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Targeted Surveillance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1,.,概况,1.,
2、国际高水准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美国医院感染监测体系(,NNIS,),1970,年美国,CDC,建立了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1986,年,NNIS,系统设计了目标性监测,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性的调查,并实现计算机软件报告资料。,2007,年目标性监测占主导地位。,2,.,2,.,我国医院感染监测现状,1989,年,卫生部建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为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CNNIS,)介于,NNIS,与,KISS,之间。,2007,年逐步由全面综合性监测向目标性监测转变。,近年来,我国紧跟国际医院感染研究进展,立足于
3、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将 多 重 耐 药 菌 监 测、手 卫 生 依 从 性 监测和 抗 菌 药 物 监 测纳 入 监 测 范 畴。,年开展上述监测的医院达以上;现患率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细菌耐药监测基本已成为常规工作。,3,.,3.,我省医院感染监测现状,4,.,5,.,6,.,7,.,WS/T 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
4、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8,.,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全全院去 院全院全院全院全院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目标性监测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ICU,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9,.,目标性监测的实施,方法:,仅收集必要的数据,得到有意义的信息,目的:,制定有意义的干预措施,做减少感染的工作,改善患者的医疗护理,10,.,目标性监测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收集信息,1,、感染控制护士和医生每天查看微生物学报告,2,、定期查阅过去的监测数据,3,、列出作为目标性监测的潜在感染或人群,第二步 选择目
5、标,基于一个或多个标准选择目标性监测的项目,第三步 具体实施,感染控制人员应用一致的和认可的标准,对第二步决定的与感染有关的过程或结局进行数据收集(表格填写),11,.,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一、监测对象:,住进,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所有病人,ICU,感染:,指患者在,ICU,发生的感染,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监测类型根据本院情况至少选择,1,个,ICU,作为监测单位,优先选择综合,ICU,和侵入性操作较多,医院感染率较高的,ICU,。,12,.,成
6、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二、监测内容,1,、,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2,、医院感染情况 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3,、,ICU,患者日志 每日记录新住进患者数、住在患者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呼吸机人数、记录临床病情分类等级及分值。,13,.,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三,.,监测前准备,人员培训,取得临床医务人员的支持,感控
7、人员的配合,各种表格的设计及印制,感染调查表,日志记录表,发放医院感染宣传的小册子,14,.,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四、监测方法及流程,1),监测方法,1,宜采用主动监测,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2,填写,ICU,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3,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4,每周评价患者病情危险等级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5,监测周期不少于,6,个月。,15,.,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2,)监测流程,查房、观察病人症状、体征,并持续跟踪,查询病例、护理记录,各种检测结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督促主管医生正确的采集临床
8、标本,与主管医生沟通,综合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填写“,ICU,医院感染调查表”,每周,1,次对患者进行危险程度,ASIS,评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进行反馈整改,16,.,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五、调查登记方法,1.,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定期到选定的,ICU,对监测起始时间已住进,I,C,U,和此期间新进入,ICU,的,病人进行调查,观察每个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重点观察使用侵入性器械的情况、医院感染 发生情况、病原微生物的送检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好或检查各种监测表格的登记情况,.,跟踪观察监测患者,患者转出,ICU,后随访,48h.,17,.,成
9、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2.,护士,每日晨,8,时(或午夜,12,时)登记,ICU,病人日志。(表,D.2,)每日登记进入,I,C,U,新住进病人数,每日住在,I,C,U,病人数;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病人数。,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级插管变化,记录导管置入和拔出时间、操作者,并加强导管和置管部位护理。,发生感染或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报告主管医生,18,.,3,、医生,严格掌握器械使用指征、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方法。,发生或怀疑医院感染病例时,重视标本的送检及相关检查,根据微生物学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
10、理科。(表,D.1,),临床病情登级评定 每月分,4,次,对当时住在,ICU,的病人进行病情等级评定,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患者数(见表,D,3,)。,19,.,20,.,实例,ICU,患者日志,21,.,表,D.1 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表,一般情况,姓名:住院号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月 天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转入,ICU,日期时间 转出,ICU,日期时间 转出至 病房或出院,临床诊断:;,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感染日期:相关侵入性操作,(,1,)(,1,)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2,)
11、(,2,)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3,)(,3,)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标本名称 送检日期 病原体 药物敏感结果,-,调查者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22,.,23,.,表,D,4,例,ICU,患者各危险等级登记表,24,.,六、,资料分析,1.,感染率病例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感染发病率,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100%,(式,D,1,),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1000,(式,D,2,),患者总住院日数,2.,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2,1,器械使用率,尿道插管使用率,=,尿道插管患者日数,100%
