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2 YWG3 066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
复 习 篇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高考复习暨会考复习
高中语文第二册现代文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1.字音辨认
前仆后继(pū) 倡导(chàng) 主观臆造(yì) 谆谆告诫(zhūn) 谬种(miù) 哗众取宠(huá) 山间竹笋(sǔn) 陈词滥调(1àn) 巡洋舰(xún) 原谅(1iàng) 琐屑(xiè) 亲缘关系(yuán) 札记(zhá) 狭隘(ài) 槲寄生(hú)
信奉(xìnfèng) 窜入(càn) 拾人牙喙(huì) 俯瞰(kàn) 摇曳(yè)
硕大(shuò) 皓月(hào) 萦绕(yíng) 陨石(yǔn) 秉性(bǐng) 贮存(zhù) 穹窿(qi6ngl6ng) 遁词(dùn) 棒槌(chuí) 安葬(zàng)
螺旋(1u6) 膨胀(péng) 炫目(xuàn) 阐释(chǎn) 携带(xié)
衰老(shuāi) 沧桑(cāng) 旋转(xuán) 纪录(jìlù) 侏罗纪(zhū)
2.字形辨识(括号内为错别宇)
瞎子摸(抹)鱼 言必称希腊(蜡) 想(相)当然 捡(检)拾麦穗 主观臆(意)造 详(祥)细研究 一副(幅)对联 给人画像(相) 腹(腑)中空 废(费)除 博(搏)物馆 物种起源(原) 渐感不支(只) 即(既)使这样 逻辑(缉)
槲(斛)寄生 腾(媵)空而起 泻(泄)下银光 冷静(净) 掩盖(概)
萦(萤)绕 辐(蝠)射 星陨(殒) 令人费(废)解 众说纷纭(芸) 多姿多彩(采) 普洒(撒)甘露 帐幔(缦) 遁辞(词) 繁(烦)多
秉(禀)性难移 来龙(陇>去脉 荧(萤)光屏 棒槌(锤)状 糟(遭)糕 历经沧(苍)桑 光芒炫(眩)目 冥(瞑)王星 巡(寻)航 驾驶(驰)
探测(恻)器 乘坐(座) 燃烧率(律) 遗憾(撼) 帆(幡)船
读书札(扎)记 审慎(缜) 灯光闪烁(铄) 气候(侯) 安详(祥) 神秘(密) 安葬(毙) 典型(形) 嫌(廉)其过简(减)
3.词语解释
(1)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后面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斗争,奋勇而前。
(2)可歌可泣;值得人们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的英勇悲壮,感人极深。
(3)为之一新:因为它而完全变成新的。为,因为。一,全。
(4)等闲视之:平常看待它,形容不重视。等闲,平常,随便。
(5)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
(6)有的放矢:对箭靶心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客观实际。的,靶。矢,箭。
(7)哗众取宠;用言语迎合听众以博得好感。
(8)徒有虚名:空有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名声。
(9)发号施令:形容发布命令,指挥。施,发布。
(10)谬种流传:荒谬的东西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11)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12)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的内容。
(13)脆而不坚:比喻表面坚实,实际上脆弱。
(14)故纸堆:指数量很多而且十分陈旧的书籍、资料等。
(15)臆造:凭主观的想法捏造。臆,主观地。
(16)滥调:叫人腻烦、不切实际的言词或论调。
(17)钦差大臣:皇帝派出办事的大臣,权力极大。现多用于贬义。
(18)博物: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19)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也作“记”。
(20)信奉:这里指相信并奉行。
(21)渐感不支:渐渐感到(体力或精力)支持不任。
(22)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多指事物或现象很平常。
(23)审慎:周密而谨慎。
(24)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25)身怀六甲:指女子怀孕。
(26)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唱等)。
(27)叹为观止: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观止矣),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28)生花妙笔:传说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29)美差:指肥缺,泛指好差事(多就个人好处说)。
(30)比邻:①近邻,街坊。②位置接近,邻近。
(31)异想天开:喻指想法离奇,难以实现。
(32)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3)炫目:使眼睛昏花。
4.词语辨析
(1)肤浅·浮浅
相同点:都表示浅,不深。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了解
得很肤浅”;“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如“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2)违反·违犯
二者所指的对象不同。“违反”表示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这样做会违反操作规程”: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纪律等,如“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就容易违犯纪律”。
(3)聚集·聚积
相同点: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不同点:“聚集”指集合,凑集,多指人、力量等;“聚
积”指一点一滴地凑集,多指实物、资金等,如“多方聚积财物”。
(4)广泛·普遍
相同点:都是形容词,都有“范围大”“包括的事物多”的意思。“广泛”指范围大,可
