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66360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高考作文新闻热点素材库董营涛 整理新思想”正是回答了“新时代之问”1广告创意不能偏离精神文明3一周10个兴趣班 怎不怕爱成伤害6知识焦虑: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做个明白人8“先盗窃后救人”并不能将功补过10生命教育应该怎么开展12高校推学生夫妻宿舍可成标配1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7新思想”正是回答了“新时代之问”郑言之如何定义这个时代?如何赋予一个时代新内涵?如何给一个时代提供新思想?这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大党必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

2、着新征程。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无疑问,这个“新思想”因为“新时代”而更具使命感,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更具方向感。“新思想”植根于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为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注了新坐标,开启了新起点。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有了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新方略。“新思想”要回答新问题。回顾过去,从一百多年前的近代中国到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3、各个历史时期,无不立足于时代找出路、从实践中出真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如果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别回答了革命、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发展等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党应该回答“新时代之问”: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思想”之于时代,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产物;之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于实践,是对过去不平凡五年成就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理

4、论武器;之于未来,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引领。由此,全党全国人民有了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何尝不是一部理论创新史?这个过程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品质。正如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建设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虎拍蝇”以全面从严治党等,哪一个不是新问题、新情况?哪一个不需要铿锵有力的理论回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答案,“八个明确”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更丰富,“十四条坚持”让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5、方略更清晰。认识“新思想”,不仅要看历史、立当下、望未来,而且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轴线上观之。五百年社会主义史显得风雨苍黄、沧海桑田,而在古老中国,不到百年的奋斗与探索为社会主义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过去五年更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思想积淀,中国都走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最前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世界意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需要并应该善于聆听时代声音,拥抱中

6、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这一代就能踏上新征程、取得新辉煌。广告创意不能偏离精神文明 广告创意要充分把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尊重基本的精神文明,传递符合时代特征的普遍价值追求;要正视消费者审美情趣的提升,而不是让广告创意的思维信马由缰、无所敬畏近日,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宜家最新的电视广告中,一句“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的广告词引起了争议。昨日下午,记者从宜家家居中国区公共关系负责人处了解到,这则电视广告的初衷是鼓励人们轻松庆祝每一天,是针对中国区拍摄的原创广告,而非翻拍自国外版本。同时,宜家家居也发布声明称,对这则广告传递的错误印象表示歉意,同时将撤下该广

7、告(10月25日北京青年报)。众所周知,广告是商家增强产品或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这让商品的生产销售者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以前不少广告为了让消费者记住,喜欢采用信息轰炸的传播方式,内容简单直白,采取循环播放的模式,依靠不厌其烦的重复再重复来让人记住。可是这种广告在当下的广告媒介上已经极为少见,主要原因就是商品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审美水平、文化水平等都在逐步提升,信息轰炸式的广告只会让消费者心生反感。消费者在对商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商品广告的要求也有着很高的期待。充满创意元素、满载艺术气息的商品广告,对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保

8、持品牌的良好形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创意就是要积极打破常规、不落窠臼,但是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其心生反感。宜家这句“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的广告词之所以令人反感,主要就是因为偏离了精神文明,传递了逼婚现象的负面信息,让不少年轻消费者看过之后心生反感,而年轻群体却是宜家品牌的主要目标客户。简言之,逼婚行为无法传递真善美,无法与年轻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无法让广告对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说,逼婚本就不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对于广告的内容与形式,广告法在总则部分就规定,广告应当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虽然用逼婚

9、的形式去表达广告内容不违法,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可是不符合精神文明要求的广告却要承担道德责任,不仅无法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负面的社会风气。在社会文化整体进步的今天,社会大众对广告的创意也越来越挑剔,对传播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内涵内容的“三俗”广告,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艺术性强、画面唯美、寓意深刻的广告创意才会被消费者青睐,才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进而产生品牌信任。尽管宜家的公关负责人介绍,这则电视广告的初衷是鼓励人们轻松庆祝每一天,向大家展示如何将一个普通客厅变成一个充满庆祝气氛的环境。但是消费者的反感则充分说明任何广告创意都不要妄图丢掉精神文明。广告创意要充分把握基本的法律

