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90791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教学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从学科范畴看,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从学科作用看,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还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高等教育分专科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具有高和专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什么是观察法: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

2、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什么是访谈法: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什么是问卷法:将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其如实回答,进而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测量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需要考虑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个案研究法:对

3、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1.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1.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2.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3.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3.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

4、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5.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5.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概念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2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1)自我评价日趋完善2)独立意向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渡。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管片面性5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

5、,另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个体差异的成因:遗传:是个体差异的生物前提;环境: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教育:重要因素。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前者常以自己内部的线索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判断,以自己的内部参照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喜欢个人自主学习。后者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欠主动,不愿冒险,善于察言观色, 喜欢与他人讨论问题,善于将材料系统化。冲动型与沉思型:前者倾向于尽快提出问题的方案,并迅速检验假设,但容易出错;后者

6、倾向于深思熟虑,将错误率减少到最低程度。辅合型与发散型:前者善于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确定的、唯一的答案;后者思维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展开的,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与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求多种答案。如何根据不同的气质教育学生: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依赖于认得身体素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分为胆汁质,张飞;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抑郁质:林黛玉。胆汁质类型的学生,用轻描淡写的批评、软弱无力的告诫是很难达到教育效果的,而应该施行强刺激。这种刺激不是简单粗暴的责骂与处罚,而是摸清情况后抓住问题的要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迅速解决。多血质类型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表现得

7、比较明显,如果把他们的缺点或不足看得过重,就会使他们继续消沉下去。所以对这类学生应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属于内向型,既不易于表现其优点,也不容易暴露其缺点,需要深入细致耐心的教育与他们交知心朋友,接触他们内心深处的苦闷。抑郁质学生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最好用集体活动吸引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宽阔的胸怀;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态度要温和,语调要亲切,重在讲清道理,还要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六种性格特征与学习有关:1竞争型,这类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渴望在学习上超过别人,他们视课堂为打败对手的战场,特别重视自己考试分数的高低和教师的

8、奖励。2协作性:乐于和同学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换意见,乐于帮助他人。3回避型,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与同学、老师进行学习交流。4参与型。积极参与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他们对课堂内容和上课都有浓厚的兴趣。5依赖型:在学习方面依赖型强,遇到难题总是指望他人来帮助自己。6独立型:这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1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2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3协调合作和促进团体内聚力功能4身心保健功能。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1羞怯心理:1)增强自信心2)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3)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4)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2自卑心理:1)调整认知增

9、强自信;改变比较方法2)正确评价自己3)4)积极与他人交往3嫉妒:原因性格缺陷;强烈的欲望感;自我评价过高。调整1)正确评价自己2)转移注意力3)正确比较4)提高修养5)降低预期第三章教师的角色:1知识的传授者2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5家长代理人6心理调节者7科学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形成: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2教学能力2.1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2.2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

10、的分析判断能力。2.3教学操作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具体操作方式2.4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2.5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地审视与分析,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3言语表达能力4获取新知的能力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6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7自我更新的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认知心理方面1.1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1.2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1.3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1.4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1.5教师

11、的注意要稳定而灵活2情感心理方面2.1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2.2教师要有移情能力2.3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3人格方面4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盲目性和独断性;优柔寡断和轻率;半途而废;冲动和不理智。5自我意识方面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同于中小学生的特点有:1学习主体的变化2学习的自主性3学习的专业性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5学习的研究探索性与创新性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动作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动作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

12、习奥苏伯尔根据新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是否有联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我国根据学习内容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道德品质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反射分为【生理反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学习律:1习得律与消退律:习得律就是条件刺激得到无条件刺激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消退律是指条件刺激多次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给以强化,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2泛化与分化律:泛化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反射形成后不仅对条件刺激产生条件反射,而且对类似于条件反射刺激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

13、射;分化是指对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而不再对与条件反射刺激相似的刺激进行反应。3高级条件作用律:一个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就可以建立新的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运用:1避免消极情绪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2将学习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起联系3教会学生恰当运用分化与泛化4帮助学生克服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焦虑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即尝试与试误的过程。桑代克的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论: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使某一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正强化是通过呈现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的

14、反应概率。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反应概率。负强化容易被误解为惩罚,负强化是增强、提高行为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的概率,减弱行为可分为取消性惩罚和呈现惩罚物。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应用:1行为塑造2程序教学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过程4动机过程:班杜拉强调的导致观察行为出现的三种强化类型:直接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感觉登记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

15、记忆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知识观:不能把知识当成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客观性。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2强调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的能力2.3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2.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3实现了从注重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从注重个体式学习到(合作)社会化学习、从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三个重心的转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1随机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

16、架式教学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2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2.1真诚2.2无条件积极关注2.3同感理解第五章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学习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1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2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3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4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动机水平与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倒U曲线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马斯洛需要层次说: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和理解的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前四种需要时基本需要(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时成长需要(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

17、需要。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强化分1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和惩罚;2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3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行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最可能选择成功率50%的任务;二是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大学

18、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2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1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2.2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2.3让大学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中2.4采用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3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3.1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3.2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3.3大学生进行归因技能的训练3.3.1团体训练法3.3.2强化矫正法3.3.3观摩训练法4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5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1行为的成败经验5.2替代性经验5.3言语说服5.4情绪唤醒6恰当利用批评和表扬6.1多表扬少批评6.

