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9546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资料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温州市平阳县昆阳二小 游小央温州市平阳县昆阳六小 郭 远【来访者基本情况】小K,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该生是一个比较帅气高大的孩子,身体健康,酷爱运动。上课容易分心,但是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良好。家里条件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小K家一共五口人,他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姐姐,所以父母都很宠爱这个小儿子。【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该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攻击性强。同学之间稍不如意,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而且打起同学来下手很重。每当做错事,老师一旦严厉批评,小K也不怕老师,反而把头一

2、扭,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小K出生于农村,足月顺产,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按时入学。父母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从小家里的长辈就都很疼爱这个儿子。他要什么就有什么,百依百顺,两个姐姐也很迁就他。刚入学时就表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俨然是班里的“小霸王”。小K不但对待同学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生气起来连老师也不尊重。有一次,小K在一节常识课上很不认真,和同桌打架,任课老师说他一句,他很不服气的样子。任课老师一生气,就想把他拉出座位,可是小K更是不出去。任课老师抓住他衣服用力一拉,脖子被衣领勒出了一条红红的痕迹,小K就哭了。那天回家就告诉了父母

3、,其父母不但不认为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反而到校找那位任课老师弄伤了他儿子要求赔偿。这一事件之后,其他的老师都很反感小K,认为有这样不讲道理的父母,以后就不用管他了。这样之后,小K的攻击性行为在校没有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制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其父母不关心他的行为,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所以一旦听到小K成绩考不好,就只知道打孩子,所以小K也比较惧怕父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生理因素:该生身体健康,身材比同班同学显得高大,活动能力强。心理因素:(1)个性因素:该生性格暴躁,情绪易被激惹,争强好胜、自尊心强。(2)认知因素:周围的人都要以我为

4、中心,听我的话,顺从我的意愿;当无法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认为只要自己主动就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社会原因:(1)刚入学时,小K的行为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每当小K打人,就是拉到办公室严厉的批评,没有运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办法教育他,后来认为小K是没办法教的就不管他了,以至小K攻击性行为越来越严重。(2)父母不但没有意识到小K在校打架行为的严重性,而且认为自己孩子高大,告诉孩子在校不能让别人欺负,纵容了小K的行为。(3)父母对小K平时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让小K的攻击性行为有了模仿的榜样。【既往健康状况及咨询史】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也从未做过心理咨询。【分析、评估与咨询方案】分析:该生从小在家受到父母的溺

5、爱,提出的要求没有被拒绝过,父母总是会毫无条件地满足他,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形成了“每个人都应该顺从我的要求”错误认知。上学之后,小K把在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带到学校,认为同学和老师也应该以他为中心。当同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就感觉无法接受,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运用攻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由于老师和家长并没有重视孩子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该生在班组里霸道的习性。评估:该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导致了该生个性心理偏执和认知错误,这种障碍和错误引发了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属于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咨询方案:1、短期目标:帮助该生认识到自己攻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6、意识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友好的相处。2、长期目标: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调整,引导他合理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的事,增强该生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合学生属于“被动辅导”的情况,建立以下辅导方案:(1)对案主的辅导第一阶段:使用积极关注,建立良好关系第二阶段: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第三阶段: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第四阶段:利用催眠中的“抽离观想法”,帮助他自己找到改正的方法。(2)与案主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与班级老师的沟通。与案主父母的沟通。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咨询过程及分析】(一)对案主的辅导1、

7、第一阶段:使用积极关注,建立良好关系第一次面谈:心理辅导是否起作用,和案主是否有改变的决心和动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案主本身想改变,那么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辅导,认真去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辅导的效果也会更明显。所以在第一次面谈中,我并没有立即指出小K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让他马上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是用萨堤尔人际沟通技术,从小K最喜欢的绘画谈起,我们的交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渐渐地我们的谈话内容从绘画转到了学习、同学交往等方面。小K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面谈过程主要是他自述,对此,我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理解,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约好了下次面谈的时间。这样充分肯定他的优点,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

8、,使他对我产生愉悦感和信任感。根据小K争强好、自尊心强、活动能力强等特点,我告诉小K,班级里要竞选班干部,老师决定推选你当副班长,不过要同学投票决定。小K听我说推选他当副班长,刚开始十分高兴,可听说要同学投票决定,就低声地说,“同学肯定不选我的。”“为什么这么没信心呢?”我假装迷惑不解。小K说:“因为我平时喜欢打人,他们都不喜欢我的。”我暗自庆幸,原来该生已经意识到自己打人行为的后果。于是,我告诉小K:“只要你下决心改掉打人的行为,同学一定会选你。”小K听后,很激动,表示自己一定会改正。第一次面谈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让小K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竞选班长激发小K改变自己打架行为的决心

9、。第一次面谈后,我就和全班同学商量好,如果小K在竞选副班长时,说自己一定改正自己打人的行为,我们就先相信他,选他为副班长,一起帮助他改正打架的坏习惯。在竞选那天,小K被选为了副班长。从小K的谈话中,我肯定了原来的分析:小K的生活环境给了他一种错误的认知“我是最大的,别人都要顺从我的意愿”,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中的非理性认知。2、第二阶段: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第二次面谈:首先,使用ABCDE模型进行分析,帮助小K认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明确这种不合理信念是影响心情及人际关系的原因:辅:“你经常发脾气?”生:“我也不想发脾气。”辅:“怎么会这样?”生:“他们不顺从我。”辅:“哪些人?”

