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73851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土家族民风民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家族的民风民俗组员:黄萍:黄萍黄淑玲黄淑玲黄黄亚琴琴 张敏敏 李岩李岩 土土 家家 族族 简 介介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印江等县以及重庆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土家语叫“舍巴”或“舍巴巴”,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

2、斯科”之称。摆手舞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流域,以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摆 手手 舞舞 简 介介一、一、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二、由白虎舞巴渝舞演变发展而来。二、由白虎舞巴渝舞演变发展而来。三、起源于战争。三、起源于战争。四、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四、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是土家

3、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土家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五、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五、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六、恩施州鹤峰县铁炉坪宋代墓葬中,出土六、恩施州鹤峰县铁炉坪宋代墓葬中,出土一陶缸的口沿上,塑有十二个舞佣,有的屈一陶缸的口沿上,塑有十二个舞佣,有的屈蹲,有的左右摇摆,有的舞动长衫大袖。蹲,有的左右摇摆,有的舞动长衫大袖。摆 手手 舞舞 传 说建筑以土家族村寨舍米湖为例舍米湖舍米湖舍米湖村,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的群山中,该村是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关于

4、“舍米湖”地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舍”是“有”“富足”的意思,“米”是“墨”“天”的意思,“湖”是指“地方”,舍米湖指这里自然条件好,是天然富足的地方;二是,在古代土家语中,“舍”即“猴子”,“米”即“多得铺天盖地”,“湖”即“地方”,舍米湖便是猴子多的地方;第三种说法,“舍米”为“阳光照耀的”,“湖”为“山坡”,舍米湖就是阳光照耀的小山坡。全村170户600多人都是土家族人,解放前,舍米湖村大多数人都会说土家语,但现在舍米湖村几乎没有人会说土家话了,那些年迈的老人也只会零星的土家语词语。该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姓彭,据村里老人讲,他们都是唐朝末年迁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龙的后代。村里人世代

5、事农,民风淳朴,不沾赌、不沾毒,唯好摆手舞。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干栏式(吊脚楼)干栏式(吊脚楼)建筑特点重风水、讲朝向选址视野宏大、宽敞明亮(切合“天人合一”审美意境)建筑格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审美风格建筑基调简单朴实淡雅建筑风格溯源亦融入着巴文化、楚文化等多元审美文化的影响岁时节会节日第一节祭祀类清明节、牛王节、六月初六“硒龙袍”、七月半第二节自然崇拜类社日、重阳节第三节喜庆类迎春、元宵、花朝节、女儿会此此外外,还还有有正正月月十十五五“赶赶毛毛牛牛”冬冬月月十十九九“太太阳阳生生辰辰”四四月月十十八八等等注婚姻习俗土家婚俗八大怪:一、摸把锅灰表示爱土家族年轻人有着独特的示爱方式:如果姑娘爱上

6、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对方的脸上。二、许亲反把媒婆怪土家姑娘找婆家,即便自由恋爱,也须找媒人提亲。媒婆到姑娘家提亲时,遭“骂”,就可能有戏。实际上,是一边套话,一边取乐。而且姑娘的父母、哥嫂最后表态时,也往往会装出勉强同意的样子,埋怨媒婆不该来提这门亲。但绕来绕去还说是看媒婆的面子三、过礼“背山”花袱盖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群土家汉子背着一大篓东西,上面盖着花袱子,不用问,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小伙子是去女方家“过礼”。土家人把这种背聘礼“过礼”的方式叫“背山”,或者叫“背盒”。土家婚俗八大怪。四、临嫁不哭闲话来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习俗。如果姑娘出嫁时不哭,别人就会认为对父母不孝顺

7、,或者是哥嫂、姑子之间不和睦。五、发髻不可随意改土家女子的发髻是婚否的标志,一“开脸”“上头”就意味着已成少妇,其装扮也与少女时不一样,显得成熟有风韵。六、新娘出门把筷甩新娘临上路前,要手拿两把筷子,在跨过大门时使劲向身前身后撒去。据说,这撒筷子是祝福兄弟姊妹与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也表示新娘从此走上自立之路。土家婚俗八大怪。七、上轿须得哥背来土家姑娘上花轿时,不是由新郎背,而是由姑娘的哥哥代劳。在拜别仪式结束后,仍由哥哥用背亲袋背上花轿,正如土家民歌中所唱:“红红的背亲袋缠裹着新娘,花花的露水鞋饱含着浓浓的亲情”,离别之情催人泪下。八、步入洞房看谁快新人在拜天地,祖先、父母、夫妻对拜之后,

