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83400 上传时间:2025-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者:潘勇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始终占首位。庞大的人口在历史上既曾经有过促进经济发展,反映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面,又在近现代史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总结历史上人口问题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更好的认识人口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一、我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长 1、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00万。 2、西汉末年达到5059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3、从秦代到清康熙元年,除两宋和明代中期我国人口曾达到1亿左右外,一般在6000万徘徊。 4、从清康熙元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的178年间,我国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总数连闯四关:1684年达到1亿;1762年突破2亿;1790年越过3亿;1834年超过4亿。 二、中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问题 人口迁徙是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从主导方面,它有利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1、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向 (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时女真和蒙古人的南下。 (2)北方人民南迁。即中原人民南迁到江淮地区,其主体是原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主要是由于中原地区的战乱或政府迁移人口实边。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去越族地区;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 (4)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 (5)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 2、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原因 (1)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 (2)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 (4)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3、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意义 (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三、我国古代人口政策及其教训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构成因素。人类社会迄今已存在三代生产力: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我国整个古代都处于第一代生产力,以简陋的手工工具为整个生产力基础,人的体力成为主要动力,劳动者为体力型。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或劳动人手的增加,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古代国家往往采取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众多的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人既是生产者,又是征税和服兵役的对象,因此人力资源倍受重视。国家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具体表现在:①对生育子女者,免征赋税;②对晚婚子女,课以重税;③对世代同居的大户征收重税。 我国古代,一般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发展社会经济的先决条件。不仅如此,还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社会繁荣昌盛和国力强大的象征。 国家促进、鼓励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兴盛。但人口的过多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消极后果。如滥垦滥伐、盲目开荒、与水争地等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 有关我国人口的若干问题 1、清代前期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1)康熙即位后,社会安定,出现了一百多年“丁男不知兵革之患”的稳定局面。 (2)农业的精耕细作有了新发展,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推广,使粮食生产跨上了新的台阶。 (3)清朝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农业地区扩展到边疆地区,使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较强的物质基础。 (4)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又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彻底废除了自秦汉以来的人头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使人口统计趋于精确,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地繁荣,增加了人口的容量。 (5)清政府比较重视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防治能力,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2、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我国人口长期徘徊在四亿左右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以及军阀混战,导致中国近代史上长期战乱不断,和伴随而来的饥荒、瘟疫、自然灾害等因素,限制了中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3、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①社会保持长期安定;②经济得到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4、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建国初期,我国省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一是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地区建设;二是东部农村大量人口自发移向广大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在省区之间的迁移主流是人口自发的流动。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这种人口的迁移,对于调整全国人口分布,开发荒地和矿产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文化,建设边疆地区都有积极作用。 5、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成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之,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少,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延缓作用。 6、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且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国民收入低。②人口增长快,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③我国资料的拥有的绝对量达,但人均相对量小。④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⑤增加劳动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⑥国家用于建设的资金积累困难,影响经济的发展⑦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从而影响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⑧人口的消费水平增长缓慢。⑨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