19、2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7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第六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1 认知策略1.1复述策略:重复阅读、划线1.2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讲授、答疑、运用1.3组织策略:组块、分类、归纳、提纲、画图2元认知策略2.1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设疑2.2监视策略:自我调查、集中注意2.3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应试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3.1时间管理: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3.2学习环境管理:寻找固定地点、安静的地方3.3努力管理: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3.3其他人的支持:寻求帮助、小组学习

20、、获得个别指导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2排除干扰3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4尝试背诵5过度学习超额50%6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7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精细加工策略:1位置记忆法2首字连词法3谐音法4缩简法5划线法65R笔记法7PQRST读书法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1特定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个体差异的原则5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客观因素1.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1.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1.3教师的指导2主观因素2.1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2.2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2.3学生学习的定势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

21、习情境4教会学生学习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6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迁移。第八章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静态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表征形式:命题网络或图式,图式指人们把与某个客体和事件相关的属性组合的知识进行储存的方式。程序性知识表征:1产生式,2产生式系统奥苏伯尔按照由简到繁对陈述性知识分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加涅提出信息加工模型:1感觉登记(感觉记忆、瞬间记忆、感官记忆):时间0.25-2秒、容量无限2)工作记忆(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5-9个组块3长时记忆:超过一分钟4遗忘5元认知:元认知是对知识的认知,即个体关于认知过程的知

22、识和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的核心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深度加工后,可以较长时间的保持在头脑中,甚至永远都不会忘记问题包括四个要素:1)问题的初始状态2)目标3)障碍4)方法问题解决的早期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2柯勒的“顿悟说”:问题解决依赖于问题解决者对问题情境和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领悟,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者冲洗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学习并非依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而是依靠个体对整个情境中各要素的理解3杜威的“五阶段说”(呈现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推理、验证)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识别问题2表征问题3选

23、择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4应用策略5结果评价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问题表征2心理定势3功能固着4酝酿效应:实际产生了顿悟5原型启发6知识经验7动机和人格创造三要点:产品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创造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2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3发挥学生个性4创设创造性情境第九章测验的信度:指该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信度分为: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

24、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1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3准则关联效度区分度:测试题目对所测试的属性的鉴别力,它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筛选题目的依据。第十章什么是品德,具有什么特点:即道德品质,也称为思想品德。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个体的道德。品德就是个体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中表现出的经常的、稳定的品质。特点:1品德内容的社会性2品德结构的内在统一性3道德品质的稳定倾向性4品德抉择的自觉性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1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1.2品德是在后天教育、榜样示范、社会舆论等形式的影响和感染下,通过个体的时间活动形成和发

25、展起来的1.3个人品德在受到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的同时对社会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2区别2.1研究的范畴不同2.2影响因素不同2.3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2.4表现得形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品德的四因素说:即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儿童品德发展四个阶段:皮亚杰对偶故事法1自我中心阶段(约2-5岁):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还不能把规则当作一种有义务去遵守的东西2权威阶段(约6岁-8岁):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外在权威为特征3相互对等阶段(约8岁-10岁):不再以单方面的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共同约定的准则为特征。同伴间对等关系的出

26、现时品德有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转化的标志4公正阶段(约11岁-12岁):同伴间的对等关系转变到公证阶段,利他主义是个关键因素。皮亚杰四个基本观点:1从单纯的规则到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利害关系1.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1.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

27、守、执行这些规范。2.1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2.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原则和良心作为行为的基本依据。3.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3.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1个人特质2家庭3学校集体: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认为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和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以专制的态度导致学生紧张情绪、冷淡、攻击性和不能自制;采取放任的态度使学生向无组织、无纪律的方向发展4社会心理因素大学生品德的培养:1道德教育方法1.1首要方法是言教1.2奖惩1.3身教重于言教1.4榜样2品德修养方法2.1

28、学习2.2立志2.3躬行2.4自省第十一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4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没有虚弱,而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自我意识发展良好3能控制和合理地表达情绪4和谐的人际关系5具备和谐统一的人格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8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1适应期2发展期3成熟期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独立与依赖的矛盾3自豪与自卑的矛盾4心理的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根据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特征和轻重程度,可以分为

29、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三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内因1.1生理因素1.1.1先天遗传1.1.2生物因素1.1.3脑损伤1.2心理因素1.2.1认知态度1.2.2自我意识1.2.3性格特征1.2.4情绪2外因2.1家庭因素2.2学校因素2.3社会因素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1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2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1.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1.4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2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2.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与应用2.4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2.5改善人际关系2.6增强环境适应能力2.7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激励法;合理宣泄法;自我代偿法;幽默化解法;自我升华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