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绿毛龟和葫芦的培植.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5342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毛龟和葫芦的培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绿毛龟和葫芦的培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蝈蝈的人工繁育 蝈蝈别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它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食物广泛,一只母蝈蝈年产卵300粒左右,野生环境下,蝈蝈的受精卵需经1--2年的自然孵化,才能出土成虫。一只叫声响亮的蝈蝈夏季售价在1--2元,冬季最高价格可卖到百元左右。油炸蝈蝈更是胜似大虾,也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难得的美味佳肴,每千克50元以上在宠物和鸣虫市场很难买到。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捉,野生蝈蝈逐渐减少几乎灭绝,人工养殖蝈蝈是一项很有前途,不愁销路的致富门路,但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的人工繁育蝈蝈专业户,冬春孵育蝈蝈的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不传之密,笔者是个蝈蝈养殖迷,经过多年对蝈蝈科学摸索养殖,终于掌握了从蝈蝈卵的人工提前盟动,以及蝈蝈整个生育期的全过程,可在一年两季繁育蝈蝈,也就是早春母蝈蝈产的卵,在当年冬天便可养大上市。特将我掌握的人工反季节养殖蝈蝈技术整理成文,和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 ) K7 U1 T3 d  i/ @- S  一、蝈蝈的生物学特性和品种 ) F6 q) r6 g" e, p' N- t8 [# P7 f) @* s* g" ]& S   蝈蝈为昆虫刚,支翅目,螽斯科,蝈蛔属蝈蝈亚种,为三大鸣虫之一,它主食蚂炸、黄粉虫、胡萝卜、菜叶、豆类等,公母异体,自然交配。鸣虫或宠物市场上出售的公蝈蝈主要用来听音,交配后的母蝈蝈主要用来产卵或当昆虫食品出售,每千克50元以上非常畅销。市场上畅销的蝈蝈品种有铁皮蝈蝈、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铁皮蝈蝈主要用来听音,绿蝈蝈和山青蝈蝈除听音外,因颜色翠绿更具观赏性。 6 {: f1 p, M: R5 f " L4 f8 q7 q- J& D5 M0 Q- a4 f0 X  二、养殖蝈蝈的场地建造 ; ]  ^8 ?+ {+ d) b 0 T9 P( ~5 \$ `$ F+ h% b. Y' W  蝈蝈养殖一般分棚养和室养两种: " R, f/ N; a  P( E& m% P $ A" i  s1 z; ?" r* f* P  1、棚养。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方便。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片,把竹片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0 v' E* J# g7 w4 M0 `9 }* n ) v$ g' S3 j' G) K( T; D0 l  2、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不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高80厘米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间隔或通长均可,一般为三层最好,低了浪费空间,高了不容易管理。每层板上面放一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1),以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网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 2 `0 I. g6 z5 |7 \, B& v9 e & T  ~/ Z6 g0 x" g! n( R   三、引种、交配和产卵  ) j5 E4 m& ?* X/ x8 g 6 y2 }9 _6 K+ W1 S   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选好所养的品种,引种后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搭配不当为争偶会发生撕咬造成伤害。