍,而牙,而牙齿动摇 我自今年来,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者与化而为白矣,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26.(4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吾女与汝女,待其嫁。27.2.2.本文写得极度悲痛,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抒发了哪些悲情?了哪些悲情?(1 1)悲)悲叹家族人丁不家族人丁不兴。(2 2)悲)悲叹自己仕途失意。自己仕途失意。28.文与可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谷偃竹记苏轼29.THANK YOUSUCCESS2024/3/9 周六30.苏轼(10371037年年1 1月月8 8日日11011101年年8 8月月2424日)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坡居士”,世人称其,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坡”。北宋著名。北宋著名文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画家、诗人,人,豪放派豪放派词人代表。人代表。作品作品简介介31.苏轼像像32.文与可文与可,是,是苏轼的表兄。文与可的表兄。文与可以善画竹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元丰二年三月,表人物。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在晾晒晒书画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自己的一幅一幅筼筜谷偃竹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物生情,就写了了这篇篇杂记。33.本文庄本文庄谐相相衬,情深意切,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文理自然,姿姿态横生的特点横生的特点的的优秀散文。秀散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4.1.1.文中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的一个人人?赏析指析指导 记叙了文与可叙了文与可厌世俗求画,不自世俗求画,不自贵重,重,说明了他的脱俗淡泊,与明了他的脱俗淡泊,与苏轼诗画互答,画互答,说明了他是个才情明了他是个才情过人、无拘率直的人。人、无拘率直的人。35.2.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者是怎样表达表达这一主一主题思想的?思想的?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不仅仅通通过日日常趣事来表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两人的亲密无密无间的关系,而且的关系,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从而写出,从而写出了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之情。36.推荐推荐赏析作品析作品 狱中中杂记 方苞方苞陶庵梦陶庵梦忆序序 张岱岱37.方苞方苞38.康熙五十年(康熙五十年(17111711),方苞因),方苞因南南山集山集案案牵连入入狱。南山集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方苞因世所著。方苞因南山集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后解至京城,下行步行步狱。两年后出。两年后出狱,被,被编入入汉军旗,以奴隶旗,以奴隶身份入身份入值南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后,追述他在刑部他在刑部狱中所中所见所所闻的的记录。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9.赏析指析指导 狱中中杂记所所记大多是作者大多是作者亲身身经历过的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在人们面前,如茶面前,如茶楼酒肆、楼酒肆、说书演演戏、斗、斗鸡养养鸟、放灯迎神以及、放灯迎神以及山水山水风景、工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是江浙一带一一幅幅绝妙的妙的清明上河清明上河图。40.其中其中虽有有贵族子弟的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俗人情的反映。同反映。同时本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曲、古董等的记录,因此也被,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重要文献。41.张岱岱42.陶庵梦陶庵梦忆是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他从前的种种见闻,寄托作,寄托作者者对于国破家亡的感慨。一于国破家亡的感慨。一书十分十分鲜明地明地体体现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篇幅不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篇幅不长,但,但写得精彩,文笔清新、流利,写人叙事,写得精彩,文笔清新、流利,写人叙事,娓娓道来,情趣盎然。娓娓道来,情趣盎然。整体感知整体感知43.陶庵梦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作者的经历和和见闻,可,可见晚明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期江南生活特别是是衣食住行、社会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后的追忆,作者不自,作者不自觉地会地会过滤掉很多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美好、值得留恋的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桑之感,寄托兴亡之亡之叹。赏析指析指导44.在在书中,作者不中,作者不时表达出表达出忏悔之悔之意,不意,不过,该忏悔的不是他悔的不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一位没有任何官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而的平民百姓,而应该是那些高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在上的皇帝和显赫一赫一时的的权臣。从臣。从这个角个角度来看,他不度来看,他不仅是个人在是个人在忏悔,也是在替悔,也是在替一群人一群人进行行忏悔,替一个王朝悔,替一个王朝进行行忏悔。悔。45.课堂小堂小结 散文的篇幅一般超散文的篇幅一般超过诗歌,容量歌,容量较大,大,行文与行文与结构的构的组织安排特安排特别重要。重要。为了了让读者者读之有味,易于理解,要之有味,易于理解,要讲究章法上的开合照究章法上的开合照应、衔接接转换,行文的参差,行文的参差错落、起伏落、起伏变化。化。散文除散文除论说外,多数在外,多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构上的特点是“散散”,因,因为过于整于整齐集中,会集中,会显得呆板,失去自然得呆板,失去自然之趣,影响之趣,影响阅读时的从容自在。但的从容自在。但“散散”不是不是散漫散漫杂乱。无乱。无论结构是整是散,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气是急是缓,都要有气脉都要有气脉贯注其注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系。46.课堂堂练习 1.