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幻灯片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参考专业资料。,物质燃烧与爆炸,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of substances,第1页,第2页,物质燃烧:,燃烧定义:,物质发生强烈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现象称为燃烧。它含有发光、发烧、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燃烧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第3页,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2、。常见助燃物是空气和氧气以及氯气和氯酸钾等氧化剂。,助燃物,凡能与空气中氧或氧化剂起猛烈反应物质,克燃物包含: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凡能引发可燃物质燃烧能源,统称着火源,包含:明火、电火花、摩擦与撞击高温体、雷击等。,物质燃烧三要素,可燃物,点火源,第4页,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状态不一样,燃烧过程也不一样。,固体,液体,气体,熔化蒸发,蒸发,氧 化 分 解,燃 烧,着 火,物,质,燃,烧,过,程,第5页,燃烧类型:,燃烧类型,闪燃,着火,自燃,在一定温度,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瞬燃,在空气充分,条件下,当,可燃物质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
3、源接,触发生燃烧,可燃物质不,需要接触火,源,便能自,行着火现,象称为自燃,第6页,爆炸定义:,物质由一个状态快速地转变为另一个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时因为压力急剧上升而对周围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爆炸特点是含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爆炸分类:,常见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以下所表示。,物质爆炸:,第7页,爆炸分类图,常见爆炸,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由物理原因如状态、温度、,压力等改变而引发爆炸,物质发生激烈化学反应,使,压力急剧上升而一起爆炸,爆炸前后物质性质,和化学成份均不改变,爆炸前后物质性质,和化学成份均发生了根本改变,压力容器、气
4、瓶、锅炉,等超压发生爆炸,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爆炸所需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不发,生燃烧反应,如,三氯化氮等含有,不稳定结构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氧是由,其本身分解时,供给,全部炸,药均属这类。,可燃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物,质等与空气混,合成一定百分比,,遇火源引发,爆炸。,第8页,爆炸与燃烧关系:,第9页,安全设施、使用方法等标识、说明醒目,第10页,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评定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危险特征有以下几个指标:,闪 点(,flash point,):,易燃、可燃液体(包含含有升华性可燃固体)表面挥发蒸气与空
5、气形成混合气,当火源靠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发闪燃最低温度称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危险。,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标志。,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品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第11页,燃 点(,ignition point,):,可燃物质在空气充分条件下,到达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自燃点(,autogenous ignition temperature,):,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作用下,因为本
6、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发燃烧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第12页,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可燃物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到达自燃点而自行燃烧。,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到达该物质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现象。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现象,危害性极大。,自燃点越低,自燃危害性越大!,第13页,爆炸极限(,explosion range,):,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到达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浓度范围,称为,爆炸
7、极限,。通惯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体积百分比()表示。,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百分比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这一范围伴随温度、压力改变而有改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第14页,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发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最小能量。,最小点火能数值越小,说明该物质越易被引燃。,爆炸压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
8、时所产生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但也能够依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一样,爆炸压力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一样,其爆炸压力也不一样。,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快,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第15页,火灾与爆炸破坏作用:,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仪器设施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二者发展过程显著不一样。,火 灾,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步蔓延扩大,伴随时间延续,损失数量快速增加,损失大约与时间平方成百分比,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第16页,
9、爆 炸,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房屋坍毁、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爆炸通常伴随发烧、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含有很大破坏作用。它与爆炸物数量和性质、爆炸时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原因相关。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个:,第17页,直接破坏作用:,仪器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范围内造成危害。普通碎片在,100,500,米内飞散。,冲击波破坏作用,:,爆炸产生冲击波传输速度极快,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对周围环境中仪器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和使人员伤亡。冲击波还能够在它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涣散,甚至破坏。,
10、第18页,造成火灾:,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瞬间,对普通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爆炸风还有灭火作用。不过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建筑物内大量热或残余火苗,会把从破坏设备内部不停流出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点燃引发火灾。,当盛装易燃物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易燃物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破后最易发生。正在运行燃烧设备或高温化工设备被破坏,其灼热碎片可能飞出,点燃附近储存燃料或其它可燃物,也能引发火灾。,第19页,火灾预防与逃生,第20页,教育孩子不玩火和电器,第21页,照明火时不要离开人,第22页,不要乱接、拉电线,第23页,不乱丢烟头,不卧床吸烟,第24页,使用电器注意安全,第25页,不乱倾倒液化气,第26页,不能存放过多易燃易爆危险品,第27页,切勿乱堆放杂物,第28页,一旦失火 不要惊慌,第29页,迅速报警,第30页,平时要多学习火灾逃生方法,多掌握几条逃生路线,第31页,千万不要贪恋财物,第32页,当机立断 快速撤离,第33页,千万不要乘坐电梯,第34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第35页,采取低姿势或匍匐前进,第36页,身上着火 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衣物压灭,第37页,用浸湿的被褥衣物堵住门,第38页,在阳台上呼救,第39页,千万不要盲目跳楼,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