公蝈蝈的鸣叫是为了吸引母蝈蝈,当母蝈蝈听到公蝈蝈的叫声后,会慢慢顺着公蝈蝈的声音爬到公蝈蝈的背上,然后进行交尾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公蝈蝈要把体内两侧精巢内的精泡排出体外,精泡为白色共两粒,大小和黄豆粒一般,交配过程中,母蝈蝈会把公蝈蝈的两粒精泡分别吸入体内两侧的卵包内进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况下,一只母蝈蝈一年最多可产300粒左右的卵。母蝈蝈产卵时用尾部的产卵针一点点钻入土内,并且从不同角度来钻,力求把洞钻大,然后将卵产入洞后即用周围的土埋好。一般当年8月份以前产的卵,在自然环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虫,8月份后产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虫。人工养殖时要及时挖土将卵捡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箱冷藏室内存放。 2 Z( Y; _8 `/ V 四、人工孵化和管理   y6 I5 P/ q0 R% p1 A   a; `: d+ d+ p3 p, @  孵化时找—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据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5公分厚的细沙,然后撒上一层种卵,种卵最好不要重叠,在种卵的上面再盖上3公分厚的细沙,沙的厚度不可超过5公分,否则小蝈蝈不易出土,然后喷水,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好,喷水后便可高温孵化,温度在25--35℃以内,每天应定时喷水,以防干燥。这样的高温大约需要40天左右,这期间一直保持不低于25℃的温度,这叫高温暖籽。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一年也孵不出蝈蝈来,还必须低温盟动,将经过高温后的卵收集后直接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这样保持1个月的时间便会有大批卵盟动,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现在卵的下方,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往上方的头部移动,卵粒也随之变粗,这时候可进行第二次孵化,将盟动后的卵放在25--30℃左右的温室内约30天的时间便可孵出蝈蝈了。刚孵出的蝈蝈应喂一些鲜嫩适口的菜叶或小昆虫,有条件的可买一些动物肝脏和蛋黄掺菜叶混合做成泥状喂小蝈蝈,约需30--40天左右的生长期,便可开叫上市或做绿色昆虫食品出售。 1. 《要想把龟养成绿毛龟,就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一、 可供遗摄的龟种 在我国自然界中,淡水龟类有23种。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满足绿藻生长的条件,所有淡水龟均可用来培育绿毛龟,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基枝藻或龟背基枝藻是生活在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因此,必须具有水源。 (2)龟生活的水中必须有基枝藻或刚毛藻的游动抱于。 上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国常见培育的绿毛龟,一股选用的龟种有:乌龟、黄喉报水龟、干胸龟、四限斑龟和金头闭壳龟等,其中黄喉拟水龟为常用的龟种。 二、 藻种的选择 藻种选择的正确与否,是碗保培育绿毛龟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培育绿毛龟之前,首先要了解绿毛龟身上的“绿毛”是何物。经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缘毛龟身上的。“绿毛”是基枝蒸(Basicladia crassa)和龟背基枝摄(Basicladia chelonyun)。它们隶属于绿藤门、绿藻纲、刚毛藻目、刚毛藻科。基枝藻藻色碧绿,似水中弱翠,藻丝是一种丝状体,厚实,不易断裂。在野外通常分布于江、河、湖、溪、潭及涧中,但数量较少,而山区溪流的石块上、井壁,船壁等处附着较多的基枝藻。自然界中生长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藻,它们也能附着在龟的背甲上。但有的藻丝细而脆,有的幼体时附着生长,生长后期过漂浮生活,这些藻均不宜培育绿毛龟。因此,在选择藻种过程中,正确地鉴别藻种是关镶的一环。现将肉眼鉴别基枝藻与其他丝状藻种的特征归纳如下表。 基枝藻与其他丝状绿藻的区别: 基枝藻:颜色深绿,用手摸藻有粗糙感,没有分枝或分枝仅在藻丝的基部,藻丝较粗,藻体坚韧,不易拉断。 其他丝状藻:颜色嫩绿,黄绿色或绿色带黑,用手摸藻丝有光滑或稍有粗糙感,有分枝或分枝较多,多数在藻丝上部,藻丝较细,藻丝柔软,容易拉断。 