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桥东区初中数学区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12章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在总体中要有代表性;收据数据要适当,不能太少.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统计图一定要规范,不规范的统计图容易引起误解.
二、学情分析
(1)在利用收集数据时,通过对比抽样调查及全面调查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
(2)用统计图描述数据,需要先计算,再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需要观察分析统计图,然后再根据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等,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3)折线图、条形图和扇形图都是常见的统计图,它们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统计图在整理数据、表达信息等方面却有着不同的优势,如果在一个题目中用某两种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就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即“双统计图”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能根据问题选择灵活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
2.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会计算一组数据的频率;
3.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会用三种基本统计图描述数据;
5.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整理数据、表示数据时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会计算一组数据的频率.
2. 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顾本章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数据的收集
(1)途径、方法
(2)频数与频率
(3)抽样调查:
2.数据的整理
(1)数据整理的过程:
(2)统计表的制作:
3.统计图:填写下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作用
选用
学生回顾本章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体系。通过问题展现出知识系统
引导
自学
(1)数据的收集一般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调查(民意调查、实地调查、抽样调查)或科学试验得到统计数据;二是通过查阅资料.统计调查是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调查时可以通过访问、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进行;科学实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取数据.
(2)频数: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为该数据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频率.
(3)抽样调查:从整体数据中随机抽出部分数据进行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是实际操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
(1)数据整理的过程:
数据资料
分类汇总
制作统计表
画统计图
(2)统计表的制作:
①确定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适当进行分组;
②根据分组情况画出统计表;
③查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填入统计表;
④计算百分比等.
3.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选用
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时
表示某一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时
表示数据所占全量的百分比时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回顾本章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要注重对知识应用反思归纳.
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合作
交流
考点一:数据的收集
例1:要调查某校初三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50名初三学生
分析:抽样调查选取调查对象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 抽查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广泛性和随机性;
② ②所调查的对象不能是特定的,也不能是少数的.
观察四个选项,正确的应为D.
解:选D.
考点二:整理数据
例2:某农场中学八年级的同学就每年过生日时,你是否会向母亲道一声“谢谢”这个问题对本年级66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否 否 否 有时 否 否 否 是 否 有时 有时 否 否 有时 有时 否 否 有时 否 否 有时 有时 否 有时 否 否 有时 有时 有时 否 否 否 有时 有时 是 是 有时 有时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有时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否
(1)请你整理上述数据,填写下表.
回答内容
划记
人数
是
有时
否
(2)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你有何感想?(用一、两句话表示即可)
分析:本题是一道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际问题,整理数据填表需要仔细查找,不要出现漏查或重查的现象.
解:(1)如下表:
回答内容
划记
人数
是
正正
10
否
正正正正正正
39
有时
正正正
17
(2)通过表格信息可看出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较淡薄,学校和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首先应当从自己做起.
考点三:从统计图上获取信息
例3:察市统计局公布的“十五”时期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率的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2002年;
B.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率低于9%的有2年;
C.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多时2004年;
D.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比上一年的增 长率有大有小,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持续增加 .
分析:
①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率分别为42%、6.4%、5.6%、13.3%、11.9%.
②从条形统计图中只能看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不能看到具体的收入值.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分析,选项A、B、C都不正确.
解:选D.
例4:五一”黄金周心连心集团湖南岳阳超市,七天销售总额达120万元,具体分配情况如图.
(1)由图可知,日用品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为_______,日用品类销售额是______万元.
(2)已知2005年心连心超市在“五一”黄金周的食品类销售额是60万元,若年增长率保持不变,请预测2007年“五一”黄周食品类销售额是________万元.
分析:本题是一道与扇形统计图有关的试题.
(1)从统计图中日用品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1-11%-60%-18%=11%,所以日用品类销售额是120×11%=13.2万元;
(2)从统计图可知2006年“五一”黄金周心连心集团湖南岳阳超市食品类销售额为120×60%=72万元,比2005年增长72-60=12万元,年增长率为12÷60=0.2=20%,预计2007年“五一”黄周食品类销售额为72×(1+20%)=86.4万元.
解:(1)填11%,13.2;(2)填86.4
考点四:统计图的绘制
例5 :中学七年级二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下,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提供的数据信息,绘制出扇形统计图.
成绩等级
优秀
良好
达标
不达标
人数
18
24
15
3
分析:从表格中可知:
①学生成绩分为四个等级;
②每个等级对应的人数可计算出班级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③计算部分与总体的百分比;
④计算出相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⑤绘制出扇形统计图.
解: (1)总人数:18+24+15+3=60(人);
计算出各成绩段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计算出相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优秀:18÷60=30%,360°×30%=108°;
良好:24÷60=40%,360°×40%=144°;
达标:15÷60=25%,360°×25%=90°.
不达标:3÷60=5%,360°×5%=18°.
(2)根据扇形圆心角的大小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
【评注】抽样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与抽样调查有关的考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多.
【评注】通过列表整理数据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准确地进行分类,一般采用划记法进行统计.
【评注】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从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评注】扇形统计图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注意各部分的百分比的和为1
【评注】根据表格信息绘制统计图,关键是从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所有的数据的和,计算要准确.
创新
思维
电视机月销量扇形统计图
第一个月
15%
第二个月
30%
第三个月
25%
第四个月
图1
(09河北)某商店在四个月的试销期内,只销售A、B两个品牌的电视机,共售出400台.试销结束后,只能经销其中的一个品牌,为作出决定,经销人员正在绘制两幅统计图,如图1和图2.
(1)第四个月销量占总销量的百分比是 ;
时间/月
0
10
20
30
50
40
60
图2
销量/台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电视机月销量折线统计图
A品牌
B品牌
80
70
(2)在图2中补全表示B品牌电视机月销量的折线;
3)经计算,两个品牌电视机月销量的平均水
平相同,请你结合折线的走势进行简要分析,
判断该商店应经销哪个品牌的电视机.
巩固练习
(08河北)1、种子培育基地用A,B,C,D四种型号的小麦种子共2 000粒进行发芽实验,从中选出发芽率高的种子进行推广.通过实验得知,C型号种子的发芽率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1和图2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1)D型号种子的粒数是 ;
(2)请你将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通过计算说明,应选哪一个型号的种子进行推广;
A
35%
B
20%
C
20%
D
各型号种子数的百分比
图1
图2
A
B
C
D
型号
800
600
400
200
0
370
470
发芽数/粒
(07河北)2、甲、乙两支篮球队在集训期内进行了五场比赛,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后,绘制成如图1、图2的统计图.
(1)在图2中画出折线表示乙队在集训期内这五场比赛成绩的变化情况;
(2)已知甲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90分,请你计算乙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
(3)如果从甲、乙两队中选派一支球队参加篮球锦标赛,根据上述统计情况,试从平均分、折线的走势、获胜场数三方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你认为选派哪支球队参赛更能取得好成绩?
甲、乙两球队比赛成绩折线统计图
图2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
二
三
四
五
0
得分/分
甲
110
场次/场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分
80
110
86
90
91
87
95
83
98
80
甲、乙两球队比赛成绩条形统计图
甲队
乙队
图1
场次/场
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反思
知识结构:
统计的初步认识
搜集数据
方式
调查、实验、查资料
整理数据
过程
整理资料、分类汇总、绘制统计表、画统计图(1
数据表示
方式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统计分析
作用
发现规律,做出科学决策
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作业
1、 画出本章知识结构图.
2、 本章习题A组.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说明
六、二次备课设计说明
冀教版七年级(下)第12章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