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时期
阶段特征
主要事件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夏商西周
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①政治——国家形成和发展;早期政治制度开始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政权与神权相结合。
②经济——以土地国有的井田制为经济基础,以国家控制垄断为重要特征。
③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由官府垄断。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①农业: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土地制度:井田制。
②手工业:青铜时代;冶铜、冶铁、制瓷、丝织等。
③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由官府控制。
官府垄断;
书法发展。
春秋战国
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①政治——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同时也推动了民族融合,各国变法。
②经济——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奠定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④文化——与农耕相关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诸侯争霸、兼并
商鞅变法
①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经营模式:小农经济。
②手工业:冶铁、炼钢。
③商业:民间商业开始兴起。
①思想: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②文化:算筹计数法;《石氏星表》;《诗经》、楚辞。
秦汉
封建大一统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①政治——封建大一统形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和发展(两汉)。
②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
③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
④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⑤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秦的统一;
秦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中朝”和“外朝”、郡国制、“七王之乱”、推恩令、察举制。
①农业:(无)
②手工业:冶铁、炼钢、制瓷。
③商业:秦汉统一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汉朝商业发展概况;丝绸之路。
①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儒措施。
②文化:《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张仲景;汉赋;书法;绘画。
魏晋
南北朝
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①思想:儒学受佛、道挑战
②文化:《齐民要术》;书法、绘画。
隋唐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①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强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③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④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明。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发展;
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①农业:(无)
②手工业:制瓷。
③商业: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及概况。
①思想:提出“三教合归儒”
②文化:唐诗、书法、绘画。
宋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①政治——中央集权加强,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②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已南移。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民间文化迅速兴起。
③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思想——儒学思辨化(哲学化),发展为理学。
⑤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元朝的政治制度
①农业:南宋经济重心南移
②手工业:制瓷、丝织
③商业: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及概况。(打破时空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市镇、坊市界限彻底打破、交子等)元朝商业发展情况。
①思想:理学、心学
②文化:三大发明的概况、传播及影响;宋词、元曲;宋朝风俗画、元朝文人画。
明清(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①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②经济——
一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③思想——
一方面,程朱理学、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
另一方面,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④文化——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文学艺术繁荣,并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设立;
清朝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
①农业:《鱼鳞图册》;小农经济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②手工业:制瓷;丝织;资本主义萌芽。
③商业:商帮的出现发展
④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①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
②文化:科技开始落后;小说;京剧;文人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