10、生:“同学,他们在背后说我。”辅:“因为不顺从你,你就想对他们发脾气?”“”辅:“你觉得你是最大的,他们应该都听你的话,是吗?”“”其次,同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辅:“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大家都听你的话,都顺从你的意愿,都认为你是最大的?”(利用反问质疑使问题深入)辅:“如果有人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没说你是最大的,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吗?”(利用具体化质疑引发对方思考)辅:“你是不是要告诉每一个人如果你们对我不顺从,不说我是最大的,我就天天发脾气,气死人?”(利用追问质疑引导对方自我修正)辅:“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最好,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吗?”(利用反驳质疑引导对方深入思考)辅:“

11、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没有谁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利用相对性的理性表述,引导对方重新认识自己的观点) 不同程度的驳斥和辩论,使小K对头脑里根深蒂固的理念产生了动摇;也使他意识到了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常发脾气,与同学关系紧张。3、第三阶段: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以角色互换方式,体会到非理性认知的不现实:辅:“如果你的同学也和你有一样的想法,你就应该对他们每个人都好,都听他们每个人的话,对吗?”辅:“那你是不是对每个同学都顺从,都听他的话呢?”辅:“你自己都做不到对每个人都顺从,别人就能做到吗?”辅:“那么有同学或者老师对你不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采用马尔比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明白心情和待人的态度受

12、很多因素影响:辅:“在同一天,你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你不好,都不听你的话,你会觉得怎么样?”生:“心情很不好,觉得我要对他们每一个人发脾气。”辅:“如果那天你的同学心情也不好,他并不是有意的呢。”生:“这样啊,我想我可能会原谅他。”辅:“你自己有这样的时候吗?”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在以后几次的面谈中,我们取得了这样的共识:要求每个人都对自己听话是一种不现实的奢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诸多因素(熟悉程度、共同话题、交往时间等)的影响;对待他人的态度不会一直保持不变每个人在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都难以耐心地对待别人;如果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先要对别人好。第三次面谈:在小K被选为副班长的那天下午,小K来到

13、咨询室,我和他就竞选副班长成功这件事做一次交谈。一进咨询室,小K就很兴奋地和我说:“老师,谢谢你,让我当副班长。”我告诉小K:“你应该谢谢全体同学,是他们相信你,虽然你以前打过他们,但是他们都原谅你了,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小K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以前不好,不过我以后一定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小K的话让我感到少许欣慰,我想小K应该会有所改变。我给他分配了副班长的工作,并鼓励他好好干,他信心十足地离开了咨询室。两天下来,他果然表现很不错,早自修带领学生读写、听写,平时也没听到他打架的事,其他课任老师也反映他上课认真了,我暗自高兴自己的辅导取得了效果。第四次面谈:俗

14、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当副班长的第三天,小K跑进我办公室说自己不当副班长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什么,就是不想当了。这时小K的英语老师走进办公室,生气地对小K说:“自己还是副班长呢,上课不认真听,和同学打架。”一听这话,小K眼圈就红了,看着我低声说:“我不当班长了。”我知道了小K不当班长是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果我此时答应了不让他当班长,我相信这个孩子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所以我带他到了咨询室,和他单独谈话。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当副班长的这三天时间,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老师都夸你进步了,今天英语老师批评你,是不是你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你能和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他不好意

15、思地说:“我今天上课忍不住和同学打架了,其实我也很想自己不打人的,可是我有时管不住自己,所以我还是不当班干部了。”一贯任性霸道的他当上了副班长,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打退堂鼓是很自然的事。于是我用了激将法,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堂堂男子汉,怎么连当班干部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了还能干一番事业?”这激将的话语打动了他好胜的心,他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继续干!但是你能教我在生气时不打人的方法吗?”我说:“你能想到改变自己的行为,老师非常高兴,老师一定想办法帮助你改变。”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脾气,小孩也一样,也会有冲动控制不了的时候。小K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不良情绪导致的。治标更应该治本,我意识到应该教孩

