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传媒大学【【真题】新闻业务部分(90-08)4.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68450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真题】新闻业务部分(90-08)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传媒大学【【真题】新闻业务部分(90-08)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业务部分 03-09 一、名词解释 1.录音评论2.现场直播(03) 1.新闻体裁2.消息头(04) 1.新闻集纳2.社会新闻(05) 1.广播传播符号2.谈话节目(06) 1.编辑方针2.同期声(07) 1.广播通讯2.公共广播电视(08) 二、简答 简述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有哪些?(03) 社会新闻的由来、特点。(04) 消息、通讯、言论三者之间的差异。(05) 1.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的要求。 2.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06) 1.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及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2.电视述评与报纸述评的区别(07) 1.采写经验性新闻的要领? 2.什么是新闻体裁?广播新闻体裁包括哪些?(08) 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则。 2.简述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09) 三、论述 何谓新闻谈话节目?其特点及制约谈话节目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广播(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发展的看法。(03) 把1000字的新闻稿改写成一则500字的消息,要求用倒金字塔法。(30分)(05) 评析题(20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题。 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 胡宝良 钱晓虎 11月4日,海军舰载直升机在黄海海域首次进行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并取得圆满成功。此举标志着我舰载机部队战斗力提升。 夜间行进间着舰,是舰载直升机征服大洋的最大难关。据介绍,夜间海上飞行,舰载机飞行员对速度、高度、方位很难判断;加之驱逐舰飞行甲板狭小,着舰的时机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机毁人亡。由于其难度大、风险高,世界各国海军鲜有涉及。 记者在训练现场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场面。夜幕下的黄海某海域,一艘驱逐舰悄然破浪前行。一架新型舰载直升机闪着夜航灯迎面飞来,当其飞抵驱逐舰甲板上空后,飞行员利用高超的夜航技能牢牢控制飞行速度,并不断下降高度。战舰在波浪中起伏摇摆,飞行员抓住战舰相对平稳的瞬间,以一个平稳的“三点着舰”动作准确降落在飞行甲板的“圆心”上。稍许,舰载机的旋翼加速旋转起来,很快又飞离战舰……从黄昏到深夜,舰载机共完成数十个架次的起落,次次干净利落。 负责此次训练某舰载机部队长郑佃祥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部队多次在陌生海域进行舰机协同训练、夜间超低空飞行和夜间静止间着舰训练。自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周密制定方案,从而确保此次飞行训练取得成功。 (原载《解放军报》2004年11月9日) 根据消息写作和新闻传播特点,请从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评析上述新闻作品及其优点和缺点(06) 写作题:(20分) 两篇稿件,根据内容写消息。要求:双行标题,消息头和导语要规范,标出主标和副标.材料是:有关鸟巢工程钢结构卸载,引用的北京娱乐信报和北京晚报的消息(07) 改写消息 要求:将一篇新闻改写成500字左右的消息,题目自拟。 通讯《资本运营----国有企业搞活的金钥匙》(08) 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09) 应用题(15分)(09) 分析下列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篇幅不超过800字。 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最近,“时评”这一现象引发了争议。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不论是传统的主流报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现在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都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一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欢迎。这说明无论是报刊本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快速反应,也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不少时评能够切中时弊,表达公众的意见,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要求,对于社会有相当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同时,时评也是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一些互联网上的“网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对象。而报纸上的“时评”,如果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而一些网络评论的写作者也由于其文字清新或辛辣而被传统纸媒所借重,成为专栏作者。这样在网上网下形成了相互支撑的互为掎角之势,极大地拓展了言论的空间,对于社会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有极为正面的价值。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造成了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快速变化,经济情况和社会趋势的变化也相当迅速,所以公众对于快速反应的时评有着强烈的需求。时评往往价值观明确简单,对于问题的看法直截了当,是一种充满了“确定性”的文体。这对于公众在复杂生活中寻求某种确定性是有相当的帮助的,也对于公众确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参与公共事务有相当的意义。因此,简单地否定时评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一些否定时评的言论其实也是被当作时评发表的,这其实也说明了时评的价值和时评作者们对于社会的贡献。 但时评当然也有明显的局限。