三、藻种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容器 可用陶质缸、瓷缸等,但无论选用何种容器,其内壁应光滑,不宜有疵结或其他装饰物,以避免损伤绿藻。容器的大小以龟能在其中自由活动为宜。 (二)龟的挑选与饲养 用于培养绿毛龟的龟,要求龟体健壮,主动吃食,背膜甲无破损,故入水中懊迅速沉入水底。龟的大小依需要而定。若选择乌龟,则应选择雌性,因雄性有腥臭味,不宜选用。龟在接种前,先将龟甲清洗干净,尤其是背甲、腹甲上的杂藻,可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彻底冲剔干净,最后,用2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刷洗后的龟需进行强化饲养,每天投喂2次食物.在接种前停食1—2周.使龟排尽粪便,以免在接种过程中污染水质。 (三)龟甲的处理 接种前需对龟的背甲、腹甲进行处理,用砂轮或砂纸将龟的壳打磨粗糙,但不能将龟的表层损伤过度,避免引起炎症而造成不良后果。 (四)檀种用的水 接种用的水,最好是饲养绿毛龟换下的水,经沉淀后,滤去污物再使用。若没有、也可用井水、经曝晒的自来水。水的适宣pH为7.5—9.5。 (五)蘑种的清洗 在接种前,需将基枝藻上的杂蘑清洗干净,将纤毛虫、车轮虫及摇蚊虫用镊子捡出。因为,有些藻枝摄是无根的基枝藻段、有根基枝藻的线段及基枝藻鲜绿色的幼体,它们不形成抱子囊,而是出芽生殖。(六)接种的时间 基枝藏屑水生植物,生长速度与光线、水温等因素有关。基核藻袍子散放的最低水温为13.5℃,最高水温为28.5C,最适宜水温为20~24℃。因此,培育绿毛龟的接种时间最好在春、秋两季。 (七)接种方法 国内有关接种基枝藻的方法较多,现选择最简单、只有效的方法介绍如下: 1.天然接种法 天然接种方法是将绿毛龟和待培育的龟故在一起,藻释放出的抱子在水中游动,有机会附着在待培育龟购背甲上。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较大的容器用金属网分割成4~5个小方块,将绿毛龟、待培育的龟故入其中,经过2—3个月的培育,若待培育的龟背上将长出短小的绿绒毛,应立即分开培育。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时间长。 <br>2.营养液浸泡法 将培育绿毛龟的水留存,沉淀24小时后,用胶管抽吸底层污物,倒掉2/3的上层水。将待培育的龟放入人工调配的营养掖中浸泡24小时,促使绿藻加快生长。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为:取白草根1株,白糖1克,白参1克,鱼鳞(乌鱼鳞最好)5克,研磨粉碎,加入水搅拌均匀。在容器内加入一团与龟背大小相近的绿藤。在此期间,不换水,不喂食。10天之后,每2—3天换水1次,水温差不超过3℃。用此方法1个月内可培育出绿藻。 3.奈乙酸溶液浸泡法 奈乙酸(NA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刑。在培育绿毛龟的过程中,在培养的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奈乙酿,对基枝藻孢子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将处理后的待培育的绿毛龟放人有袍子水的容器中,加入0.1~5毫克/升的奈乙酸溶液,培育方法同营养浸泡法。加入奈乙酸可使“冒绒”时间提前4倍。 第四节 绿毛龟的饲养管理 培育的绿毛龟,虽已长上“绿毛”,但在日后的管理工作十分宣要。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若管理不善,“绿毛”可脱落或变为枯黄。绿毛龟是动物与植物相结合的产物,在饲养管理时,必须将两者的生物学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喂 食 绿毛龟的食性依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一般均食小鱼、虾、瘦猪肉等。春、秋季每2天喂食1次,夏季每3—4天喂食1次,每次以龟能吃完为宜。冬季不喂食。二、换 水 绿毛龟长期生活在水中,其粪便、体表说落的表皮及杂物,加速了水质的变化,从而影璃藻的生长。换水的次数依季节而定,夏季由于气温高,喂食后必须换水。春、秋季每隔3~4天换水1次, 冬季根据水质的好坏而定。换水时,首先准备一盆清洁的水,将龟在原容器中清洗1次,再故人已推备好的盆中杭洗“绿毛”,用稀疏的梳子轻轻梳理。最后,将容器沈净,注入新水,将龟放人即可。换水时应注意新旧水温的变化,一般温差不能超过3℃左右。 三、光 照 光照是绿毛龟身上着生的基枝藏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藻体都容易发黄变白;藻体最适宜的光照是散射阳光。春秋季节将缸放置在室外照晒阳光3~6小时,夏季由于光照较强,不能直接将缸放在室外宜射,应辐射或搭建遮荫棚。冬季,中午时将龟移至室外照射阳光,但天气寒冷时不宜移出室外,以免龟体受凉。 四、越 冬 每年的10月下旬至翌年的4月是龟的冬眠期。当温度下降到16—10℃时,龟停食、不动。对健康的龟使其自然冬眠,每2~3周换水1次,适当增加光照,严寒来临时,需注意保温 《我在喂鸟过程中发现的两个误区,与大家共勉》。 