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底燃式炉的垂直加热计算方法
工业炉
如果把细长的物体直立起来进行加热,那么“毎平方米炉底每小时所能加热的重量”这项指标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工业炉工件的垂直尺寸相差极大,短的只有一米多,长的可达二十来米甚至更长。所以在加热单独一个(或一排)工件时,技术人员们就把炉子的垂直尺寸和水平尺寸的乘积当作炉底面积,并根据这一面积来计算每平方米每小时的加热重量。
就钢锭在均热炉内均热及卷材退火的情况而言,把炉子做成卧式并没有好处。在立式的钢锭加热炉(即坑式均热炉)内,钢锭可以竖放成两排或三排。但这种均热炉的加热能力,计算起来非常麻烦,几乎无法计算,这不仅是由于钢锭的尺寸和成分变化不定,而且还由于这些钢锭有的是冷装的,有的又是热装的。如果进行大致的估算,则可采用下述普通方法,即加热时间约等于从熔化车间浇铸起直到装进均热炉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但此经历时间出入很大,对碳素钢而言变动于1至8小时之间。对某些合金钢而言,则加热时间需达这种估算法所估得的两倍那样长。在一个钢锭加热炉内,设其宽度为2.44米,长度为6.7米,则其装载重量大致为下述数字:装合金钢时只能装72吨左右,装碳素钢的大钢锭时则可装到140吨。在产量方面,装各种普通合金钢时约为毎小时加热6吨钢锭(普通温度的热钢锭),即等于332公斤/米2炉底面积•时或220公斤/米2侧面积•时。装低碳钢时,则产量约为10至20吨/时,其平均值通常约为14吨/时。
在熔炼车间中,“集中出钢”会使产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轧钢设备方面,由于所轧钢锭的尺寸和成分不同,也会使产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要求炉子有足够的加热能力以适应这些变化,那么问题就更复杂了。
本世纪初叶,为了改善加热的均匀佐以提高炉了*的加热能力,有些炉子就被建成了底燃式炉。图7就是一个底燃式炉的示意图。但这种炉子带来了两个新问题,即炉底的结构强度问题和炉气的循环问题。这两个问题都留在后面几章里再谈。在本章内,只准备谈谈供热问题,即热量如何从炉底之下经过炉底而供入炉内底燃式炉的最高炉温是以980°C左右为限,这是由炉底及其支座的强度与寿命所决定的。在这种炉子里,钢材的加热速度平均为146公斤/米2•时,最高约为194公斤/米2•时。
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