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69134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h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物质的量浓度和计算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 根据定义式计算,计算公式为 。2 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1) 稀释定律:c1V1=c2V2 ;(2) 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变:c1V1+ c2V2 = c混 (V1+V2 ) ;(3) 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发生了改变:c1V1+ c2V2 = c混 V混 , V混 = 。3 在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V (L) ,水的体积为(L),溶液的密度为 计算式为c = 典例剖析例1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HCl (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B C D

2、 解析 要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需知溶液的体积和溶质(HCl)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V HCl(aq)=,注意溶液的体积V(溶质)+V(溶剂),溶质的物质的量:n(HCl)= , 则c (HCl)= 。本题答案选D。例2 现有H2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 200 mL,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1 mol/L和 0.5 mol/L ,要使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变成2 mol/L和 0.2 mol/L,应加入 55.8%的 H2SO4溶液(密度为1.35 g/cm3)多少毫升?加蒸馏水稀释到多少毫升?解析 因为溶质Na2SO4的量不变,所以应先根据Na2SO4的有关量,确定稀释后溶液的体

3、积。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 ,得V2=(200mL0.5 mol/L)/0.2 mol/L=500mL,则最后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L2mol/L=1mol,而原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2L1 mol/L=0.2mol,故需要加入的硫酸物质的量为0.8mol,即,从而可求得所需加入的体积。本题答案是:104.5 mL 500 mL例3 在标准状况下,一由排空气法收集满HCl气体的烧瓶,测得烧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7(相同条件下测定),现将烧瓶倒立于水中,求进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占烧瓶体积的几分之几?若溶液不扩散,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析 所收集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4、为172=34、=、w2 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的同溶质水溶液等体积相混(1),则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混合前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的同溶质水溶液等体积相混(1),则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混合前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w1w2 w1w2 w10 w2 =0 1 =1w10 w2 =0 1 =1典例剖析例1 已知某溶液的:体积;密度;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A B C D解析 根据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公式 c =,可见密度和摩尔质量在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中

5、是必不可少的。本题答案选C。例2 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 , 5%氨水的密度为 0.98 g/cm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解析 求算同种溶质的不同浓度两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见有两种形式混合,等质量混合和等体积混合,显然等质量混合计算很简单,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而等体积混合按常规解法需要通过具体计算才能求出。实际上对于等体积混合,可以通过巧设中间状态快速估算。本题的巧解思路是: 25%氨水V mL相当于25%氨水V mL (等质量混合15%)5%氨

6、水V1 mL5%氨水V mL(等体积混合) 5%氨水V2 mL (5%)因为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V1 mL+V2 mL=VmL,很显然,所得溶液的氨水的质量分数15%。本题答案选C。上题可作几种变化。将氨水换成硫酸,答案应选B;将氨水换成任意物质,答案应选D;假如密度未告知具体数据,照样可选出答案。例3已知某温度时饱和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该饱和溶液密度为a g/cm3 ,则(1) 该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_。(2) 在500 mL上述溶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_。(3) 上述饱和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 在100 mL水中溶解 NaOH至质量分数为A%时

7、,溶液的体积为_。解析 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可求得NaOH的溶解度。由m(NaOH)=VaA%可求得500 mL上述溶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5aA g 。由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式可求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本题答案为:(1) (2)5aA g (3) (4)或解题技巧溶液混合(稀释)后组成的推算规律:1、当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时,将等体积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2、当溶液的密度小于1g/cm3时,将等体积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如氨水、乙醇溶

8、液。3、浓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当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浓溶液质量分数的一半。4、浓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当溶液的密度小于1g/cm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浓溶液质量分数的一半。七、物质的量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反应热在教材中的篇幅较少,高考内容主要涉及:(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重视基础,形成知识规律。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也有一些规律可循。要熟悉一些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典例剖析例1 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

9、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H2O 时,放出44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H4 (g) + 4O2 (g) = 2CO2 (g) +4H2O (l);H= +890 kJ/mol B CH4 (g) + 2O2 (g) = CO2 (g) +2H2O (l);H= +890 kJ/mol C CH4 (g) + 2O2 (g) = CO2 (g) +2H2O (l);H= -890 kJ/mol D 1/2CH4 (g) + O2 (g) = 1/2CO2 (g) +H2O (l);H= -890 kJ/mol 解析 0.5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H2O