10、原则,尊重基本的精神文明,传递符合时代特征的普遍价值追求;要正视消费者审美情趣的提升,而不是让广告创意的思维信马由缰、无所敬畏。当然,更不要希望通过故意炒作来提升商品销量,否则广告的效果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刘勋)一周10个兴趣班 怎不怕爱成伤害 最近,杭州一所小学五年级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写自己的“流水账”。有学生写道:每天不是上学就是兴趣班,一周排下来将近10个兴趣班,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受到了限制;上了那么多班,成绩只有中上等,在班级里不怎么和同学沟通;现在学校里的作业太多,每天都要做得很晚,爸爸妈妈总说我笨,好像把我看得一无是处,一想到这,就泪如雨下星期三的素描,星期四的体育,

11、星期五的阅读、奥数,星期六的英语、击剑,星期日的语文、数学、篮球为孩子安排这么多的兴趣班,当然不是学校老师的问题,而是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在社会辅导班的诱导、促销下,花钱给孩子找来的或许是“麻烦”。诚言,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然而,家长的爱给了孩子,有没有想过孩子是否接得住,是否承受得起。如果家长的爱无意间成了伤害,扼杀了这些孩子的本性和乐趣,或者扭曲、束缚了他们的人生,家长有没有自责,是不是仍然为自己错误的安排,感受到培养孩子的快乐呢?家长的安排,不是爱孩子,而是膨胀的自私。爱孩子,应该尊重孩子,体味孩子的甘苦,也应该懂得教育科学,以正

12、确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喜爱的个性化施教。而自私,则是把孩子视为自己人生成败的参照物,把自己未完成或完成不了的事寄希望于孩子。比如,家长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小时贪玩,现在产生了悔意,便想当然地给孩子加压。家长的自私,也与不能正确理解当下兴趣班、辅导班商业味过甚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家长有意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将孩子培养成复合多元、略胜一筹的人才,无可厚非,可是,环顾朋友圈里成功的同学、同事、朋友,有多少在学校里是成绩拔尖的?虽然就读著名高校或文凭高一些,在就业选择等方面占有不少优势,但学习是相伴终生的,后天成材、创业成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身为家长,何必给本应快乐成长的孩子添加太多的烦扰呢?一周10

13、个兴趣班,让小学生成了“最苦恼的人”,也给病态的教育诉求上了一课。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之后,几乎每隔几年,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新形势出台相应减负政策。但课内减压、课外加压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家长非理性地送孩子培训,满足了畸形的课外辅导业,无情地吞噬了孩子们休息、玩乐时间。这个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卞广春)知识焦虑: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做个明白人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首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

14、识和了解,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这是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是学习的目标。这几天,一篇题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提到,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以罗振宇为代表的“文化商人”更多意义上满足了绝大部分人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被人称之为读书人的虚荣心。对于绝大多数人,听再多的罗振宇都不可能成功,因为都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够系统,且失真。20多年前,崔健唱出了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20多年后,世界变化更快,不明白的人也越来越多。知识焦虑者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知识焦虑,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焦虑,是个人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只能浅层吸收或难以吸收的一种心理恐慌,也是个

15、人分析、处理、理解信息的能力较差的一种表现。在一个“知识”和“干货”漫天飞舞、扑面而来的时代,如何认识信息,已经不只是拯救焦虑的前提,更是拯救身心健康的前提。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长期饱受知识焦虑的困扰,焦虑很可能会演变成为心理疾病。表面上看,知识焦虑是一种求知饥渴,是个人渴望更多的信息为我所用乃至变成自身的翅膀,是正常的自我提升。其实,深层来看,知识焦虑更多源自个人对知识的错误认知。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知识即使是某一个很小方面的知识相对个人也是无限的,如果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没有坚定且明确的方向,便会急于找人带路,使自己走出焦虑,从而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结果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同

16、时也把自己的钱袋变成别人的提款机。一阵知识的疾风骤雨之后,只剩下一片狼藉。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成熟的知识和学问都有其逻辑演进的内在体系,都有复杂而深入的思考过程,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缺乏专业、严谨甚至痛苦的训练,难以习得真正的学问。而所谓“干货”则简化甚至省略了其中的复杂和痛苦,貌似节省了时间,令购买者觉得“听到就是知道,知道就是掌握”,从而造成一种短时间内智力快速上升、知识量爆棚的幻觉。其实,没有经过思考而被灌输的“知识”最终不过都是空中楼阁,待楼塌了,还是要面对现实,那时不仅会发现自己没有多大改变,还可能加剧知识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于是,知识付费浪潮下培养了这样一批人:对世界格局无所