8、新郎新娘会立即抢先奔入洞房,争坐到床上,土家人把这叫做“坐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意味着将来谁当家。其情其景,风趣迷人。饮食习俗1.崇尚俭朴2.喜渔猎以丰饮食3.注重饮食的礼仪4.讲究节日饮食5.注意饮食的养身保健6.鲜明的地域特色7.注重礼尚往来饮食习俗特点社饭、油茶汤、咂酒、糍粑、合菜、鲊广椒、霉豆腐、土家腊肉、米豆腐、合渣、绿豆粉、血豆腐特色饮食一、麻辣知了二、松脆蜂蛹三、湘西焖田螺四、油炸竹虫五、大锅盘鳝六、蒿草粑粑七、油炸水蜈蚣八、血粑鸭九、口味龙虾十、油炸河蟹特色饮食湘西十大神秘小吃服饰习俗土家特色织锦-西兰卡普土家语中的“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被面”,“卡普”即“

9、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土家姑娘自小就跟长辈学艺,出嫁时以全套织锦作为嫁妆。西兰卡普的独特价值西兰卡普的独特价值l科学价值l民族学价值l文化艺术价值l社会历史价值l传承利用价值祭祀文化及打击乐土家族祭祀文化及打击乐器土家族祭祀文化及打击乐器l拜八部大神篇l梯玛神歌篇l土家族图腾-白虎篇l打溜子l咚咚喹2024/3/9周六l土家族也有自己的祖先,人称“八部大神”,次大神为土家族历史上八个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八部大神崇拜是继土家族母系氏族祖先崇拜之后的父系氏族祖先崇拜。在湘西土家族几个著名地区,如永顺老司城,龙山马蹄塞和水坝洞都建有八部大神庙,是年节盛会群众祭祀游乐之处。八部大神指八个

10、弟兄,他们都有土家话名称,如破西卵蒙、缺太卵蒙、泽在卵蒙、拜尔卵蒙、洛驼卵蒙、蜡烛卵蒙、比耶卵蒙等。这八个弟兄作为土家族先民中的八个部落酋长,曾在土家族先民的长途迁徙中做过贡献。拜八部大神篇:拜八部大神篇:拜八部大神篇两个不同版本传说2024/3/9周六与拜八部大神相似的是土家族梯玛神歌,这是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梯玛”是土家语音译,梯玛既指土家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又是巫师的土家语称呼,即“敬神的人”。梯玛,源于原始生活傩文化现象,具有宗教历史性、艺术表现性的特点,介于二者之间属巫文化的范畴。内容无所不包,有远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及家庭生活故事等,被誉为“研究土家族生活方面的百科全书”。

11、“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梯玛是天人合一的神歌,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人的代言人。可以沟通人神、阴阳的使者,是属于巫傩文化的范畴。梯玛的传承是属于口口相传无文字传承无论梯玛代人求神还是代神传言,都只能用语言而不能用文字转述。梯玛神歌包括了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传,梯玛是梯玛大师跟从张天师的女儿学法,所以后世梯玛服饰上有八卦图,梯玛与道教没有任何关系,是无教义、教条、教规的。在古代,梯玛可以参与部落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用他们所通晓的占卜术,为部落预测吉凶祸福,并用他们独特的巫医巫术,为部落人祈福驱灾,驱病避邪,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梯玛有权调解民间纠纷,有权干预民间婚丧大事

12、,男婚女嫁都必须得到梯玛许可。梯玛神歌篇:梯玛神歌篇:2024/3/9周六图腾引自于美阿尔衰琴部落奥吉布瓦语,意为“他的亲族”。土家族的图腾是白虎。虎在中国乃“百兽之王”,我国古代就以“虎符”,“虎节”为调兵遣将的信物和兵权的象征,中国常用“龙腾虎跃”,“生龙活虎”来描绘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采访了捞车河一位老人,他给我们分享了关于土家族图腾的一个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人们称他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一直行驶至盐阳,杀死了凶残的盐水女,并定居下来。自此之后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

13、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并时时不忘敬奉。土家图腾土家图腾-白虎篇:白虎篇:2024/3/9周六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家伙”、“抽溜子”、“打十盘鼓”、“打家业”、“打点子”、“打路牌子”等.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打溜子:打溜子:打溜子这一土家族独具风格的打击乐,源

14、远流长。从现今“月蚀”时,保留在土家族人敲盆击鼓、驱逐所谓“吞月”之“天狗”的古俗来看,打溜子可能源于原始渔猎时代。当人们猎获了动物,为庆兴,大家敲起渔猎的工具和锅、碗、盆、罐、瓢、钵等“家伙”,故至今,土家族还称打溜子为“打家伙”。进入铜铁器时代,大约才换成了铜铁“家伙”。锣、钹这些乐器的使用,显然是很晚的。从打的曲牌全无曲谱,只是以摸拟自然来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看出其原始古朴性。2024/3/9周六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故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爱。咚咚喹可独奏或重奏,经常两支在一起对奏,音色明亮,曲调轻快活泼。咚咚喹有它固定的音乐曲牌,在龙山洗车河流域的坡脚、靛房、他砂、苗儿滩、隆头一带,普遍流行的传统曲牌有“咚咚喳”、“巴列咚”、“呆都哩”、“乃哟乃”、“拉帕克”等二十多种。有词有曲,可吹可唱,吹唱结合。咚咚喹:咚咚喹: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民俗/习俗/传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