10、时,放出445kJ 热量,则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H2O 时,放出890kJ 热量。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及对H的“+”与“”的规定,可知符合题意的是C项。故本题答案选C。例2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表提供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SiOSiClHHHClSiSiSiC键能/ kJ/mol460360436431176347已知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

11、+ 2H2(g) 高温 Si(s) + 4HCl(g),试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解析 根据晶体硅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可知,1 mol硅中含有2 mol SiSi,则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604+2436)-(2176+4431)= +236kJ/mol点评 H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计算式)、正确判断1 mol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物质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已综合了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题技巧 1、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明确物质聚集状态的不同及物质的量不同会使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是解此类题型的关键,常见的错误是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2、要搞清反应热的单位“kJ/mol”

12、的含义不要理解成1 mol某具体物质反应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而是表示1 mol该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注意“+”“-”仅表示吸热、放热,不代表数值的大小。4、正确把握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其确定标准。八、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 主要仪器 (1)配制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其中滴定管用于精确量取某种液体(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而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的蒸馏水(用于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2)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 mL某浓度的溶液,应选用1000 mL的容量瓶

13、;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容量瓶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用来长期存放溶液;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20及容量和标线(刻度线),因此物质在烧杯中溶解后应恢复到室温才能转入容量瓶,否则溶解时的热效应不仅会影响容量瓶的精确度,还会影响溶液的体积; 使用完毕后要将容量瓶洗净,在塞子和瓶口间夹上纸条,以防下次使用时打不开塞。2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3 注意事项(1) 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 转移溶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且溶液的温度应为室温;玻璃棒要

14、靠在刻度线以下;(3) 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吸走,而应该重新配制;(4) 溶质溶解再转移至容量瓶后,必须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并将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5) 在用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溶液时,量取液体之前应用液体润洗23次;(6) 用胶头滴管定容时,眼睛应平视液面,当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时,盖上瓶塞后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水。典例剖析例1 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15、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解析 由“浓度约为2mol/L”可知本题所配制的溶液浓度精确度不高,故不需一定要用容量瓶配配制。固体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而不能在量筒或容量瓶中溶解,A正确,B、C错误;由于稀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密度近似相等,40mL

16、5mol/LNaOH溶液与60mL蒸馏水混合后体积约为100mL,D正确。本题答案选AD。例2 用36.5%(d=1.18)的浓盐酸配制100mL 2 的盐酸(1) 经计算,需浓盐酸的体积_。(2) 量取时,选用的仪器为_。(3) 稀释时,在搅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使得一些液体溅出,其它操作均正确,则导致最后溶液的浓度_(填偏高、偏低、无变化,下同)。(4)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所得的溶液倒入废液缸内,而未转移到容量瓶内,则导致最后所得溶液的浓度_。(5) 向容量瓶内加水定容时,液面超出刻度线,则所配得的溶液浓度_。(6) 定容时,俯视看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得的溶液浓度_。(7) 在此实验中,

17、使用的主要仪器有下列的_。a、 50mL容量瓶 b、天平 c、酸式滴定管 d、烧杯 e、胶头滴管 f、100mL容量瓶 g、玻璃棒解析(1)根据稀释定律得:,得(因选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故应保留两位小数)。(2)酸式滴定管。(3)偏低(因溅出的液体中带出溶质,使溶质的量减少)。(4)偏低(因残留在烧杯和玻璃棒上的溶质未转移入容量瓶,使溶质的量减少)。(5)偏低(液面超出刻度线,使溶剂的量增加)。(6)偏高(因“俯视”而使溶液体积变小,从而使c=变大)。(7)c、d、e 、f、g 。 本题答案见解析。 例3 100mL容量瓶内有100mL 0.1010 mol/L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方案设法把

18、它配成0.1000 mol/L的NaCl溶液。提供下列仪器和药品:100mL容量瓶(内装溶液),酸式滴定管,1mL移液管,滴管,100mL烧杯,100mL量筒,10mL量筒,蒸馏水。 解析 依稀释定律:1000.1010=V20.1000 ,得V2=101.0mL 。密度相近的两种稀溶液混合时,混合后溶液总体积约为各稀溶液体积之和(注意:但该结论不适用于浓溶液)。 本题答案:用移液管或滴定管往盛有100 mL 0.1010 mol/LNaCl溶液的容量瓶内加入1.0mL蒸馏水,然后摇匀即得所需浓度的溶液。解题技巧熟练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是关键,并且要会分析由于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

