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期数: 0510 LSG3 023学科:历史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陈艳杰 同步教学信息复 习 篇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复习篇)【本章考点解读】1、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影响。2、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诞生的必然性。3、把握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的必然性。4、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与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之间的联系。5、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正确认识中共二大民主
2、革命纲领制定的依据,并比较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的异同点。7、正确认识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的决定、功绩与缺陷。8、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9、再认再现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主要对象和主要过程,正确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0、正确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历史功绩和经验教训。【高考命题趋势】在近十年的高考中,本单元一直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也有涉及,但未单独命题。考察的特点是多与以后的知识相联系,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上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今后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新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国新民主主义开
3、始的历史条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过程特别是革命中共产党人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评价也不可忽视。【本章阶段特征】本单元的时间断限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涉及的主要历史大事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和国民大革命等史实。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
4、党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并成功地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突出特征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大革命。【疑难问题点悟】1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它有三个突出特点: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孔孟儒家
5、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彻底否定。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自由和幸福,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而民众观念是旧的。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铸中国群众的精神状态,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理论工具和政治动力。其进步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击破了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它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但激进民主主义又是一种不稳定的政治情绪,这导致它在五四运动后,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布
6、尔什维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之后必然分流。2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的解放,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同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拯救国
7、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其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则主要侧重于思想领域,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
8、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旧)、无产阶级(新);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前途:资本主义(旧)、社会主义(新);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马克思主义(新)。5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隋唐初年它已被神化为儒教,核心为三纲五常。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
9、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更变本加厉。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2)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
10、革命派惧怕工农,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国城乡。从卷入的阶层看,工、学、商、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3)从结果和影响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1)内部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1、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李大钊等人批判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同时还与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斗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被提到日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2)外部条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予了很大
12、的帮助。8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得到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帮助。共产国际密切关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威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和库兹涅佐娃、马马耶夫、萨赫亚诺娃以及翻译杨明斋来到北京,与李大钊多次会谈,讨论建党问题,双方一致认为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李大钊介绍威经斯基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在威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等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6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荷兰人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和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可尔斯基抵达中国。他们了解了中国各地建党的情况后,认为建立全国性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
13、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后,接受了这个建议。从建党开始,共产国际就是中国党的领导,因此大革命中,共产国际的指示是必须执行的。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也是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9“党内合作”就是指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国民党因此就演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国民党的领导权也就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次国共合作之所以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原因有两点:一、这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倡议,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中共中央被迫接受。二、这也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采取“党
14、内合作”形式,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做,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党的革新,推动在它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投入革命;这样做还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去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也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1)必然性: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力量异常强大而凶残。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而孙中山等国民党人进行的多次斗争都以失
15、败告终,正积极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2)可能性: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国共合作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中国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孙中山在多次斗争失败后,开始寻求新的革命道路,真诚欢迎共产党同他合作;共产国际明确指示推动国共合作。11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民族主义中,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性;民生主义中增加了
16、节制资本的内容,反映了扶助农工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其最终奋斗目标。12北伐战争的条件和胜利原因(1)条件的成熟:1925年,在帝国主义的撮合下,直奉两系在共同“反赤”的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合阵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任务迫在眉睫。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日臻完善,广东
17、革命根据地空前巩固和团结,使北伐的政治和组织条件成熟了;国民革命军政治制度的建立,军事训练的加强和苏联的帮助,使北伐的军事条件成熟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反帝运动大风暴的到来,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了。 (2)胜利原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伐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北伐方针的正确。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13辛亥革命与1927年大革命的比较(1)不同点: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大
18、革命是在国共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大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 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力量;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2)两次革命失败的相同点:客观上都有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革命中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的软弱、妥协,致使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把权力交给了封建军阀。大革命中,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姑息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14孙中山在不同时
19、期为挽救中国所进行的探索及经验教训(1)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领导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号召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反清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孙中山曾一度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在临时约法的约束下,袁世凯
20、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主共和。但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孙中山认清了其反动面目,他揭起了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旗帜,领导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和护法运动,但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此后孙中山开始了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3)与共产党合作反帝反封建: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陷入了迷茫,这时他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社会贫弱黑暗的根源,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革
21、命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以沉重地打击。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愧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高考试题快递】例1 (2000年全国春季卷)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旨在考查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地再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历史事实。根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就可以将A、B、D三项排除,得出正确结论。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例2 (20
22、03年全国文综卷)1922年中共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A B C D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辨别、比较能力。为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因此,含的项都不能选。所以,正确选项为C项。 例3 (2001年全国文综卷)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政治主张,解题关键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
23、展资本主义;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直接原因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所以,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共和制。正确选项为A项。例4 (2004年全国文综合卷)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特征的能力。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其中心问题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在会上,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发展了三民主义,
24、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变为一个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的政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正确答案为D项。【思维训练拓展】一选择题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针对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而言的( )A胡适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当时中国流传着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C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D当时思想领域泛起尊孔复古种种逆流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C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31922年6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
25、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 以上材料表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 )A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B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C放弃了“一大”时制定的中心任务D受到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影响4下列哪一项不是国民革命兴起的原因或条件(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帮助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蒋介石在“整理党务案” 中提出( )A共产党员必须退出国民党B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C共产党员必须退出国民革命第一军D共产党员必须退出黄埔军校6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 )A革命统一战
26、线内部的矛盾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D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摘自中共“三大”决议材料2 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希望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
27、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导地位摘自中共“三大”宣言材料3 中国共产党之加入本党,在于灼知今日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之现状,并非国民革命无由打破;而国民革命,惟本党负有历史的使命,非加人木党,无由为国民革命而尽力。且当国民革命时代,一心一德;惟本党之主义是从;其原有之共产主义,固不因之抛弃,而鉴于时势之关系,初不遽求其实现,故与本党主义亦无所冲突。摘自国民党中央训令(1924年)材料4 我们参加民族运动,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且为了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决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的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沈(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
28、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中共“四大”决议(1925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合作分析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和目的,并找出中国共产党理论错误的根源。(2)试找出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是不正确的,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国共合作实现后分歧是否消除?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共合作应该体现怎样的原则?三问答题8李泽厚在论孙中山思想中谈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以及后来发展到新三民主义阶段的学说,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动向,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认识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和成功,也代表了民族
29、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挫折”试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情况和当时历史实际评述这一过程。【思维训练拓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B 4D 5B 6C二材料解析题7(1)原因: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中国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目的:将国民党改组成为依靠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组织;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根源: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认识并不清楚,过多强调工人阶级力量弱,革命必须依靠资产阶级。(2)不正确的内容:认为中共不加入国民党,则“无由为国民革命而尽力”,中共加入国民党则;惟本党之主义是从”。因为从材料二中可知:中共加入国民党的目的在于把国民党变成一个各革命阶级的联盟;材料四
30、说明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是为了实现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3)双方的分歧仍然存在,因为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4)应以民族利益为重,采取现实的精神和求同存异的态度。三问答题8这一观点是符合实际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概括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而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共同愿望。五四运动后,在民主革命潮流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反帝要求,扩大民权范围。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思想的变化,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步与变化,反映了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后具备的新特点。具备的新特点有:五四运动前,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由于这个纲领所体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帝反封建均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窃取果实,尽管后来历经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终因主观上的原因而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实现的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总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最高纲领,是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