1 、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许多鸟友,特别是新手,特别爱护自己的小鸟,生怕鸟的营养不够。 于是在鸟食中掺入大量维生素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药片,更有甚者把饮水直接换成了矿泉水。其实你正在用爱心伤害你的小鸟。为什么呢?因为鸟的代谢系统,特别是肝肾功能和哺乳类动物是不同的。 大量微量元素的进入,不但不能让鸟完全吸收,而且剩余部分代谢不出去 还会残存在鸟的身体里。让鸟体内微量元素失去平衡。久而久之,鸟会羽毛变色,肝肾功能衰竭。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每周(不必每天)让你的小鸟吃到一定量的熟蛋黄,虫子,水果,蔬菜,粗粮,花生就足够了。记住药补不如食补。 2、喂大量的水果 夏天到了,天热,水果也便宜了。黄瓜,西红柿,西瓜,桃子,香蕉,葡萄…….应有尽有。但是你知道吗,大量喂食水果,特别是隔夜的水果,会让你的小鸟:不好好吃饲料,闹肚子,拉稀屎,得肠炎。当然到处四见的果渣就更不用说了。 解决方法是:每天清晨你吃水果时嚼一点给他就够了。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现吃现喂,青料新鲜;定时定量,不易生病;人鸟接触,培养感情;不夯(奔)不溅,干净. 营养又简单的小鹩饲料制作方法 直接用(30一斤)靛颏食一斤加豌豆粉(长膘作用)二两。每次吃时取一点用西红柿汁拌匀搓成条即可。 没有豌豆粉就不能成型啊。 (北京靛颏食里含有)绿豆玉米底料、枸杞、虾粉、鱼粉、肉粉、 蛋黄粉、蚂蚱粉、季鸟粉、胡罗卜粉、维生素、蟹子粉、钙粉。 12种料按季节变换比例,都是现配的。 现吃现做,便于储存,卫生简单,不会变质,营养足够。不用另加其他东西. 鹩八全攻略——病防篇 鸟类各种脚伤的处理方法 鸟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可能 1。天太冷,鸟在换脚取暖。(把鸟放在暖和地方即可) 2。鸟脚别伤了但你没有发现。(涂抹红花油,1-2周痊愈) 3。细菌感染发炎了。(涂抹金霉素药膏) 4。鸟缺乏维A,有脚气脚痒,被自己解痒啄伤了。(涂抹达克宁,饲料加喂花生) 5。上火脚下生黄,起包。(喂地蜘蛛。点颏等食虫鸟多发) 6。因长期用脚踩虫子啄食,产生啄脚怪癖。(不要喂虫子,苏子。山雀多发) 7。性大自残。(上架。山雀多发) 鸟类常见水便的几种治疗方法 : 1,因为鸟食营养不够引起的稀便。 病因:鸟食营养不够。 症状:鸟拉稀便但精神很好,有点亏膘。 治疗:更换鸟食,一般一天见效。 2,伤水引起的水便。 病因:A。长时间没有喂食,突然过量吃食然后造成大量饮水。 B。暴晒缺水后过量饮水。 C。饲料过咸引起大量饮水。 症状:鸟拼命饮水,有多少喝多少。 治疗:控制一天饮水总量,水中加庆大霉素,两周见效。 3,拉肚子,肠炎引起的水便。 病因:饲料变质或食用不洁的食物。 症状:拉稀,盘头,不吃食,亏膘。 治疗:口服庆大霉素或佛哌酸,两小时一次,两日见效。同时灌服鸡蛋黄,葡萄糖。 4,脑垂体瘤或糖尿病。 病因:病变引起。 症状:鸟拼命饮水,有多少喝多少。 治疗:人可以手术或用胰岛素治疗。鸟目前没有太好的方法。 治 疗 鸟 感 冒 和 拉 肚 子 的 心 得 如果鸟感冒了,千万不要马上用康泰克等强力西药。 要用板蓝根,感冒冲剂,小儿庆大霉素冲剂等中成药治疗。 这些药是甜味的中成药,用量多一点也无所谓。 西药劲大,鸟新陈代谢又快,随吃随拉。药量大了中毒,量小了没用。 一定要用西药时,要用人的1/10量。一旦发现鸟有不适反应, 马上灌入绿豆汤。可以解毒。 如果鸟拉肚子,有3种情况。 1消化不良(吃了不消化的东西长期积食所引起。粪便不成形,量大。伴有不爱吃东西,厌食症状)喂乳酶生或胃消。 2肠炎,(吃了变质东西或太凉的东西所引起。伴有不吃东西,发烧,拉浓水,大量饮水,盘头无力,闭眼等症状)喂氟哌酸,痢特灵都行。 3肠道感冒,(由中暑,夜间着凉引起。只发生在夏季,只是拉稀精神很正常,吃消炎药不起作用)喂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药要对症,用药要对量,用药要及时,用药要懂药。 夏 天 养 鸟 做 好 7 防 盛夏已置,酷暑难耐,大家要做好7防工作 1.防蚊虫叮咬:在鸟房养殖趋蚊草,或给鸟笼夜间带纱罩。切忌不可用敌敌畏等杀虫剂。 2.防空调直吹:千万别怕鸟热,让鸟直接吹空调.这样轻则会影响倒毛,重则着凉毙命。 3.防夜间贼风:鸟冷一点,热一点都不怕。最怕的就是 突然吹到贼风。 4.防食物中毒:每天清理鸟食和水,常喂一些乳酶生。 5.防直晒中暑:把鸟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6.防缺水缺食:夏天鸟饮水是平时的一倍,要放足食水。 7.防鸟儿上火:多喂新鲜瓜果,少喂肉,蛋。不要喂任何补品。 提醒:千万别让鸟直接吹空调 盛夏已置,酷暑难耐,已经到了开空调的时候。 提醒大家,千万别怕鸟热,让鸟直接吹空调 。这样轻则会影响倒毛,重则着凉毙命。鸟冷一点,热一点都不怕。最怕的就是突然吹到贼风。所以鸟晚上睡觉和洗澡后,千万不要把鸟放到窗口和空调直吹的地方。四季分明,鸟才能正常换毛,发情。不要用对人的方法对待小鸟,的了病再治就费劲了 百灵鸟的五大疾病防治     1、肠寄生虫病 鸟吃进有寄生虫卵的菜类或其他食物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患寄生虫病后,鸟的精神萎靡,口腔内分泌物多,喉部有黄白色斑,并出现厌食,羽毛失去光泽,鸟体消瘦,严重者死亡。   