17、不知,对如何成长突破了如指掌,对各种学习理论套路如数家珍,但是一到改变自己的处境就疲软乏力,事情没做多少,心气却高居不下;显得非常努力,过得却异常艰辛投机取巧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当然,知识焦虑还可能源于社交场合中的炫耀需求。无论是为知识付费还是对知识侃侃而谈,都是为了用来证明其拥有更好的社会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为知识焦虑埋单,和为奢侈品埋单是一样的,这是用知识装饰自己。不过,再美的装饰也只是装饰,这种“学究天人”的学者只需要几个“愿闻其详”便可以轻轻戳破。知识是文明的动力,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信息爆炸的时代带来了海量和便捷,也带来了环境的瞬息万变,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

18、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首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这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目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世界变化越快,越是要做个明白人,这样才能少一些焦虑,也少一些被忽悠的可能。(赵清源)“先盗窃后救人”并不能将功补过 前一小时还是盗取他人钱财的小偷,后一小时又成为勇救落水女子的英雄。近日,浙江杭州余杭区3男子的行为,引起了众多争议。有人认为他们“盗亦有道”,救人行为应该算是将功补过;也有人坚持,一码归一码,救人值得表彰,盗窃也必须受到处罚。法律人士认为,“将功折罪”在这起事件中并不适用,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应当分别评价。(10月

19、16日北京青年报) 余杭区这三名男子“先盗窃后救人”确实不能适用将功折罪。一则是因为,他们的盗窃行为属于既遂行为,对既遂的盗窃行为进行量刑,应当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等进行判处,如果允许将功抵过,则是逾越法律规矩、挑战法律威严与公正,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打折扣。 二则是因为将功抵过中的功与过,要有最起码的关联性。比如在关联犯罪中,嫌疑人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等立功行为时,才可能获得将功抵过的机会,从轻减轻量刑。而上述案件当中,三名盗窃者的盗窃行为,与其后实施的救人行为,并没有关联,更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后一行为并没有阻止之前的犯罪行为。那么,对盗窃与救人,则应当分别评价、分别处置,

20、该法办的要法办,该表彰的要表彰,不可混淆在一起将功抵过。 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我们强调依法治理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将功抵过,或者说将功折罪,理当越少越好,直至摒弃。实际上,将功折罪是一种人治思维,故在我国古代非常流行“将功折罪”、“戴罪立功”等判例。功与过,其实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不同事实,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宜简单相抵。韩非子因此主张“赏有功,罚有罪”,圣经也有一句“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的谚语,都表达了赏罚分明的理念。对类似于“先盗窃后救人”等截然不同的行为,也当赏罚分明。 赏罚分明也才有助于催生新的功,抑制新的过。试想,当这三名男子因为有过救人举动,而被从轻减轻量刑,会不会助长

21、他们的盗窃气焰呢?当功成为过的“护身符”,当功成为过的“漂白剂”,何谈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现代法治社会,每个违法犯罪者都应受到法律严厉而公正的制裁。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人”,没有“议价权”。(何勇海)生命教育应该怎么开展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着“死亡”的滋味。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当再次面临这个世界时,不少学生留下眼泪,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也有人感叹要活在当下。体验“死亡”,是

22、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设定一定的“死亡场景”,让学生了解生命,感悟人生,珍惜生命。在我国,由于父母、长辈认为死亡很晦气,大多忌讳谈死,因此,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很少有父母跟孩子谈到死亡的话题。总体看来,我国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都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以科学的态度推进生命教育,也引导家庭和社会转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学校也不时举办体验“死亡”的生命教育课程。舆论在谈论这类活动时一直充满争议:有人还是持避谈死亡话题的观念,质疑为何生命教育要体验“死亡”,有人则觉得体验“死亡”是噱头,场景不逼真,就像这次这所学校组织的体验“死亡”活动,让学生们静静地躺在地板上凭空想象

