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赤壁赋教学设计 卢作义一. 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苏轼的一
2、些诗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主要停留在阅读背诵和低层次的鉴赏阶段,理解流于肤浅,缺乏深度。但从总体上,学生对苏轼的作品还是具有浓厚的兴趣。高中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独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强,因此,完全可以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学生能感悟苏轼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并受到启迪。 高中起点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
3、性学习。 另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会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我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并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重点)。 2、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四、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品读悟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
4、性的原则。 2、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恰当地利用预习案、导学案和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五、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辛弃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则说:“生子当如苏东坡”,或者说:“嫁人就嫁苏东坡”。你看苏子一腔真情难细说,二赋同堂耀千古,三度被贬皆豪迈,命运多舛竞风流。今天让我们走近苏东坡,走进赤壁,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二)在学生熟悉预习
5、案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检测。 1、齐读加点字的读音,检查纠正。 2、点学生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并点评。 (三)点读并体会文中景物描写之美。 1、整体感知课文, 请找出能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 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 2、找出并朗读关于景物描写的文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 3、文段叙述夜游赤壁的故事,写了哪些事?因何而乐? 友人相聚 畅饮美酒 吟诗诵文 迎风赏月 (四)品读人物的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1、竞读第二段,学生互评。 2、品味文章写得好的语句及妙处: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声和情写得具
6、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3、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代表发言客人为何悲伤 A、古(一世之雄)今(今安在)历史对比 生悲 B、人生短暂(寄蜉蝣 、哀吾生)感触生悲 C、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源于悲凉的箫声 源于自身的际遇 (2)“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表演朗读第三段,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5、技法指导:知人论世(五)齐读第四段,感悟文章的哲理之美,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
7、生态度。 1、齐读第四段,苏轼从哪些角度来劝解客人? 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2、苏轼的人生态度如何?说说对自己的人生启迪。(1)随遇而安, 豁达洒脱: 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笑对人生,豁达洒脱。 感谢有我,学会适应。 穷且益坚,不忘初心。(六)总结全文黄州因文成景,与其说是黄州成全了苏轼,还不如说是苏轼成全了黄州。同学们,当我们在未来的路上不管是遇到困难还是挫折时,都要豁达洒脱,都要笑对人生,不忘初心,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因为只要梦在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七)课后比较阅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
8、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将赤壁赋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作比较,寻找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然后交流。(参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咏赤壁夜景,都联想三国英雄的豪迈,都与他们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暂之叹。大致有“三异”:词写壮美之景,文写静美之景;词写成功的英雄,文写失败的英雄;词仅限于“江月永恒,人生如梦”的浩叹,而文有“物与我皆无尽”的超越,文更达观、更乐观。当然,同与异,只是相对而言或大致说来,其实往往同中有异,或者似异实同。如:写周郎,志满意得,写曹操,落荒而逃,看起来不同,但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大江永恒,江月永恒,自然永恒。六、板 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乐 悲 乐 月夜泛舟哀乐相生阐述哲理 景美 情美 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