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2 YWG3 068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
复 习 篇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高考复习暨会考复习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
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的根)
②居域中之大 (居,处在)
③克终者盖寡 (克,能;盖,大概)
④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⑤慎始而敬终 (敬,谨慎)
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危,高位)
⑦诚能见可欲 (诚,果真)
⑧简能而任之 (简,选择)
⑨仁者播其惠 (播,施给)
⑩虽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管)
(二)一词多义
①长: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高,形容词)
塞源而欲流长也 (“短”的反义,形容词)
②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处于……之下,动词)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人,名词)
③危:居安思危 (危难,名词)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高位,形容词)
④诚: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果真,副词)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名词)
⑤能:诚能见可欲 (能够,副词)
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有本领的人,名词)
(三)通假字
①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形容词“重”“大”都用作名词,解释为“重要位置”)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③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邪恶的人)
④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高危,高而险的位置)
⑤居安思危 (安,安乐的环境)
⑥惧谗邪 (谗邪,爱说坏话、邪恶不正的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即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傲视)
3.动词用作名词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欲:想要得到之物)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指兴建宫室之类工程)
4.使动用法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固,牢固)
②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正,端正、不邪)
③宏兹九德 (使……宏,扩大)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安宁)
⑤振之以威怒 (使……振,震动)
二、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翻译时,宾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组、自戒 (戒自,警戒自己)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自,意译为“对自己加强道德修养”。)
(2)介词结构后置
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恐吓他们)
②戒奢以俭 (用厉行节约来消除奢侈)
2.省略句
①( )诚能见可欲 (省主语“君王”)
②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省主语
③而况于( )明哲乎 (省宾语“君王”)
《滕王阁序》
—、实词
(一)古今异义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接近、拉)
②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崇高)
③人杰地灵 (“灵”,灵气)
④檐帷暂驻 (“驻”,停)
⑤龙光射牛斗之墟 (“墟”,区域)
⑥披绣闼,俯雕甍 (“披”,推开)
⑦识盈虚之有数 (“数”,定数)
⑧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
⑨等终军之弱冠 (“等”,相同)
⑩恭疏短引 (“疏”,写)
(二)一词多义
①胜:躬逢胜饯 (盛大,形容词)
胜友如云 (美好,形容词)
②穷:穷且益坚(穷困,形容词)
觉宇宙之无穷 (尽头,名词)
③日:极娱游于暇日 (时间,名词)
望长安于日下 (太阳、阳光,名词)
④引:控蛮荆而引瓯越 (连接,拉,动词)
恭疏短引 (序言,名词)
5.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设下,动词)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向下面,方位名词作状语)
6.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衣襟,名词用作动词)
遥襟甫畅 (胸襟,名词)
7.墟:龙光射牛斗之墟 (地域,名词)
梓泽兵墟 (废墟,名词)
8.明:彩彻区明 (明朗,形容词)
岂乏明时 (清明,形容词)
(三)通假字
①俊采星驰 (“采”,通“寀”。官吏)
②俨骖腓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③十旬休假 (“假”,通“暇”。空闲)
④彩彻区明 (“彻”,通“贯”。天空)
⑤时运不齐 (“齐”,通“济”。顺利)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方位名词“下”作“临”的状语,向下)
②雄州雾列 (名词“雾”作“列”的状语,像雾)
③躬逢胜饯 (名词“躬”作“逢”的状语,亲自)
④俊采星驰 (名词“星”作“驰”的状语,像星星)
2.形容词作名词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美”用作名词,俊杰,才子)
②层峦耸翠 (形容词“翠”用作名词,翠山,即青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谁悲失路之人 (形容词“悲”带宾语“人”,作动词,同情)
②俨骖骅于上路 (形容词“俨”带宾语作动词,“骖腓”,整治)
4.使动意动用法
①腾蛟起凤 (使蛟腾,使凤起舞,动词使动用法)
②屈贾谊于长沙 (使贾谊屈居长沙,形容词使动用法)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名词意动用法)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判断词,都是)
②序属三秋 (“属”,判断词,是)
2.被动句
①雁阵惊寒 (被寒惊动) ②李广难封 (难被封爵)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童子何知?(知何,知道什么,即不懂)
②千里逢迎 (逢迎千里[之宾])
(2)状语后置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于中天穷睇眄,于暇日极娱游)
4.省略句
①物华( )天宝 (省略“化为)
②( )腾蛟起风 (省主语“孟学士之词章”)
③( )睢园绿竹( ) (前省“像在”,后省
④( )邺水朱华 (前省“像在”,后省“吟咏”)
⑤( )奉( )晨昏于万里 (前省主语“我”后省宾语“父”)
《师 说》
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
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
④吾从而师之 (从,跟随;而,而且)
⑤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⑥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
⑦小学而大遗 (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
⑧士大夫之族 (族,类)
⑨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
⑩郯子之徒 (徒,类)
⑩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二)一词多义
①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名词)