如发现寄生虫,用过猛酸钙0.05克参入1000毫克水中代替饮水,并用驱虫净2--3毫克,向鸟口滴灌,以驱体内寄生虫。   2 、螨虫(血螨) 百灵鸟不洗澡,仅洗沙浴,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最易生螨虫,螨虫是一种外寄生虫,白天藏匿于笼子的缝隙中,夜晚爬到鸟的身上吸血,(吸血后呈红色)鸟生螨虫后全发痒,则以嘴或爪子抓痒,使羽毛造成凌乱或残缺脱落,鸟体消瘦,影响鸣叫,严重者造成贫血死亡。   措施 要经常换笼内的沙子,鸟过笼后(中午过笼因为这个时侯螨虫都在笼子的缝隙中藏匿)用敌杀死水溶液泡洗笼子,治赖灵每个笼子半包,起解痒消炎的作用。     3、眼角发炎 蚊子叮咬或带细菌的爪子抓破而感染,或鸟体内热等都会引起眼角炎和眼红肿。致使眼圈流黄水或眼角结巴,流泪不止,常用爪子抓眼,两眼闭合,没有精神,如不及时治疗,会失明或死亡。   措施 平时要注意笼具卫生,晚上用笼依或纱布罩上笼子,以防蚊子叮咬。百灵患眼病后,可用温开水稀释的百分之一硼酸水洗鸟的眼睛。也可用金霉素眼药膏涂患处,一天三次,数日可愈。   4、脚趾疖肿 在百灵的腿、趾、爪上生小脓泡。鸟即用嘴或爪去搔啄患处,严重的会流出浓或发粘的黄水,鸟的体温会升高,且鸟体发抖,站立不稳,不想吃食。   预防百灵疖肿的关键是注意卫生,夏季要预防蚊虫的叮咬,笼具和鸟爪上的污垢要及时清除。已患疖肿处的肿水,以消过毒的针挑破,并有温开水洗净后用消炎膏涂敷,也可用紫药水涂抹患处。   5、肠炎 百灵饮了被粪便污染的水或其他脏水,或保温不善而受凉,以及吃霉变食物等引起肠炎,其症状是拉稀,开始为黄白色,以后呈蓝绿色,肛门发炎,肛门周围粘着粪便或污物。全身羽毛蓬松,身体缩成团,尾羽下垂,精神不振,不愿进食,却喜欢大量饮水。   笼鸟患肠炎,应及时隔离,保暖,笼具消毒,停止油脂食物,多一些主食,可在饮水中滴入百分 之五的庆大霉素,也可用菌必治参入水中饮用 · 优秀文章黄雀是一种好养的小鸟,即可听鸣叫又可训练技艺,那么如何挑选一只即爱鸣叫又胆大的鸟呢/根据我的经验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必须挑选一只当年的幼鸟。方法是看羽色---全身羽色淡黄,头顶黑灰相间,这样的鸟基本是当年的小鸟。     2.选一只爱鸣叫的鸟,方法如下---眉毛要一直通到喙边,黑下颏要么很大要么就没有。     3.胆大服笼快的鸟,方法如下----看头型要小头型的不要四棱大头(这种头野性大)。     4.学口快的,方法如下----黄雀翅膀有一道黄线,仔细看不同的鸟有三种颜色 ,最多的是黄色,其次是淡黄近白色,最少的淡黄近白色透红色。最后一种最好,淡黄近白色也不错。     有一种黄雀浑身上下黄色很少尤其是胸部,整体成青绿色,这种鸟一般都不错只是数量少,遇到了不要放过。还有再说一下“麻鸟”,麻鸟是当年的末窝鸟,没有一些书上说得那么好,反而鸣叫好的很少,学口也没见有多大优势,当年的头窝鸟出好鸟的比例大。麻鸟只是乳毛而已没有什么稀奇,不必花大价钱购进。     最后说一下黄雀的体形和尾巴,体形以细长形为好(与鸣叫好坏无关),尾巴分燕尾和棒槌槌尾好;   训鸟的选择与训鸟技艺的方法   一、可以训练技艺的鸟类   想要训鸟,就要先知道有什么鸟可以训练,其实,可以训练技艺鸟类是很多的,与玩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鸟类资源有关。我国训鸟爱好者传统的驯养的有梧桐,皂儿,老锡子,交子,黄雀,燕雀,朱点,金翅,太平鸟等等 。   二、我国的常见可驯养鸟的性格特征   梧桐是最实诚的鸟了,它的体形较大,嘴部较宽,适合接弹子(这篇文章介绍的很好,梧桐鸟虽然价格相对其他的鸟高一些,但是不容易逃跑。   皂儿的体形,颜色和梧桐很相象只是要小一些,瘦一些,速度相对梧桐要快一点,也可以接弹子。但是比较怕冷,在北京不是很冷的冬天可以玩,再往北就不行了。   老锡子的提醒比较短粗,尾巴短,飞行不是很灵活,而且似乎有一股子拙劲,认死理儿,经常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因其嘴部比较宽大也可以训练打弹子。   交子的嘴比较特殊,自然不能打弹子,但是可以叼核桃,叼绣球。   黄雀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鸟了,这种小鸟比较有灵气,能学会很多的技艺,可以叼绣球,开箱子,叼钢蹦儿,叼小旗,缠腰,打弹子(一个的)等。   燕雀比较滑头,但是因为其形体瘦长,所以速度比较快,如果能训练出来,可以说是玩着最有意思的,   朱点和金翅比较相象,相对容易训练一些,注意金翅喜欢下地,是坏毛病。   太平的毛色比较华丽,所以上架很漂亮,但是吃稀拉稀,飞的又慢,所以没有什么实际的训练价值。   下面我将以上各种鸟的飞行速度、智商高低及易训程度排列如下:   飞行速度:燕雀,皂儿,梧桐,老锡子,交子,黄雀,朱点,金翅,太平鸟。   智商高低:燕雀,梧桐,皂儿,黄雀,交子,朱点,老锡子,金翅,太平鸟。   易训程度:梧桐,皂儿,黄雀,朱点,金翅,太平鸟,交子,老锡子,燕雀。   综合以上几种特点,建议选择梧桐和黄雀。   三、训鸟季节的选择    训鸟的最佳季节是冬季。