19、的误差。解题时根据来分析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因错误操作而导致的变化。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如下:(1) 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用砝码生锈,则结果偏高。(2) 若称量固体时,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则结果偏低。(3) 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则结果偏低。(4)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结果无影响。(5) 若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则结果偏高。(6) 若定容时仰视刻度,则结果偏低。(7)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则结果偏高。(8) 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则结果偏低。九、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综合应用典例剖析0BAC 8.47.165.3 4V/mLW/

20、g例1 往100mL某浓度的 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M。通入CO2的体积V(标准状况)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图所示。(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通入CO2的体积为_mL(标准状况,下同)。(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通入CO2的体积为_mL。(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推算B点时M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及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解析 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结合图中曲线、出现的拐点和有关数

21、据可完成(1)、(2)和(3)。(1)Na2CO3 ;1120 。 (2)NaHCO3 ;2240 。(3)1 mol/L(4)由图知M全部为Na2CO3 时,Na2CO3质量为5.3 g,全部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 8.4 g,从而可求得NaOH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从图中可知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 5.3 g7.16 gCuFe2+,发生的反应依次为:3Fe + 8HNO3=3Fe(NO3)2 + 2NO+ 4H2O、3Cu + 8HNO3=3Cu(NO3)2 +2NO+ 4H2O、Fe(NO3)2 +4HNO3=3Fe(NO3)3 + NO+ 2H2O,从

22、而可依次确定残留固体成分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1)Fe2+; Cu ; Fe2+、Cu2+ ;Fe2+、Fe3+、Cu2+ 。(2) 3Fe + 8HNO3=3Fe(NO3)2 + 2NO+ 4H2O3 8 3Cu + 8HNO3=3Cu(NO3)2 + 2NO+ 4H2O 3 8 现保证溶液中无Fe也无Fe3+,则要求: (3) x=0.5,n(Cu)= n(Fe)=,现要求溶液中Fe2+、Fe3+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由元素守恒得:n(Fe2+)= n(Fe3+)= 。溶液中存在Fe3+,则Cu已全部变成Cu2+ ,由电子守恒得: ,解得:a=0.04 mol。 再由N原子守恒得: ,解得:b

23、=0.12 mol。答案见解析。例3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并对尾气进行综合利用,某硫酸厂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制取高浓度的SO2及(NH4)2SO4和NH4HSO4固体。 为测定上述(NH4)2SO4和NH4HSO4固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40.00 mL,加热至120左右,使氨气全部逸出(NH4)2SO4和NH4HSO4的分解温度均高于200,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实验序号样品的质量/gNaOH溶液的体积/mL氨气的体积/L7.440.001.6814.840.003.3622.240.001.1237.040

24、.000.00(1) 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 由组数据直接推测:标准状况下3.7 g样品进行同样实验时,生成氨气的体积为 _L。(3) 试计算该混合物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4)欲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选择第_组数据,由此求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解析 (2)由数据和 7.4 g/1.68 L = 14.8 g/3.36 L可知:当样品质量14.8 g时,NaOH足量,即样品质量与氨气体积之比为定值,则V(NH3)=3.7 g1.68 L/7.4 g=0.84 L;(3)设7.4 g样品中(NH4)2SO4物质的量为x ,

25、NH4HSO4物质的量为y ,则:132 g/molx + 115 g/moly = 7.4 g 2x +y = 1.68L/22.4L/mol ,解得x=0.0125 mol ,y = 0.05 mol ,从而可求出它们的比值。(4)根据氨气体积的变化情况可知第组中NaOH的量不足,22.2g样品中含NH4HSO4物质的量为:,根据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H+ + OH- = H2O, NH4+ + OH- NH3+ H2O,求得n(NaOH)=0.15mol+=0.2mol,c(NaOH)=。本题答案:(1)H+ + OH- = H2O , NH4+ + OH- NH3+ H2O ;(2)0.