23、“死亡”并不合适,真要体验“死亡”,应该去殡仪馆或者墓地此前重庆就有大学生去殡仪馆躺进棺材里体验“死亡”的事例,这会让学生对“死亡”有更贴近的感受。但其实,开展生命教育,重要的是举办这类教育的意识以及师生对这类教育的态度,而不在于一定要营造逼真的场景。如果仅仅把这类教育作为形式,那么,即便就是到殡仪馆体验“死亡”,学生可能也难以树立生命意识,而“人生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完善自己的,人生就是不断地战斗”“一生只有活出了精彩,活出了自己,一切想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的学生体验感受,也道出了现有生命教育教学形式的空泛。从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看,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

24、命,而更进一步,则是对学生权利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即自己有什么权利、尊严,要承担怎样的个体、家庭和社会责任,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以及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等等。我国一些学校近年来一直宣称重视生命教育,也举行了一些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可是,却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并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这样的生命教育最终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比如有的学校进行的生命教育,实质是“成功学”的励志教育,通过此门课程倡导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怎样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我国中学生中,甚至还有一句口号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哪是生命教育,而是反生命教育。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

25、是服务于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实现什么功利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有两种功利情况:一是学校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教育成果”,于是将生命教育形式化、概念化,重视宣传效应,而忽视学生本人的成长;二是生命教育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希望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学习,因为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凡是与升学无关的教育,都存在边缘化的倾向,而要推进某类教育,最终也要将其和升学挂起钩来。大家所见的学生生命教育感悟,很多都落脚到反思自己没有抓紧时间学习,没有听父母老师的话好好读书,以及决心努力奋斗等等这些教师和家长喜闻乐见的“成长”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是学生身心、人格

26、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失的。这些教育不能被边缘化,也不能被功利化、形式化,而应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有责任担当。高校推学生夫妻宿舍可成标配 学生夫妻正常,学生夫妻宿舍也没什么不妥。“又是体”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个存在感强大的句式。别人家老公情深似海,“又是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公司的职工发十几万年终奖了,“又是别人家的公司”与“又是体”相伴的,往往是艳羡者咽回去的口水和受到的“一万点伤害”。作为“又是体”重要输出地的高校,向来容易引关注。据报道,南开大学近期推出学生夫妻宿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已结婚的男女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宿舍。条件是“夫妻双

27、方必须均为南开大学在籍住校学生。”这个消息一出,网上一片热议。还没上大学的表示“我要考南开”,读着大学的说“我要考南开研究生”,各种羡慕嫉妒恨溢于言表。但划重点,人家南开说了,有资格申请夫妻宿舍的,必须是夫妻且均为南开在籍住校生。不是男女朋友就行,也不是夫妻一方是南开的就行,这是基本前提。2004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只要在校大学生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完全可以结婚。既已结婚,夫妻住在一起,是应有的家庭生活。只不过因为“在读”,很多夫妻学生一般会住在学校分配的宿舍。这造成了实质上的牛郎织女式“分居”状态。南开大学推出的学生夫妻宿舍,解决的正是学生夫妻的痛点,这虽不是一种

28、必须选项,却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更人性化的生活设施配套。根据经验,学生夫妻宿舍的主要需求群体还是研究生、博士生。现在研究生期间已结婚的学生不鲜见,已婚博士更是普遍。但因为求学,很多人难有足够收入支撑校外租房或买一套自住房,学校提供夫妻宿舍,也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专心学术。推出夫妻房,南开大学并非大学里头个吃螃蟹的。早些年同济大学等就曾推出学生夫妻房,当时激起一堆争议,很多人表示“高校是学习的场所,别把宿舍整成钟点房”,以至于该问题“吵”进了全国两会。从而今的舆情看,人们对学生夫妻及其在校合住的包容度在提升,诸如“你是来读书还是来生儿育女的?”之类的追问少了,这背后是认知的日益开放

29、和涉婚恋、同居等问题上观念的渐趋成熟。一个开放的社会,不会有太多所谓的“洪水猛兽”。高校对学生夫妻的态度从正视到服务,舆论对学生夫妻同居的脱敏,都是好事。在社会整体风气越来越开放、个体价值越来越被尊重的情况下,南开大学的学生夫妻宿舍值得点赞。服务意识导向下,这个举措也值得其他高校借鉴。(新吾)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谢琰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关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我们不

