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2011.7.13(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1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教职成2009220092号)号)2.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教职成2000820008号)号)3.3.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意见 (教职成(教职成2000120001号)号)4.4.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教职成【20042004】1010号)号)5.5.国务院于国务院于20052005年年1010月月2828日发布了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决定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依据依据一、解读:一、解读: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教学学校教学计计划的原划的原则则意意见见教职成教职成2009220092号号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定的要求,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的要求。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共(共5 5条)条)1.1.坚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内容。层次层次2.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二、基本原则(共二、基本原则(共5 5条)条)3.3.坚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模式4.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5.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三、招生对象与学制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学制以制以3 3年年为主为主;招收普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者,基本学制以学制以1 1年年为主为主。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四、培养目标与要求四、培养目标与要求中中等等职职业业学学校校培培养养与与我我国国社社会会主主义义现现代代化化建建设设要要求求相相适适应应,德德、智智、体体、美美全全面面发发展展,具具有有综综合合职职业业能能力力,在在生生产产、服服务务一一线线工工作作的的高高素素质质劳劳动动者者和和技技能能型型人人才才。他他们们应应当当热热爱爱社社会会主主义义祖祖国国,能能够够将将实实现现自自身身价价值值与与服服务务祖祖国国人人民民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具具有有基基本本的的科科学学文文化化素素养养、继继续续学学习习的的能能力力和和创创新新精精神神;具具有有良良好好的的职职业业道道德德,掌掌握握必必要要的的文文化化基基础础知知识识、专专业业知知识识和和比比较较熟熟练练的的职职业业技技能能,具具有有较较强强的的就就业业能能力力和和一一定定的的创创业业能能力力;具具有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的具体培养目标。四、培养目标与要求四、培养目标与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五、课程设置与要求五、课程设置与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由国家统一制定。实习实训实习实训 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一)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1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2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目标、人才规格3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4.4.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5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二)时间安排:(二)时间安排:每学年为每学年为5252周,其中教学时间周,其中教学时间40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12周。周学时一般为周。周学时一般为28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30小时(小时(1 1小时折小时折1 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00033003300。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要认真落实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习时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教学时间安排由各教学时间安排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实训累计总学时不少实习实训累计总学时不少于半学年。于半学年。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10%。七、教学计划管理七、教学计划管理我部负责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我部负责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组织制定国家并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专业建设规范性文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专业建设规范性文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原则意见原则意见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并按照本学指导方案的实施,并按照本原则意见原则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和行的要求,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发具有地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报我部备案。方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报我部备案。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本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本原则意见原则意见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级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各级教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及执行的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及执行的管理监督。管理监督。20002000年我部印发的年我部印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见(教职成(教职成200020002 2号)自本文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号)自本文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