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一本好书有感.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71463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一本好书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一本好书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论雅俗共赏》随感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这是语文课本中对朱自清的介绍,乍看,后面戴了那么多顶“帽子”,怕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吧!着实如此,在语文教材中,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那在散文界可都算的上是首屈一指的名篇,为散文界添上了瑰丽的色彩。在暑假里,有幸读了他的一本文学评论——《论雅俗共赏》,感慨朱自清真不愧是称得上大家的人物,崇拜之,现就以此文稍稍聊发些读后感吧! 在《论雅俗共赏》这本书中,似乎糅合着多家之精华。 首篇《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所讲述的文学要雅俗共赏,或是化俗为雅,抑或是俗不伤雅,说的明白点,也就是,无论哪个朝代,文学欣赏总在寻找着雅与俗的那个合适的点,即欣赏的是俗多还是雅多,最终,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我认为,切中之,其中,包含了儒家中庸的思想。中庸,并非处于最中间,而是一种调和的哲学,重点在“和”上。如《论雅俗共赏》一文里,宋人的以俗为雅,宾俗主雅,宾主之分,显而易见。既然,文学中都讲究中庸之论,更不用说,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同样要践行中庸之道。因人教学,因材施教,是适合学生的教,而不是一通地胡灌海塞。如此,才能发挥教学功用最大化,取得教学成效的最大化,否则,照搬照抄,只有自取灭亡。 不仅有儒家思想,亦有道家思想。我为何会如此说呢?道家哲学里有“道法自然”,即万物都效法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自然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在《论逼真与如画》一篇中,讲述了自然与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像“山石似马”、“春雪早梅”即是一种模仿自然的体现。在教学中,自然也有法“自然”之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须得遵循其年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这难道不能称一种“法自然”么?《论雅俗共赏》一篇里,“真”有自然的意思,自然的才容易懂,更能化俗,接近人心。联系后文《论书生酸气》,书生吟诵,有酸声,若无真苦情,即使再声酸,也难免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与学生相处中,不能仅关注成绩,更要以真情走进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更本真更自然的一面。 更甚,此书中对禅家(佛家)也有涉及。在《禅家的语言》一文道,禅家语言之最高境界即是没有语言,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无限的可能,“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一切尽在不可说的虚妄中,将禅家的语言寓于否定之中。那么,在教学中,有否定才有创新,有否定才会有进步。 众家本不同,奈何人共书中,更奈何人用于世!从此书中,可见朱自清的 “墨水”那可不是一点点呀,佩之服之! 以上,是我看《论雅俗共赏》一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说还算不上冰山一角,小人之浅见,难登大雅之堂,若有悖处,敬请斧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