12、,(式,D,3,),患者总住院日数,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日数,100%,(式,D,4,),患者总住院日数,呼吸机使用率,=,使用呼吸机日数,100%,(式,D,5,),患者总住院日数,总器械使用率,=,总器械使用日数,100%,(式,D,6,),患者总住院日数,25,.,2,2,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1000,(式,D,7,),患者尿道插管总日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1000,(式,D,8,),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人中肺炎人
13、数,1000,(式,D,9,),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3,调整感染发病率,3,1,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式,D,10,),每周参加评定的,ICU,患者总数,3,2,调整感染发病率,调整感染发病率,=,患者(例次)感染率,(式,D,11,),平均病情严重程度,26,.,实例 感染率的计算,例:本月共发生医院感染8例,则:,27,.,器械使用相关感染发病率计算,28,.,实例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计,29,.,调整感染发病率的意义,30,.,六、监测信息资料比较及反馈,监测资料的比较:各科室,ICU,资料进行总结将发病率与上一期
14、及去年同期比较,发现变化趋势;将调整感染率与相同等级兄弟医院监测资料进行比较,了解本院感染控制水平。,制定干预措施:根据监测指标情况,发现,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及时反馈监测资料:至少每季度将汇总分析的监测指标反馈给被监测,ICU,,使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31,.,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果没有植入物,感染发生在术后,
15、30,天内,如果有植入感染发生在术后,1,年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取决的,3,个因素:,手术病人、污染微生物、操作环节。,32,.,手术切口分级,手术切口参照,NNIS,手术部位监测分,NICCNNNNNNNNNI,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33,.,二、,监测对象,被选定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34,.,三、监测程序与方法,设计调查表,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确定被监测手术类别及监测人群,(根据手术量、发病率等选择手术),宜采用前瞻、主动的监测方法,(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
16、),(在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电话随访和医生复诊记录),专职人员负责登记、统计、反馈,35,.,专职人员工作内容,每日收集科室上报资料,检查科室上报信息是否准确,查看监测患者术后情况,参与出院患者术后随访,完善监测资料、统计监测结果,向手术医生反馈监测结果,36,.,重点观察内容,手术患者发热是否,38,切口外观的改变,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提前拆线以及引流情况,切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医生已诊断的切口感染,37,.,具体调查步骤,1.,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日到病房了解手术实施情况,填写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2.,床旁询问手术病人,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及
17、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发现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3.,确定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需每日准确记录切口情况,感染或拟感染时做分泌物拭子涂片或培养。,4.,每个手术病人建立出院后追踪档案,以掌握病人出院后手术切口恢复情况。,38,.,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一,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联系电话,:,性别,:,男 女 诊断,:1.,年龄,:,岁 月 日,2.,手术医师,:3.,手术名称,:,手术日期,:,年,月,日,切口分级,:,清洁 清洁,污染 污染,/,感染,ASA,评分:,急诊手术:是 否,麻醉类型:全麻 非全麻 是否接台:是 否,手术持续时间:,小时,分
18、钟()分钟,植入物:是 否 多种操作:是 否 腔镜手术:是 否,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开始时间:年月日,持续时间:只有术前,1,小时,2,小时,1,日,2,日,3,日,4,日,4,日以上,围手术期用药名称剂量方式:,围手术期用药时间:手术中用药次数,术后用药日数:,1,日,2,日,3,日,4,日,4,日以上,术后用药名称剂量方式:,39,.,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续,),手术感染情况,:,切口感染,:,有 无 部位:表浅 深部 器官,/,腔隙,感染日期,:,年,月,日,其他医院感染,:,有 无 感染部位:,微生物培养:有 无 微生物名称:,(微生物药敏结
19、果另外填表),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外科切口调查表(二),切口调查数据,外科,/,骨科,/,妇科,医院名称,姓名,住院号,病区,/,床号,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年,月,日手术日期,年,月,日,体重(,KG,):,回访日期:年月日,基础 疾病,1,.,2,.,3,.,手术类型,急诊,/,择期,/,损伤,手术持续时间,(,分钟,),切口个数,手术医生,职称,:,高级,/,中级,/,初级 切口等级,第一助手,职称,:,高级,/,中级,/,初级 术前外周白细胞,:,40,.,表,C,1 ASA,病情估计评分表,41,.,危险因素评分标准,42,.,表,C,1,危险因素评分
20、标准,43,.,手术危险指数的调整意义,手术切口类型:污染切口易继发感染,赋分为,1,ASA,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P3,级以上患者,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较差,易出现并发症及感染,赋分为,1,同一类手术中,以上两指标差距不大,对危险指数的影响较小,手术持续时间:关键因素,与手术难度呈正相关(手术难、用时长、易感染、赋,1,分),与手术医师技术呈负相关(技术好、用时短、不易感染、赋,0,分),危险指数等级由手术时间、切口类型、,ASA,评分综合确定,44,.,五、,手术病人感染统计方法,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
21、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2,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3,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100%,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45,.,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升降趋势,某医师感染专率的变化情况,手术后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应变量,以年龄、是否伴有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总住院天数、性别、体重指数(,BMI,)、是否接台手术、术中失血量是否输血等变量为自变
22、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46,.,关于,SSI,的目标性监测,SSI,目标性监测的目的应该是针对我们尚不清楚的危险因素,需要通过我们的目标性监测来了解的内容。,SSI,目标性监测前,一定要做好目标性监测的设计,力求我 们的监测结果客观、科学、真实可信。,确定,SSI,目标性监测指标时,数量不宜过多,应突出重点。,SSI,目标性监测数据是我们分析,SSI,非常重要的数据,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分析来有效的发现问题和评价我们的干预措施和方法。,47,.,监测结果的反馈,调查数据不宜公布,仅向有关人员汇报,如科主任,手术感染专率及调整手术感染专率可通报手术医生,反馈目的:让医生了解自已在科室手术感染率水平;,促进手术医生寻找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减少感染。,总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后,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