因为冬天的鸟已经繁殖过了不会太闹性,还有,冬天的气温低,消耗的体能大,周围又没有任何的食物,使得鸟对人的依赖性增强,加之训鸟是在鸟饥饿状态下进行的,这样鸟就不会轻易逃离主人。   四、训鸟方法介绍   (一) 第一步:上架           具体做法是:      首先,用适合鸟的脖锁将鸟栓住,大型鸟可以用稻扎儿(一种棉线编制的脖锁,不易伤鸟),将鸟全身的羽毛用水淋湿,注意:不要用温度太低的水,鸟是高体温动物,用温度太低的水容易让鸟失温,导致死亡。还有,注意不要将鸟的头部淋湿,容易将鸟的鼻子呛水,轻者无碍,重者会落下打嚏喷的毛病,最严重的会当场死亡。   然后,用手提着脖锁,将鸟放置子准备好的架子上(架子即杠,养梧桐的在85cm左右,随鸟的变小依次减少,养黄雀的在55左右)。   因为鸟的羽毛湿透,所以会很安静,此时最好用手举着鸟杠,和鸟接近一些,有助于增加鸟的胆量。待鸟的毛干透了,观察鸟能否自己翻杠,即:从杠上掉下来以后,能自己用爪子抓住靠近脖子的绳子,而后自行翻飞至杠上,当这种动作比较熟练时就可以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了。如果不行,可以再喷一次水,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能自行翻杠为止。(注意要在尽量安静的地方进行,否则鸟闹得太凶了,会抻脖,象是长颈鹿似的,很难再恢复过来。)   (二)第二步:训鸟认食,认手   当鸟在杠上时,用手捏着苏子或是麻子,在鸟的嘴前,当鸟的脾气不是很大以后,会啄食手里的食物。这个过程会依据鸟的性大小而时间不同,开始时,有的性大的鸟会将刚刚啄进嘴的食,慌张的又吐出来,此时不必着急,等稳住鸟的性子就会好的。这个时期也是在给鸟耗膘的时期,鸟的膘在其腹部,用手抓住鸟,翻过来,再用嘴吹口气,会看见鸟的龙骨,两侧的肉越多说明鸟的后备能源越足,当然也不能饿的太过活,否则会使鸟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越是饿就越不能吃,如此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有的鸟会因为起性大,所以毛紧,即使是严重亏膘也不会显现出来,所以新学训鸟的朋友要注意这点。   (三)第三步:训练鸟追食,追手   鸟能在杠上熟练的吃饲养者手里食以后,可以用手捧着一满把的苏子或是麻子,拉开一段距离,等鸟飞过来落在手上吃,此时不能开锁,有些滑头的鸟,会在几经思索以后猛的窜起来,并不落在手上,又飞回去,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再适当的饿其一段时间。熟练以后,可以减少手里事食物,直至空手叫鸟,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能有任何的响动,手也不能乱动,以防鸟害怕而在飞过来的半途飞走,当鸟落在手上时,用右手轻轻的捏着食物喂,逐渐适应,最后达到在空旷的室外,在没有保护绳的情况下,用空手能够叫过来。   此时的鸟已经不是性很大了,可以继续教以其他技艺,以上过程视鸟的种类和性大小有所区别,最短的只有两天,最长的可能要十天左右。   (四)第四步:教以鸟一些技艺   现在就用叼钢蹦儿及打弹子为例,说明一下:   当鸟饥饿时,用手拿着钢蹦儿,放在其嘴前面,鸟会很奇怪,为什么这回没有食物呢?鸟会因为着急而叼住钢蹦儿,此时要赶快用左手接住鸟吐出来的钢蹦儿,   再用右手喂以食物,如此往复,渐渐让鸟明白:叼住钢蹦儿就能换来食物,达到这一步之后,就可以找来其他人,让鸟从他人手里叼来钢蹦儿 ,并放在主人手里。   同样的道理,叼旗,叼绣球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再说明一下打弹子的训练步骤,前提:必须是嘴比较宽厚的鸟,比如梧桐皂儿,燕雀等等。当鸟达到步骤(三)之后,要教以吃飞食,接食物等基础练习。吃飞食指的是将右手捏着的苏子等悬在鸟的正上方,即使鸟踮起脚来也不能够到,鸟就会飞起来,悬在空中将食物吃掉,在落回到杠上,熟练以后膀子应硬的黄雀可以悬在空中连吃五个苏子再落回去。   吃飞食完成以后,就要教以接食,将手里捏着的苏子等再鸟的正上方掉下,刚开始时鸟还不太明白,渐渐就能接住苏子,此时就可以拉长与鸟的距离,达到一米左右,这时要将苏子扔向鸟的后上方,使鸟能飞起来在空中接住苏子,步骤是:一个坐儿,两个坐儿,一个起儿,一坐儿一起儿,两个起儿。(坐儿指的是在杠上接食,起儿指的是在空中接食)   此时可以突然将苏子换成两个塑料弹子,鸟还没有来得及看明白,就已经将其都叼住了,这时就要用左手接住,喂以苏子,以资奖励。熟练以后就要上手练习,注意:要在开始练习叫远时,就养成落在中指上的好习惯,在接第一个弹子的时候,可以用左手轻轻将鸟向后上方撩一下,以助于其飞得更高,此时的鸟已经和主人比较熟悉了,不会在有极其胆怯的时候,这时就可以用左手轻轻拢住鸟向上方抛出,同时右手的弹子也要相应扔的高些,在鸟截止第一个弹子以后再将第二个尽力扔高,熟练以后,鸟在接住第一个弹子以后,会自觉的往高里飞,当然鸟的体质也要比较的强健的才可以,老北京用来扔第二个弹子的有舀子,还有吹筒,现在用舀子的几乎已经没有了,当高度达到五层楼左右以后,就要练习轰盘儿,即鸟接住第一个胆弹子以后不是马上扔第二个,等鸟在空中环行的飞行一段以后再扔出第二个,我见过最好的燕雀能在空中飞行三个直径在二十米左右的圈,在自行拔高,接住第二个弹子。 附 让鸟儿回笼 训练有方 老年人玩鸟者众,而玩回笼鸟者则鲜见。