26、84 L ;(3) n (NH4)2SO4:nNH4HSO4=1:4 ; (4),5.0 mol/L能力培养1(启东中学,基础题,4分值,2分钟)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乙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0.6NA B标准状况下,V L辛烷所含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0.2 mol 的SiO2所含分子数为0.2NA D1molMg与足量的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时,失去的电子数均为2 NA2(启东中学,基础题,4分值,2分钟)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a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密度为bg/cm,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该气

27、体溶入水中的体积是A B C D3(启东中学,中档题,4分值,2分钟)空气和二氧化碳按体积比5:1混合,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体积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是 A29% B43% C50% D100%4(启东中学,中档题,4分值,2分钟)在100g浓度为18 mol/L,密度为 g/ 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 成9 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 (100 / )mL5(启东中学,中档题,4分值,2分钟)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不

28、漏气的可滑动的活塞隔成两室,左边充有氮气,右边充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如下图所示。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活塞最终静止在气缸的中点。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N2 气体N2 H2和O2 反应前: 反应后: 1 3 1 1A2:7 B7:2 C4:5 D8:16(启东中学,基础题,4分值,2分钟)V mLAl2(SO4)3溶液中含a g Al3+ ,取mL该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 A B C D7(启东中学,中档题,8分值,8分钟) 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 283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

29、液态水放出 286kJ 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 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 (1)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 (2)若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 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_890kJ(填“”、“=”、“100+V。5BC 解析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n(N2)=1mol,则反应前n(H2)与n(O2)之和为3mol,反应后H2或O2的物质的量与n(N2)相同,即为1mol,那么参加反应H2 和O2共2mol,由反应式2 H2 +O2 =2H2O可知,消耗H2 4/3mol,消耗O2 2/3mol。若H2剩余,V(H2)

30、:V(O2) =(1+4/3):2/3=7:2 ;若O2剩余,V(H2):V(O2) = 4/3:(1+2/3)=4:5 。6C 解析 n (Al3+)=,则n (SO42-)=,则有: ,解得:c (SO42-)=。7(1)H2(g) + 1/2O2 (g) =H2O (l);H= -286 kJ /mol (2) (3)283 a kJ a 890 a kJ (4)284.5 a kJ Q586.5 a kJ解析 (2)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故CH4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少;(3)用极值法。若全为CO时放出热量最少,若全为CH4气体时,放出热量最多;(4)若混合气为CO与H2时,

31、要使n(CO2)=n(H2O),则CO和H2各为a mol,可求得放出热量为284.5 a kJ;若混合气为CO与CH4时,要使n(CO2)=n(H2O),则CO和CH4也各为a mol,可求得放出热量为586.5 a kJ。8bcd 解析 (b)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稀释;(c)因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故稀释后应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d)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23处应改用胶头滴管再小心滴加至溶液的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9解析(1)测定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设瓶和塞的重量为m0,锥形瓶每次盛气和水的体积均为V(不能把体积看成500ml

32、,因为500ml刻度线与加塞后瓶塞下口不一致。)依题意有: m1=m0+m空=m0+Vd空 m2=m0+m样品 m3=m0+m水=m0+Vd水 由得 V= m0=m1 - d空(3)没有必要 因为“密度体积质量”只要密度、体积是在同温、同压下均成立。 在实验步骤(1)中,往锥形瓶上加塞后,沿着瓶塞下口在锥形瓶上作标记,在步骤(2)、(3)中,瓶塞仍塞到同一位置。本题答案见解析。10解析2CO2+2Na2O2=2Na2CO3+O2 2CO+O22CO2 以上两反应可循环进行,因此可得总反应式如下:CO+Na2O2=Na2CO3 。 现有n(Na2O2)= =0.050mol,(1)当x=时,最终

33、结果相当于CO完全反应,剩余气体为CO2,物质的量为0.05mol;(2)当0x时,发生反应 CO + Na2O2=Na2CO3 ,则0.1(1x)molCO与0.05mol反应后,还剩余CO:0.1(1x)mol0.05mol=(0.050.1x)mol,CO2:0.1xmol ;(3)当x1时,CO2:0.05mol;O2:本题也可用元素守恒法解。原混合气体共含C:0.1mol,O:0.1(1+x)mol,0.05molNa2O2最终被转变成0.05molNa2CO3;即有0.05molC和0.05molO进入固体,气体中余0.05molC和(0.05+0.1x)molO,可直接求解。 答案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