16、子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方法。于是,我和小K约好下一次面谈的时间。4、第四阶段:利用催眠中的“抽离观想法”,找到帮助自己改正的方法。第五次面话:第二天下午放学,小K准时来到咨询室找我。因为小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受暗示性比较强,我决定尝试运用暑假学过的催眠治疗里的“抽离观想法”来帮助小K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行为。我先让小K谈了平时哪些事情容易让他生气想打人。小K回想了一下,说:“当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别人不借我,我就很生气地去抢,抢不过来我就打他,这样心里才舒服;玩游戏玩输了,我心里就不舒服,如果那个人又不继续和我玩游戏了,我就会更加生气;还有就是老师大声批评我时,我心里就很难受。”接着我让小K坐在椅子上选

17、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再让他闭上眼睛放松,运用“全身放松法”让他从头到脚得到放松,诱导小K进入浅度催眠状态,然后引导他想象一件同学之间最让他生气的事,想得越逼真越好,充分体验生气愤怒的感觉。当他体验到了生气愤怒的情绪,就动动右手的手指向我示意。当我知道小K已经体验到时,我继续引导:“小K,现在你很生气,很想打让你生气的那个人。好,现在你想象跳出自己的身体,变成另一个人,你看到了正在生气中的自己,这个自己现在很需要帮助。请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那个人不生气,想到几种办法就用几个手指表示。”思考了一会儿,小K想到了三个办法,我接着引导:“现在你用自己想到的办法,缓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不生气。当

18、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让自己变得不生气了的时候,动动右手大拇指告诉我。”过了一会儿,小K终于动起来右手大拇指,然后我用倒数法将小K唤醒,醒来后小K觉得很轻松,很舒服。然后叫小K把刚才想到的办法记在本子上,并且要求小K在平时运用这些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谈话结束后,我还给小K留了家庭作业,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行为,一天有几次生气了没打人,有几次生气了还是打人,争取每天打人的次数减少,一个星期后拿给我看。在以后的几天,我也很留意小K的情况,并且及时表扬他表现好的地方,让他自觉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一天都没打人骂人,我就当面表扬他;如果他两天没打人骂人,我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他,这样

19、运用心理学的区别强化法使他的不良行为逐渐递减。这样一个星期后,虽然偶尔还会有攻击性的行为,但是小K霸道的习性慢慢得到了改正。(二)与案主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第六次面谈:1、与老师的沟通。首先,经常将案主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多关注他,平时多观察、洞悉案主心理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分析案主心理上的不良表现,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同时对案主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也请其他任科老师关注案主,多给案主展现才能的机会,肯定案主的成绩,也真诚地指出案主的不足,让案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公正,帮助逐步树立自信心,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使案主能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从而使教师对案

20、主的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再者,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班级里多开展一些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互动性的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2、与案主父母的沟通。了解案主在家情况,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案主的方法。同时也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他们,请家长在家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案主人际交往能力的巩固和发展:第一,做好榜样,即父母平时通过言传身教,向案主正确地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励的方式强化案主的良好行为,并巩固这些行为;第三,帮助家长明确自己宠爱孩子造成的后果,改变教育法。在第六次和小K谈话前,我和小K的父母做了一次诚心诚意的交谈,谈了小K存在的问题,以及这种行为将会

21、带来的后果。指出了其父母在教育方式上不当的地方,要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不能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小K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给以满足,要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引导说明他。让小K在家中学会尊重长辈,不能随便对家人发脾气。我希望通过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的改善,为小K的进步打下更好的基础。3、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良好班集体的心理环境,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有意识地找到与案主关系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与案主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转变观念,慢慢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案主的方法、时间、内容等。其次,我对案主所在的班集体进行教育,改变集体对不受欢迎学生的固有看法

22、,使案主体会到一个良好的集体气氛,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如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培养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和自我表现能力及团队意识等。在和小K的第六次谈话中,小K向我说了他这一星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在学校和同学的相处已经不那么容易生气了,打人的次数也少了;在家,父母经常和他讲道理,没有再打过他了,他有时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肯定了小K的进步,真心的为他高兴,并且鼓励小K继续进步,学会人与人之间快乐地相外。【效果分析与体会】通过对小K一个多月的心理辅导,小K的霸道、逆反、偏执等心理障碍有所克服,他的交往、承受、自我教育能力都有所提高

23、。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监督与强化,才能让他的不良行为得到真正改正。对于小K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是我学习心理学以后做的第一个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待小K这样的孩子,只要真诚地尊重了解他,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帮助他树立起改正缺点的信心,循循善诱,锲而不舍地抓住每一件小事对他进行教育,那么即使再“霸道”的孩子也会变“霸气”为“和气”。其实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问题儿童,比如厌学儿童、自卑儿童、多动儿童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及时去发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引导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参考资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第49-50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 王建平 编著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纲要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 王志超 编著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高永华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