但是,只要你有耐心,训练得法,使鸟回笼不难实现。     首先是选鸟。成年鸟“秉性”已定,很难驯服,故要选羽毛未丰刚刚会飞的雏鸟。训练的手段是利用鸟类求食的天性。古语说得好:“人为财帛鸟为食。”所以接受训练的鸟一定要让它处于半饥饿状态,使它每回一次笼就能吃上一点食物。还要训练鸟敢于和人接近,为此要多和鸟接触,给鸟整理羽毛,直接用手给它喂食,让鸟站在手上玩,使鸟感到人对它没有伤害,还给供食,使鸟有安全感。     为防止鸟飞失,开始先在屋里放飞,待它能自动回笼后再移到室外放飞,这时可在鸟腿上系一根细尼龙线,线要由短逐渐放长,使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把系在上的细线去掉了。     笼中鸟外逃是鸟的本性。经过训练的鸟放飞之后,不但不逃,还能自己飞回笼中,这就叫“训练有素”。另外,根据多数鸟忠于爱情的本性,做放飞训练时可以只放飞雄鸟而把雌鸟留在笼中,这样飞出去的雄鸟因眷恋雌鸟而乐于飞回自己的“家”中。 《关于葫芦》   一 葫芦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植物学上属于葫芦科,是常见的大众栽培植物。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书中就有不少有关葫芦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的壶字,字象形作“壶  壶”等,壶盖小而壶腹大,和后世隶定的壶字扩大壶盖而缩小壶腹的写法不同。在汉代以前,它是单音节词,称为““瓠”““匏”或“ 壶”等,如在《诗经》中就有四种叫法。《邶风》云:“ 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有断壶”;《小雅》云:“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 ”、“甘瓠”均指葫芦。先秦时期汉语的单音节词较多,这四个名称中就有三个为单音节词。后来写作壶卢,蒲芦,胡卢,瓠娄,等等,这些都是双音节词,按汉语发展的规律,其出现的时间可能迟至南北朝前后。接着又陆续出现了“ 匏瓜”(《论语》)、“ 苦匏”(《国语》)、“ 瓠瓜”(《说文》)、苦瓠(《本经》)、瓢(《唐韵》)、壶卢(日华)等叫法;而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出现了七种对葫芦的称呼: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    葫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名称呢?这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按形状大小的不同分类,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埤雅》认为:“长而瘦上曰瓠,短颈大腹曰匏”,“ 似匏而圆曰壶”。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开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是表现在外形上。然而,古人的分类并不一致,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也就是说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古今注》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三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 甘瓠”;苦者曰“ 匏”,又曰“ 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 茶酒瓠”、“ 药壶卢”,皆因其用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名字(《本草纲目》)。    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古代用字往往信手拈来,只要音似就可以了,不象现在有统一规范。壶卢、瓠 、瓠 、蒲卢、葫芦,虽然写法不同,但实际上都是指的一种东西,读音也完全相同或相似。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陆佃是这样解释的:“ 细要(腰)曰蒲,一名蒲卢。细要土蜂谓之蒲卢,义取诸此。”他认为“ 蒲卢”本来就是“ 细腰”的意思,所以腰也就叫作“蒲卢”了。按照这种解释,在这几个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名称中,“ 蒲卢”最贴近本义。李时珍则有另外的解释。他说:“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他的意思是说,“壶”、“ 卢”本为两种盛酒装饭的器具,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了;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写成“壶卢”,反而使不少人莫明其妙了。