30、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画诗,题目是墨梅。画上原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由于这幅画和这首诗都太过有名,很多人引用它、赞美它,于是每一句的文字几乎都有不同版本。比如第一句写成“我家洗砚池边树”,第二句写成“朵朵花开淡墨痕”,第三句写作“不要人夸颜色好”,第四句则通常写成“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从音律还是从内容表达来看,这些版本都无伤大雅,也不影响这首诗人见人爱、妇孺皆知。那么,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不妨先从梅花说起。众

31、所周知,唐人最爱牡丹,北宋人也爱牡丹。但从北宋开始,有一种低调的花朵,不声不响地渐渐占满了文人心中的山坡,这就是梅花。南宋的诗词中,到处都是梅花的芬芳和气骨。若要选择一种最能体现宋人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草木,可能非梅花莫属。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杰做过统计,宋人特别喜欢拿“梅”来作为字号,如梅亭、梅峰、梅津、梅溪、梅屋、梅谷、梅崖、梅村等,可见宋人对梅花的青睐。宋代的艺术,从整体来说都有写意的风气和格调。什么是写意呢?苏轼红梅三首其一说:“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是在调侃另一位北宋诗人石延年。石延年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乍一看,梅花像桃花,但区别在于梅花没有叶子。

32、再看一看,梅花又像杏花,但是区别在于梅花有青色的枝条。这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咏梅。固然准确地描述出梅花的特征,但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梅花的神韵,也就是没有抓住苏轼所说的“梅格”。那么谁写出了“梅格”呢?最堪作榜样的恐怕就是宋初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他最有名的咏梅诗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特别善于把握梅花的“影像”。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影子往往比本体更有味道。因为影子的形象很模糊,只呈现出某种轮廓,好的摄影师善于在轮廓中填塞一些神韵,这就化形为神了。林逋的咏梅诗,之所以在宋代广受赞誉,就是因为他的心态特别净,特别简单,给梅花的种种特征做了减法,最终留下最有魅力、形神兼备的特征,

33、就是“疏影”,这就抓住了“梅格”。后来南宋的大艺术家姜夔,为“暗香”“疏影”分别作了一首曲、写了一首词,成为咏梅绝唱。梅花无非白梅、红梅两种,如何画出特色、画出风格呢?大概到北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思妙想,就是“墨梅”。这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开拓。画家干脆不着色了,只用水墨来画。梅花的花枝和花瓣,一律都是黑的。画家只用墨的浓淡来勾勒、渲染。这样的梅花,事实上是“超现实主义”的,因为现实世界从来不会出现黑色的梅花。同样道理,当代的书画大师启功特别喜欢画“朱竹”,就是大红色的竹子。这也是“超现实主义”的。然而,中国画的这种“超现实”,不是为了制造惊愕、幻想的境界,而是为了启迪大家突破形骸颜色的束缚

34、,去直接体验事物的本质,比如竹的尖、劲,梅的清、淡、瘦。这股风气,一直影响到元末的王冕。而无论从绘画角度看,还是从题画诗角度看,王冕的诸多艺术创作,都堪称这一风气的集大成者。在王冕的竹斋集中,有关梅花的诗作非常多。仅就七言绝句而论,就有素梅五十八首,红梅十九首,墨梅四首。王冕出身农家,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后来预感天下将乱,遂挈妇将雏隐居会稽九里山,造了三间茅庐,自题为“梅花书屋”,可见其对梅花的痴迷。王冕的咏梅诗,通常都表达了这样独立不群的气质和人格。而无论是“素梅”还是“墨梅”,都非常清淡,是和“桃李”这样的俗艳芬芳截然不同、气质迥异的。清代书法家、文学家翁方纲说王冕的题画诗是“如冷泉

35、漱石,自成湍激”(石洲诗话),这实在是精辟之语。他的意思是,王冕在最冷淡的画风中,暗藏了极强的力度与品格。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提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的诗句,此次引用王冕的墨梅,引发国人的强烈共鸣,其原因可总结为三点:第一,这句诗浓缩了中华“梅文化”的精华,展现了新时代国人应有的底气和骨气。第二,这句诗巧妙地利用“淡墨”“无色”的画面特点,传递出一种人格的卓立与浩大。第三,这句诗通过外界形形色色的夸耀,反衬出面对成就时难得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只有如此美好而坚韧的事物,才足以“满乾坤”。于是,后代的人们从这样的境界中获得了无尽的温暖与激励。(作者:谢琰,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