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91561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英才网()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编号: QD一0501—06一SK21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它以数控实用技术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课程体系完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阅读PLC的基本方法,并得到必要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将来成为数控技术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现代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合理地选用或设计数控机床的计算机数控系统,并培养学生达到正确使用和维护数控设备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维护和维修技术。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单元 知识点或技能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第一单元 数控机床控制基础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进给运动控制(插补)、开关量(顺序)控制。 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进给运动控制(点位控制、直线控制、轮廓控制),闭环控制,主轴控制,辅助控制。 第二单元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 机床电气原理图识图、数控机床常用控制电器及选择(隔离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主令电器、保护电器)机床动力线路、机床控制线路、机床电源线路、配线规则(载流量、颜色)抗电磁干扰。 熟悉掌握数控机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主电路、控制电路、独立电源的基本特性。 第三单元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PLC概述、PLC的基本应用知识、数控系统与PLC系统,数控机床PLC系统的设计及调试、数控机床PLC应用实例。 重点掌握数控系统I/O接口、模拟接口电路,分析接口的基本概念、主要信号功能,了解接口信号相互作用。掌握PLC控制电路特点,了解在数控机床上的典型应用,梯形图设计与调试。 第四单元 数控机床运动控制与位置检测 进给运动控制方式、步进电机及驱动、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全数字交流伺服、主轴运动控制、交流变频器、编码器、光栅尺、闭环控制实现。 掌握位置检测装置的主要要求和几种分类,重点掌握光栅、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余几种位置检测装置。 第五单元 国产典型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接口连接、参数设定。 了解国内典型数控装置特性、功能,了解选用方法、系统连接、调试。 第六单元 日本FANUC数控系统 (6系统、0系统、18系统)外结构特点、内部结构、接口连接、参数设定、调试方法。 了解FANUC数控装置特性、功能,了解选用方法、系统连接、调试。 第七单元 德国SIEMENS 数控系统 (810/820系统、802系统、840系统)外结构特点、内部结构、接口连接、参数设定、调试方法。 了解SIEMENS数控装置特性、功能,了解选用方法、系统连接、调试。 第八单元 数控车床控制 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特点与功能、二坐标控制、主轴控制、换刀控制、辅助控制、分进给/转进给控制、主轴转速检测,电路设计、连接、联调方法。 掌握数控车床的控制特点、、电路设计、电路配线、连接、联调。 第九单元 数控铣床控制 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特点与功能、三坐标控制、主轴控制、换刀控制、辅助控制,电路设计、连接、联调方法。 掌握数控铣床的控制特点、、电路设计、电路配线、连接、联调。 第十单元 加工中心控制 加工中心电气控制特点与功能、主轴准停控制、刀库与换刀机械手控制、旋转工作台控制、交换工作台控制,电路设计、连接、联调方法。 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特点、、电路设计、电路配线、连接、联调。熟练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和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换刀的控制调试方法。 四、教学实施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序 号 内 容 课时数分配 1 数控机床控制基础 4 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 8 3 可编程序控制器 16 4 数控机床运动控制与位置检测 8 5 国产典型数控系统 4 6 日本FANUC数控系统 4 7 德国SIEMENS 数控系统 4 8 数控车床控制 4 9 数控铣床控制 4 10 加工中心控制 4 合计 60 2、 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对部分章节可采用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教学。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章节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考核与评价 1. 目的和功能 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2. 方法建议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