以用来说明在大范围内从事某种活动,也可以说明适用于大范围的事物,如“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普遍”指一定范围内各个事物都有相同的性质,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广泛”强调适用范围大,“普遍”强调范阔内的事物。它们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上下文中,但侧重点不同。
(5)表明·标明
“表明”指表示清楚,如“这件事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标明”指特意用文字
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如“一般药品都应在外包装上标明用途、用量、用法等”。
(6)轻率·草率
二者都有随便之意。“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如“这种说法太轻率”;
“草率”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不能草率行事”。
(7)往往·常常·经常
相同点;三个词都是副词,都表示“多数、多次、不断发生”。区别是:“往往”除有“多
次、多数”之意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经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当它在表示时间时,则不能与“往往”互换;“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常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
(8)急剧·急遽 ’
“急剧”指急速而剧烈,程度较重,如“一道蓝光闪过之后,大地急剧地震动起来”;“急遽”
指急速,程度轻于“急剧”,如“溪水跳下山涧,急遽地向山脚奔去”。
(9)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
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10)通信·通讯
“通信”主要有两种意义:一种指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如“我们几年前还曾经
有通信”,一种指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如“数字通信”。“通讯”也有两种意义:一是利用电讯设备传递消息,如“无线电通讯”;一是指详实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如“通讯报道”。
(11)反应·反映
“反应”主要有三种用法:①名词,有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化学上一物质与
另或行动,如“大家的反应很强烈”;③动词,意见、态度或行动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的思想活动,如“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走远了,头也不回”。“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党内的斗争反映着社会上的阶级斗争”,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有关部门,如“等我们赶到时,他已经把情况反映到县里了”。
(12)消失·消逝·消释
相同点:都指一件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不同点:“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
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了”;“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如“误会消释了”。
(13)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二者都是“色彩多样”的意思,有时可以互换。区别是:“五彩缤纷”是把各种颜色总起
来看,总起来说的,所表示的喜爱色彩强,“五颜六色”是把各种颜色分开来看,总起来说的。如“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彩缤纷”。“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14)出神人化·炉火纯青
二者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区别是: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用于学术修
养方面。
(15)想人非非·异想天开
二者都有“想得异乎寻常”的意思。区别是“想人非非”重在想“虚幻、不现实的事”,
多指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或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企图,而不能指既成事实的事,含贬义严。如“几天来,他总是想人非非”。“异想天开”既指不能实现的想法或不能达到的企图,也指可以做到或已经做到的事情,还可以表示解放思想,中性词。“别异想天开了,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尸
5.文学常识
(1)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创立了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主要包括生物的变异性和遗传性、物种起源、生存斗争等,该学说也叫做进化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2)《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3)序言·赠序·导言:序言是写在书籍正文前边的文章,又称序、前言、序文等。
古人送别以诗相赠,将诗收集在一起,所加的说明文字,称“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
言的文章,虽然并不附加于赠诗的前后,也都叫赠序。内容多为推崇、赞许勉励之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导言又称导论、绪论等,它是在书的开头部分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体例等。与一般序言相比有所不同,内容上必须介绍原作主旨及内容,写法上也侧重议论、说明。