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形似字。形似字。(1 1)与()与()而不助五国也)而不助五国也 (2 2)()()粮而景从)粮而景从 (3 3)悉使()悉使()兵)兵负草填之草填之 (4 4)革)革灭()尽之)尽之标 (5 5)()()然自得)然自得 ()笑大方)笑大方(风景景谈)嬴嬴赢羸羸殆殆怡怡贻47.2.2.翻翻译句子。句子。(1 1)赵尝五五战于秦。于秦。赵国曾国曾经五次和秦作五次和秦作战。“于秦于秦”在在原句作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可充状语,放在,放在谓语前。前。(2 2)舟)舟过矶,虽无无风,亦浪涌,盖,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以此得名也。船船过澎浪澎浪矶,即使无,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浪也很大,澎浪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大概因此而得名吧。48.(3 3)盛衰之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非人事哉!理:道理,此理:道理,此处可理解可理解为原因。事:原因。事:做。人事:可理解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人为”。岂哉:哉:难道不是道不是吗?此?此处是用反是用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感叹。译作:作:兴盛和衰盛和衰败的原因,的原因,虽然然说是是上天决定的,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造成的吗!49.(4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之所以之所以”,“之所以之所以者者”,都是,都是“的原因的原因”的意思,的意思,“所以所以”前的前的“之之”字是字是结构助构助词,可有可无,不,可有可无,不必解必解释。原:推究。之:代上一句。原:推究。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的道理。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个道理了。50.3.3.作者是怎作者是怎样在在这些看似平淡的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悲情的?作者写此文不是在作者写此文不是在赞颂死者,而是在死者,而是在倾吐自己的悲痛心情。吐自己的悲痛心情。作者作者紧紧围绕叔侄生离死叔侄生离死别这个中心,个中心,选取那些取那些值得得怀念、念、忧戚的生活戚的生活琐事来写,充事来写,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气息,让人感到真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信。但是作者又不是在但是作者又不是在纯粹的叙事,而是粹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在叙事中,侧重重书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51.拓展拓展阅读祭妹文祭妹文袁枚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七百里矣。当是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骨所耶?汝以一念之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非52.予之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汝差肩而坐,爱听听古人古人节义事;一日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呼!使汝不不识诗书,或未必,或未必艰贞若是。若是。余捉蟋蟀,汝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予九岁憩憩书斋,汝梳双髻,披,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来,温缁衣衣一章。适先生奓入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莞尔,连呼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逾三年,予披予披宫锦还家,汝从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扶案出,一家瞠视53.而笑;不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安登科,函使报信信迟早云早云尔。凡此。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迹,然我一日未死,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不将嫛婗情状,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年光倒流,儿时可可再,而亦无与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印者矣。汝之汝之义绝高氏而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治。尝谓女流中最少女流中最少明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然。故自汝归后,后,虽为汝悲,汝悲,实为予喜。予又予喜。予又长汝四汝四岁,或人,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汝之先予以去也。54.前年予病,汝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喜,增一分分则忧。后。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遣,汝来床前,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吊扬州。汝又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及至绵惙已极,阿奶惙已极,阿奶问望望兄兄归否?否?强应曰: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家,而汝已辰辰时气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也。呜呼痛哉!早知呼痛哉!早知诀汝,汝,则予予岂肯肯远游?即游,游?即游,亦尚有几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共汝筹画55.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当无见期。吾又不知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不得见,又卒,又卒难明也。然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葬,故请母命而宁汝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一为阿阿爷侍者朱氏,一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雨晨昏,羁魂有魂有56.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危发秃,暗,暗里自知,知在人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汝食。纸灰灰飞扬,朔朔风野大,阿兄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望汝也,呜呼哀哉!呼哀哉!呜呼哀哉!呼哀哉!57.58.THANK YOUSUCCESS2024/3/9 周六5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