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是农作物的重要培育中心之一。葫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就有葫芦种子和稻谷出土,这不仅说明距今七千年前我国南方已经有了稻作文化,而且在此以前,人们已经驯化和利用了葫芦。这比埃及古墓中发现的葫芦还要早上三千余年。即使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我国栽培葫芦至少也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诗经》中有多处提到葫芦,不但记载了葫芦的种类和食用价值,还注意到葫芦的生长规律,并用排列整齐的葫芦子比喻美人的洁齿,形容女人的美貌。      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至今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和栽培。过去有人认为葫芦的原产地该是印度与非洲的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因为这些地方至今仍有野生葫芦的存在。但据考古材料,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有石器时代出土葫芦的报道。看来,它应当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但使人不解的是葫芦是怎样遍及亚、非、南美各洲呢?当时地球上各大洲的原始人还被浩瀚的海洋所阻隔,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不免使人产生疑问。于是就有人猜测,是不是葫芦以它身轻、浮水的特性,靠洋流的运动而从一个大陆漂流到另一个大陆去的。有人还为此作过试验,结果认为有可能发生各种漂流。从现有资料来看,如同水稻是多源一样,葫芦可能也不是起源于一个地区,而是起源于若干地区,中国就是葫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  葫芦的种类    前面已经提到,对葫芦的种类,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并有很多争论。其中以西晋郭义恭在《广志》中分类最早:“ 有都瓠子,如牛角,长四尺有余。又有约瓠,其腹甚细,缘蒂为口。出雍县,移种于囗则囗。朱崖有千叶瓠,其大者受斛余。”然以明人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分类最为全面:“ 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音护);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卢。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开头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郭义恭《广志》谓之‘约腹壶’以其腹有约束也,亦有大小二种”他描写了五种不同形状的葫芦,也就是葫芦的五个品种。但他又说,这几种葫芦仅是外形、大小的不同,在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差别,其实是一种东西。    结合现代植物学分类,葫芦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一) 大葫芦       果实下部圆而大,直径25-30厘米左右,上有一粗短的柄,皮厚约1-1.5厘米,即《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壶”。这种葫芦个头很大,嫩时皮质白嫩,是农家的传统的美味菜蔬,有许多种吃法。成熟后皮质坚实,最常见的用处是锯成两半,作舀水的瓢,所以北方称其为“  瓢葫芦”,或径称为“ 瓢”。也有人将其短柄锯掉,掏净里面的瓤,用来盛水,放粮食或装零碎什物。稍小一些的也可作面瓢或米瓢。大葫芦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农村集市上常有出售,价格不是很贵。另外还有一种小葫芦,外形与瓢葫芦完全相同,但是个头要小得多,只拳头大小。此种不见古书有载,可能是大葫芦因生长过程中养分不足而产生的变异种。 (二) 亚腰葫芦 这是一个常见的品种,古今中外种植都很普遍。它的形状长得很乖巧可爱,象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纤细的“ 蜂腰”。它的名字所以叫“ 亚腰葫芦”,就是取其细腰说的。李时珍称这种葫芦为“蒲卢”,又叫“ 药葫芦”,因古人常用其装药故也。我们在绘画作品中看到道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亚腰葫芦,就是装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