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塔里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的11个汉字,26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2、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如般”“怎能呢”2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3、情感目标:体会在沙漠周围生活的人们在生活上的艰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体验身边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1、掌握“怀、掀、枣、郎、浓、烤”6个汉字。2、掌握“激动不已、怀抱、排山倒海、掀、铺天盖地、逆、圆润、忙里忙外”等8个常用词语,完全理解并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3、学习本课的“如般”“怎能呢”2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熟悉词语的用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
2、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有浩瀚无边的戈壁沙漠,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牛羊成群的草原十三亿中国人民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土地上。这个故事里的作者从山清水秀的江南水乡,来到了风沙浸天的塔里木,他是怎么样爱上这里的呢?二、初学课文1、方法和任务。(1)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提供的词语示例来自学遇到的生词。(3)分小组朗读并交流初读感受。2、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1)“我”是怎么
3、样来到塔里木的?刚来时住在哪儿?(2)塔里木的哪个季节风沙最大?风沙来时情况是怎么样的?(3)塔里木的哪个季节最美?这个时候到处是什么景象?(4)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的四季美,塔里木的人更美?(5)你了解新疆的塔里木吗?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3、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先讲认识和理解,有多少说多少,不必求全;然后请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要注意评价手段的运用。1、组内合作学习。(每个人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训练。)2、小组互动学习。每个人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先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通过讨论,理解部分疑难词语。理解不了的,提
4、交到全班,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要有评价。四、老师解释全班普遍不懂、不容易掌握的词语。1、激动不已:表示感情冲动,难以控制的样子。2、怀抱:(1)胸前。如:睡在母亲的里、回到祖国的(2)心里存有。如:着远大的理想。3、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4、掀:(1)揭起,打开。如:开、起、动。(2)发动,兴起。如:风鼓浪(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5、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6、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如:流、行、风、转、莫之交。(2)抵触,不顺从。如:忠言耳。(3)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如:叛、产。7、圆润:(1)圆而光滑。如:的
5、露珠、河底的石子晶莹。 (2)饱满而润泽。如:歌声、用笔。8、忙里忙外:忙个不停的样子。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小结课文,简单梳理全文脉络。2、作业。(提示:课内设置练习要尽可能在学习小组内完成。)(l)口头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书面作业:抄写本课词语,用重点词语造句。(3)试着模仿本节课所学的词语造句。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1、理解课文中介绍的内容,熟悉本文作者先写塔里木的四季有“与众不同的美”,然后转而写塔里木的人“更美”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旨。2、梳理课文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掌握课文的结构。3、朗读课文。(注意形式多样且有评
6、价要求。)二、深学课文,串讲课文(一)(第1自然段) 了解这篇抒情散文写作开头的特点。1、提问: 这篇课文的开头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作者以歌引入,回忆往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简要地介绍了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二)(2-4自然段) 作者是如何介绍塔里木“美丽的四季”的?1、提问:(1)塔里木的春天为什么“与众不同”?(2)夏末秋初时塔里木的景色怎么样?(3)塔里木有着怎么样的秋天?(4)冬天的塔里木寒风刺骨,可孩子们为什么会发出“一阵阵快乐的笑声”?2、“如般”句型。(1)导人: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导入此句型。师:迪丽拜尔唱的歌好听吗?生:她唱得如百灵
7、鸟般动听。(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着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然后进行模仿。看完赵本山的演出,观众席上响起一阵如雷鸣般的掌声。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的坦克方队如排山倒海般驶过来。(3)归纳:与“像一样”用法相同。(4)课堂操练:请用“如般”造句。(三)(5 -6自然段)作者是怎样介绍“塔里木的人更美”的?他为什么难忘塔里木?1、提问:(1)作者是怎样认识阿依木汗大妈的?(2)阿依木汗大妈是个怎样的人?(3)阿依木汗大妈有几个孩子?(4)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怎能”句型。(1)导人: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人此句型。师:艾力,你怎能不做作业
8、呢?就差你一个人没有交了。生:老师,我怎能忘记做作业呢?我忘了带本子了。(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着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然后模仿说出相同的句子。我们怎能忘记祖国对我们的恩情呢?我怎能忘记他对我的帮助呢?(3)归纳:“怎能”是反问句,意思是“不可能”“不应该”。(4)课堂操练:用“怎能”造句。3、“随着”句型。(1)导入:教师以替换的方式导入此句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区越来越重视科技兴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事了。(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着老师大声读出以上两个例句。(3)归纳:表示跟随。(4)课堂操练:完成句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我们穿得越来越厚了。
9、三、课文教学总结1、归纳文章的结构。从八岁起“我”就喜欢上了塔里木塔里木与众不同的春天夏末秋初是塔里木最美好的时节塔里木的冬季充满了欢声笑语塔里木的人比四季更美。2、总结文章的中心意思。四、自读课文学习(一)读的练习这是一篇游记。“自读课文”要按一定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阅读中,注意普通话发音,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把握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根据课文的内容,把握语气,朗读要有感情,以增强感染力。(二)我的小词典1、导游:指以引导游览为职业的人。2、游览:漫步观赏。如:故宫、黄山。3、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而下的水流。瀑布远看如挂着的白布。4、壮观:景象非常雄伟。这里的景象格外壮观。5、印象:事物在人的脑海中留下的迹象。他给我们的印象很好。(三)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熟读“自读课文”。2、书面作业:(1)写一写“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2)你曾外出旅行过吗?到过什么地方?把你对那里的印象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在1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