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宁区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陈元庆
所在学校
南京市秦淮中学
研究领域
化学课教学
性 别
男
职 称
中学高级
学 科
化学
文化程度
大学
职 务
教师
电 话
15951087359
课题名称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课教学中讲学案的应用研究》
课题界定与
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则强调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对待教材上,提倡“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
实行讲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讲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实行讲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讲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讲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讲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讲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可以较好地做到新课程提倡的“用教材教”。
2.理论依据:
(1)杜威所倡导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做”的主人,他所扮演的角色应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学习的自觉性。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学习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来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获得的。学习者在—定的情景下学习,或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同化新知识或通过“顺应”、改造、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PBL(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基本观点、方法。应“把课程看作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化学作为理科,其课程内容应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项目。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层面宽,从封闭性向开放式教育发展,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则强调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的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摘自《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看到,高中化学新课程除了重视学生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传统的化学教学大纲中没有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新课教学中,以讲学案为载体,组织学生依据讲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基于问题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研究目标与
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验,改变以知识教育为本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增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方式,寻求提高高中化学新课教学的有效性途径,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研究内容: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题创新
要点
在高中化学课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尤其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再加上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方法难度加大,与初中(九年级)化学有着不小的反差,导致了学生接受的困难和学习兴趣的下降。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有规律可行的,只要找到适当的模式与方法,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事半功倍的。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创新点就是要构建以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富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1)学生自学式。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阅读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3)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
(4)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访谈,并进行分类纪录。
(5)进行课堂实验行动研究,反思、修改研究心得。
(6)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基础上,上公开课并撰写论文。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问卷调查法 个别访谈法 观察试验法 统计分析法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作为一线教师,我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和积累完成此课题。理由如下: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折射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2)学校等教育教学领导机构重视课堂教学,强调并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供了物质条件如笔记本电脑等及理论学习的支持。
(3)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实用性强。通过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相得益彰,可以促进教学互动。
(4)本人对国内外化学课教学方式改革实效性的研究动态有较好的把握。长期以来,本人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5)本人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与教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多次撰写论文并能发表或获奖;多次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研究;目前为区青年教学标兵且被评为我校第一批教科研先进个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2.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上一堂示范性质的公开课。
(2)完成一份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讲学案案例和(或)教学设计。
(3)撰写研究论文。
所在学校意见
区教育局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