[第二单元]
1.宇词辨认
赎(shú,用财物把抵押晶换回) 偈(ji,佛经中的唱词)
涅(niè,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孺(rú,小孩子)
什(shí,多种的、杂样的) 裴姓(péi)
竦(sŏng,通耸) 挈(qiè,携带)
雏(chú,幼小的) 缁衣(zī,黑色)
2.字形辨识(括号内为错别字)
妥(托)善 拖(托)延时间 等待(代) 波(搏)动 竦(耸)身一摇 精美绝伦(纶)
协(胁)议 仓皇(惶)失措 版(板)画 冤(怨)枉 仰(扬)面朝天 挑挑拣拣(捡)
隔膜(摸) 传说纷繁(烦) 措(挫)词 坦率(帅) 销(消)魂勾魄 驰骋(聘)想象
发迹(绩) 屈(曲)尊下顾 硝(消)烟 依赖(籁) 心术(数)不正 身材娇(骄)小
旗杆(竿) 惴惴(揣)不安 沸腾(滕) 妨(防)碍 神秘(密)气氛 磋(搓)商
过渡(度)时期 戳(戮)穿 竦(悚)身 书籍(藉) 戒(诫)贪 丽姿(恣)
骄(娇)傲 幼稚(推)
3.词语解释
(1)隐约其辞:由于某种原因说话或写文章故意不把意思直说出来。隐约:使不明显,不清楚。
(2)欣幸:欣喜而庆幸。
(3)郑重其事:对事情的态度严肃认真。
(4)刚健质朴:坚强有力,朴实而不矫饰。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文艺作品的风格。 ’
(5)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6)淤积:(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7)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存的呼吸,意为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8)明珠暗投: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9)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10)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
(11)眷眷:怀念,依依不舍。
(12)拳拳:诚挚恳切。
(13)惴惴:忧愁,恐惧。是担心的意思。
(14)人心惟危:《尚书·大禹漠》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心险恶难测。文中指剥削阶级及其
御用文人的骗人、卖友、逐利的卑劣品质。
(15)涅架: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思是寂灭、解脱,指佛和高僧的逝世,也叫圆寂。是指佛教所信奉的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16)积习: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文中指一有感触就要提笔写诗作文的习惯。
(17)挈妇将雏:携带着妻子和孩子。挈,拉住。将,扶着。雏,这里指小孩。
4.词语辨析
(1)共同·共通
“共同”指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或大家一起做的,如“大家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共通”指通于或适于各方面的,如“共通的道理”。
(2)过度·过渡
“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如“这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时期”。
(3)实行·施行
“实行”指具体地去做,用行动去完成,它可以指法令制度、政策的执行,重在本身扎扎实实地具体地去做,如“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施行”,①表示加以推动使之生效,多指对法令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②按照某种方法或办法去做,如“施行手术”。
(4)管理·管辖
“管理”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管辖”管理统辖,含有行使主权的意思。
(5)残酷·惨苦
“残酷”指凶残冷酷,如“残酷的暴行”;“惨苦”,凄惨痛苦,如“这几年,他们的生活很惨苦”。
(6)什物·实物
“实物”指真实的具体的东西,如“滥发奖金或实物”;“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如“屋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什物”。
(7)青年·年轻
二者都是指人的青春时期。“青年”是名词,用作定语时,只能指人或组织,不能指事物,如“青年工人”,“年轻”是形容词,除形容人之外,还可以形容事物,或虽不是青年人,但具有青年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如“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
(8)眷眷·拳拳
“眷眷”,动词,多指感情上怀念,依依不舍;“拳拳”,形容词,多指态度上诚挚恳切。
(9)偶尔·偶然
“偶尔”表示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数量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10)慢慢·渐渐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
(11)施用·使用
二者都有“用”的意思。不同的是“施用”指使用,采用,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施用一种新的操作法”,“使用”指使人或物为某种目的服务,多用于具体事物。如“他使用电脑很熟练”。
(12)人事·人世
“人事”,①指人的离别、境遇、存亡等情况;②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情况;③指事理人情,如“孩子太小,不懂人事”;④指人力能做到的事,如“非人事所能为也”;⑤指人
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人事不知”。“人世”即人间,如“人世沧桑”。