吾师道也 (学习,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无:孰能无惑 (没有,动词)
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连词)
③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形容词)
惑而不从师 (疑惑,形容词)
④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动词)
⑤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名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名词)
(三)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下”用作动词,低于)
②吾师道也 (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2.名词用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大家聚在—起)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孰能无惑 (形容词“惑”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
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形容词“贵”等用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年龄大的人,年龄小的人)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圣”“愚”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4.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虚词
①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结构助词)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知识和道理,人称代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表示宾语前置,结构助词)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相当于“这类人”,指示代词)
②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介词)
其皆出于此乎 (在,介词)
于其身也 (对于,介词)
不拘于时 (被,介词)
学于余 (向,介词)
③也:吾师道也 (啊,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表示提顿,助词)
④其: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副词)
爱其子 (他的,代词)
其可怪也欤 (难道,副词)
⑤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即“于之”,向他,兼词)
则耻师焉 (不译,语气助词)
⑥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连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特殊指示代词)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判断。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用“……也”表示判断。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如:鄙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人非生而知之者。
2.被动句
不拘于时 (不被世俗所限制,用“于”表示被动)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2)状语后置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吾先,比吾早)
②而耻学于师 (于师学,向老师学习)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贤,比弟子高明)
④学于余 (于余学,向我学习)
4.省略句
①问之,( )则曰 (省主语“士大夫之族”)
②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省主语中心词“的人”)
《阿房宫赋》
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屋角向心,像钩一样互相联系;斗角: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使,假使)
④几千万落 (落,座)
(二)一词多义
①使:使负栋之柱 (让,动词)
使六国各爱其人 (假使,连词)
②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动词)
一肌一容 (每,全部,副词)
楚人一炬 (次数,数词)
和纵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名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方位名词“北”、“西”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构”的处所,即向北、向西)
②廊腰缦回 (名词“腰”、“缦”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回”的状态,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③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蜂房、像水涡)
④辇来于秦 (名词“辇”作“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车子。)
⑤谁得而族灭也 (名词“族”作“灭”的状语,整个族)
2.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用作动词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
②族秦者秦也 (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全族的人)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词“歌”“弦”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④蜀山兀,阿房出 (形容词“兀”,用作动词,砍光)
⑤奈何取之尽锱铢 (副词“尽”用作动词,取尽)
⑥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一”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统一)
3.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
4.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以“……为……”表示判断。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以“……也”表示判断,意在说明原因。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③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④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哀叹自己)
(2)介词结构后置
辇来于秦 (“于秦”放在动词“来”后面作状语,解释为“到”)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于”字结构均放在形容词“多”后面作状语,表示比较)
3.被动句
①函谷举 (函谷被攻取)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被用车送到秦国)
4.省略句
①(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省略主语“阿房宫”)
②(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省略主语“阿房宫”)
③(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省略主语“阿房宫”)
④几世几年,剽掠( )其人 (省略介词“于”,从)
⑤复道行( )空,不霁何虹(省略介词“于”,在)
⑥长桥卧( )波 (省略介词“于”,在)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