我想时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时评多数是由一些时评人写成,他们对于时评文体有很好的掌握,但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简单化,往往倾向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以及只求痛快淋漓、不求客观理性的策略。时评具有网评般的尖锐犀利,也有网评的一清二白。时评往往从一种情绪化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以网络博客和跟帖的风格来理解事物,常常结论来得过快过大。期望见微知著,却难免无限夸大;期望深入浅出,却难免过甚其辞。这样的文体风格对于一望而知的丑恶现象进行抨击和鞭笞是有所贡献的,但对于今天所面临的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各种矛盾纠结的多重现象的复杂性的认识,却难免缺少客观理性的态度和具体入微的分析。其次,时评往往缺少第一手的资料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切实观察。往往仅仅依靠一些网络中或媒体中的报道来发表意见,于是容易捕风捉影,过度引申,往往和实际情况有相当的距离。这可以说是时评当下所表现的明显弊端。时评往往可以帮助宣泄公众的情绪,却无助于公众对于事物复杂性的深入体察和理解。 有这样的弊端,其实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并不应该简单否定时评的贡献。现在所需要的是时评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中有弗里德曼这样的名记者,也有克鲁格曼这样的大学者。像记者这样接触第一手现实材料的人写出的时评往往有强烈的现实感,而学者是术有专攻的专家,对于问题的复杂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让更多的记者和学者加入到时评人的行列之中,这样,时评就有了更多的不同意见的相互参照和相互对话,显然有利于时评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当下时评的问题不是应该做“减法”,让现在的时评压缩,而是要做“加法”,让更多的不同的人来写时评。这样,社会舆论的空间才会扩展,而舆论的理性和客观才可以实现。 90-02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节目2.节目主持人 3、受众调查 4、报道思想 5、录音评论 6、串连词(90) 1.录音现场报道2.板块节目3.隐性采访4.任务专访5.农村广播网(91) 1.受众心理2.提炼3.背景音响4.节目栏目化5.版面语言(92) 1.黄金时间2.直播3.广播电视节目4.新闻特写5.现场采访(93) 1.经济广播电台2.新闻事实3.新闻结构 4.广告5.广播电视节目(94) 1.电子媒介2.隐性采访3.口头评论4.系列台(95) 1.节目提要2.广播评论3.反馈4.解释性报道(96) 1.新闻岛屿2.有线广播电视3.细节材料4.编后5.间奏乐(97) 1.研究性专稿2.频道资源3.系列报道4.不署名评论和署名评论(98) 1.电子媒介2.广播传播符号 3.《新闻纵横》4.体验采访5.数据广播(99) 1.新闻回报2.新闻素材3.直播4.主持风格 5.概貌通讯6.评论要素(00) 1.网络广播2.隐性采访3.深度报道4.广播新闻编辑工作5.新闻(01) 1.新闻策划2.记者述评3.非线性编辑4.背景音响5.新闻广播节目(02)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现场报道?当前为什么提倡广播、电视记者搞现场报道?要搞好现场报道,广播、电视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2.结合当前实际说明广播电视宣传应如何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求举例说明)?(90) 1.阐述现场短新闻评选的意义?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广播电视宣传如何加强深度报道?近年来在深度报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请举例说明。(91) 1.有九名新闻工作者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简述当今提倡“长江精神“的内涵及时代特色,并列出五名获奖者的姓名及单位。 2.结合当前的经济宣传,简述改进经济报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3.联系当前实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2年元旦推出的节目改革方案,简述者次节目改革的特点和内容(92) 1.报纸版面编排应掌握哪些原则?你认为近年来报纸版面有哪些显著改进? 2.广播电视受众参与的作用和特点?并结合具体节目说明。(93)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谈谈你对“有偿新闻”的看法。 2.简述新闻节目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新闻节目的编排要求。(94) 1.简述新时期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 2.如何增大广播新闻节目的信息量。(95) 1.什么是特写?简述特写的特点。 2.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论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96) 1.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和难点。 2.广播电视评论选题有哪些影响。(97) 1.谈谈你对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的认识。 2.什么是新采访?并阐述采访的目的与基本任务。 3.谈谈广播专稿写作的特殊要求。(98) 1.什么是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请举实例说明各自特色。(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均可) 2.广播新闻报道中叙述语言与音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99) 1.什么是新闻专稿?简述的它的优势和特点。 2.简述广播评论的地位和个性。(00) 1.广播谈话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广播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有哪些方面? 2.谈谈对广播评论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的理解。(01) 1.简述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区别,以及二者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2.简述广播专稿接听知规律提炼和表现主题的要求。(02) 三、论述 谈谈对广播传播方式的优势与局限的理解。(00) 分析广播特写《挤水分》的体裁特色,新闻价值及报道特色,亦可指出不足之处。(01) 结合广播(或电视)新闻实践,谈谈隐性采访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02) 四、新闻作品分析 分析录音新闻《农民进时常,信息作导航》的主题思想及结构特点。(00) 结合《一场不寻常的交通肇事风波》论述连续报道的特点,并分析该报道在舆论监督的特色。(亦可指出不足之处)(0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