(13)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贬义,如“政务一公开,这伙人原形毕露了”,“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如“这可能就是作者的创作原型”。
(14)变幻·变换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意。“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15)轻率,草率
二者都有随便之意。“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如“这种说法太轻率”,“草率”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不能草率从事”。
(16)标新立异·独(另)树一帜
二者都有“自成一套,与众不同”的意思。区别是,“标新立异”是“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的意思,偏重在显示特点,多用于贬义,临时作褒义用时必须加上引号,或采用扩展式,如“他有意在诗歌中标新立异,我们可以看得出其中的斧凿之痕”;“独树一帜”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的意思,偏重在创立新派,多形容建立一支独立的队伍,多用于褒义,如“我们与其不能独树一帜,与群雄逐鹿中原,真不如投闯/E"。
(17)矫揉造作·装模作样
二者都有“故意做作,不自然”的意思。区别是,“矫揉造作”偏重于做作、不自然,可以指人的姿势、态度,也可以指诗文等雕琢过甚,如“诗文需要技巧,但技巧不等于矫揉造作”;“装模作样”偏重于虚伪、不真实,专指姿势,态度,不能形容事物,如“他以清廉自居,其实是装模作样,自欺欺人”。
(18)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二者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区别是,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巧妙,后者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5.文学常识
(1)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主要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另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2)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新爱洛伊丝》和自传作品《忏悔录》
(3)清冈卓行:生于1922年,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
[第三单元]
1.字音辨认
黄鹂( ) 一幢( ) 窠( ) 巢( ) 答应( ) 谛听( ) 远飚( ) 剥蚀( ) 撅树枝( ) 祈祷( ) 猝然( ) 恪守( ) 惦记( ) 狭窄( ) 绵亘( ) 亵渎( ) 眸子( ) 脊背( ) 抚摸( ) 蔑视( ) 内疚( )荒芜( ) 淡褪( ) 弥漫( ) 捋胡子( ) 一瞬( ) 嘈杂( ) 灼烈( ) 独处( ) 倔强( ) 羞涩( ) 散步( ) 鲁莽( ) 潺潺流水( ) 蕴藉( ) 岑寂( ) 付梓( ) 陌生( ) 婵娟( ) 深恶痛绝( ) 白杨萧萧( ) 斟酌( ) 锱铢必较( ) 不事雕琢( ) 蜿蜒起伏( ) 绰有宽裕( )
2.字形辨识(括号内的为错别字)
应接不暇(遐) 安(按)排 历(厉)尽沧桑 渗(掺)透 林密幽静(净) 极致(至) 研究一番(翻) 透彻(澈) 一副(幅)胸襟 捉摸(磨) 专心致志(至) 狂妄(枉)
骄(娇)阳似火 焦的(酌) 饿殍(漂)遍野 付梓(莘) 灰(诲)心丧气 坦(袒)荡
弥(迷)天大罪 屈(曲)服 锱铢(蛛)必较 蕴藉(籍) 步履(屦)茫然 荒僻(辟)
杀一儆(敬)百 枯萎(委) 光彩(采)夺目 诅(狙)咒
3.词语解释
(1)闲情逸致:形容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2)安家落户;在一个新地方安家定居。有时也指到基层长期居住。
(3)淋漓尽致;形容文笔或言词畅达详尽。
(4)勾当:事情。今多指坏事情。
(5)谛听:仔细地听。
(6)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小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计较。
(7)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8)才高八斗:形容人很有文采。
(9)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10)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11)岑寂:寂静,寂寞。
(12)历尽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13)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14)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15)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16)熨帖:心里平静。
(17)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18)恪守: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19)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20)杀一儆百:使人警醒,杀一个警戒许多人。
(21)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4.词语辨析
(1) 尊重·尊敬
二者都有重视、恭敬的意思,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都可以受“很”修饰。其区别是“尊重”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它和“轻慢”相对,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敬”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人(少数例子除外,如“尊敬国旗”),与“蔑视”相对,可以作定语,其程度比“尊重”深,如“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和尊敬”。
