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鞍内病变1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是引起垂体腺增大的最常见原因。分为膨胀性、侵袭性和癌三种膨胀性 膨胀性垂体瘤最多见,约占垂体瘤的2/3,肿瘤生长缓慢,常维持球形,主要向鞍上突出,但也可向两侧生长推移海绵窦,导致颈内动脉外移,肿瘤切除后即可恢复正常。侵袭性 侵袭性垂体瘤约占垂体瘤的1/3,是指肿瘤生长超过垂体窝,并向颅底、海绵窦、邻近脑实质内浸润生长,侵犯破坏周围硬脑膜与骨组织,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难以切除,肿瘤通常包绕颈内动脉。癌极为少见。垂体根据有无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2种。泌乳素瘤 好发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及不育。
2、男性也会有,由于症状不明显导致肿瘤生长较大才发现。生长激素腺瘤 青春期前发病表现为巨人症,青春期后发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多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库欣综合征,向心性肥胖,以面部、躯干部明显,满月脸、水牛背。促性腺激素腺瘤 表现为性功能障碍,早期症状不明显。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表现为甲亢,很少见。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巨腺瘤和微腺瘤肿瘤直径大于1cm 称为垂体巨腺瘤,一般无分泌功能,垂体生长过大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症状时才被发现。肿瘤直径小于1CM 称为垂体微腺瘤,多有分泌功能。垂体巨腺瘤 主要表现为垂体明显增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为实质性。CT上通常与正常垂体腺呈等密度MRI T1
3、T2序列上肿瘤也常与正常垂体呈等信号,与正常垂体腺无明显分界,表现为垂体增大、蝶鞍扩大。ZQT1T2 ZQZQ侵袭性垂体瘤 左侧颈内动脉被包绕T2 ZQ垂体巨腺瘤钙化较少见,多为点状,少有环状。有时肿瘤生长过大,过快;压迫血管导致供血不足,肿瘤内会出现坏死、囊变和出血。T1T2 ZQT1后部前部垂体巨腺瘤向上生长侵入鞍上池时需与颅咽管瘤鉴别,颅咽管瘤常2个高峰期,20岁 40岁,颅咽管瘤为囊实性,囊性为主或完全囊性,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形强化,蝶鞍通常不扩大。垂体瘤向下生长破坏颅底骨质需要与脊索瘤相鉴别垂体瘤钙化少见,可有囊变。脊索瘤钙化多见,少有囊变。增强扫描垂体瘤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表现。增
4、强扫描脊索瘤表现为缓慢持续性强化。垂体微腺瘤CT 表现为垂体内小结节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周围组织。MRI 表现为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如果较大时垂体上缘可见膨隆,垂体柄向对侧移位。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低强化区。微腺瘤内囊变3 垂体脓肿垂体脓肿很少见可为血行性化脓感染所致。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脓液稀薄时密度很低,稍高于脑脊液密度;脓液叫浓时密度较高,可明显高于脑脊液密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DWI可为中央高信号,增强扫描环形强化。4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为淋巴细胞对垂体前叶的异常浸润,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只发生在女性,通常发生在分娩后一年内,也发生于妊娠后期,是在垂体
5、腺恢复期对垂体腺释放的垂体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垂体腺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与垂体瘤影像表现很相似,但是蝶鞍通常不扩大,临床表现完全不同,可以鉴别。5 垂体良性增生妊娠期间,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垂体腺暂时性增生增大属于正常。同时还有病理性增生,垂体靶腺功能低下,反馈导致垂体功能增加,垂体增生增大,在治疗原发病后,垂体体积恢复。垂体良性增生与垂体巨腺瘤极难鉴别,只能通过临床内分泌检查及病史来鉴别。6 转移瘤垂体也会有转移,通常先发于垂体后叶,因为垂体后叶直接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发出的垂体下动脉供血。原发病多为肺癌和乳腺癌。肺癌术后一年鞍内囊肿1 蛛网膜囊肿ZQ2 拉氏克囊肿(Rathkes)未完全退化的拉氏克囊内液体积聚形成囊肿,囊液可为粘液、胶样物质和血清,成分可有粘多糖、胆固醇、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含铁血黄素。由于囊液成分复杂,因此与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不同,在MRI上信号有很多变化,T1可有高、低、等信号,T2可有等、高信号。即使是T1序列呈低信号的拉氏克囊肿,T1的信号也比蛛网膜囊肿高。较大的拉氏克囊肿要与颅咽管瘤鉴别,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T2 ZQT1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学习愉快!课件仅供参考哦,实际情况要实际分析哈!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