(2)谛听·聆听
“谛听”恭敬地听:“聆听”仔细地听。
(3)实例·事例
二者都与例子有关。不同的是“实例”指实际的例子,如“用实例说话”:“事例”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如“结合实际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不免·未免
都是语气助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
(5)墙角·墙脚
“墙角”指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墙脚”指墙根,比喻基础,如“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6)抚摸,扶摸·抚摩
“抚摸”也写作“抚摩”,指用手轻轻按着来回移动,多带有爱的色彩,如“老汉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扶摸”指扶持摸索,如“光线太暗了,我们只好扶摸着栏杆走下楼来”。
(7)流失·流逝
相同点:都有失去不复存在的意思,动词。不同点:“流失”指有用的物质,如油脂、矿石、土壤等的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如“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8)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二者都有“兴致非常高”的意思。区别是:“兴致勃勃”偏重在“兴奋”,还含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和“感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兴高采烈”偏重在“高兴”,含有“精神饱满”的意思,后面能加趋向动词“起来”,如“他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八达岭长城”。
(9)深恶痛绝·疾恶如仇
二者都含有“厌恶憎恨”的意思。区别是:“深恶痛绝”形容痛恨到极点,表示痛恨的程度之深;“疾恶如仇”形容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其适用对象是坏人坏事。
(10)锱铢必较·斤斤计较
二者都形容非常计较个人得失,但语体色彩和表示的程度有所不同。“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少的钱或日常小的事都斤斤计较,书面语性较强,计较的程度甚于“斤斤计较”;“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事物或琐细事物,口语性较强,其计较程度略低于“锱铢必较”。
(11)失魂落魄·魂不附体
二者都形容“受到极大的震惊而失去常态”。区别是:“失魂落魄”适用面较广,除了形容恐惧外,还常形容紧张、忧虑,精神失常等,能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魂不附体”形容恐惧万分,多作状语,多以“吓”为中心词,如“风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声”。
(12)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二者都表示名声不好,都是形容词,含贬义。不同的是“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如“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身败名裂”形容人的身份丧失,名誉扫地,如“以致弄得身败名裂”。
(13)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二者都表示进入自身以外的情景,不同的是:“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某种切身感受,它重在“境”,强调的是一种感受,如“你只有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其中的奥妙”;“设身处地”指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替别人着想、考虑,重在使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上去想,如“你也该设身处地地为她想想了”。
(14)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二者都形容“非常静”,有时可以相通。区别是:“鸦雀无声”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非常静,多形容人们的安静,或人群活动场所的安静;二是默不作声,一声不响。前一个意义与“万籁俱寂”相近。“万籁俱寂”一般用来形容自然环境清静、静寂,“鸦雀无声”一般用来形容人群安静。如“夜,万籁俱寂”“会场上,人们鸦雀无声,没有一个敢说笑”。
5.文学常识
(1)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平安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其小说与散文结集成为《白洋淀纪事》。有文集《晚华集》《秀露集》《老荒集》等。孙犁的小说融写景抒情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化小说”之称。
(2)朱光潜(1897~1986):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学》《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另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等。
(3)史铁生:河北涿县人,中国著名编剧、小说家。其作品我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他短篇小说有《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有《我与地坛》《好设计》,长篇小说有《务虚笔记》等。史铁生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既富有文学性,又富有哲理和幽默感。
(4)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