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660844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多读才能加深理解。的确,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及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目前:国内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是老师们大力抓朗读,而学生仍不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感情朗读,甚至出现念读唱读之势,教师指导机械匮乏,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所以,开展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2.教育家张田若: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3.教育家叶圣陶:设身处地,激昂处还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三、研究的内容  1.本校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朗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2.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训练,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3.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四、研究的目标  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  2.探索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研究的对象  四、五年级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指导方面的理论书籍、学生课外读物、名篇美文等书刊,是教师寻找理论支持和学生朗读训练篇目的主要来源。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评价,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推进和检测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进,探讨课内课外朗读训练如何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主动朗读。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规律和方法。  七、研究的策略  1.早读──抓情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读书的黄金时段。而早读正式一天紧张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时最重要的。让学生“放任自流”固然不好,但若一味让学生去读去背,学生也极易产生厌倦,甚至逆处理。虽是短短二三十分钟,但培养有感情朗读确是绰绰有余了。我们可以组织竞赛读,同桌对读,男女竞读。代表竞读,南北竞赛,比赛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可以通过音乐、挂图渲染出朗读氛围。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做朗读的有心人,早读,有了情趣以可以很幸福。  2.课堂──读到位  教育教学中诸多指导训练,课堂是主阵地。它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主战场”。  (1)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以情传情。  感情是朗读的关键,应此诱发学生的感情是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文章不是无情的”,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作品中,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情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是学生读出味。读出情来。  (2)保证示范性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3)传授朗读的技巧  在学习朗读的起步阶段,注重朗读技巧的传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范读、跟读、听读等形式给予学生朗读技巧上的模仿,引导学生进行语气、语调、变调、停顿、重音、连续、换气等朗读技巧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并让学生多练多读多积累,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以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  (4)给予朗读的权利和时间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感染下自己朗读,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教师要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琅琅的读书声飘荡在教室。  (5)追求评价的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不仅注意从语音、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  3.课外──筑“根本”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和我们课文配套的《同步阅读》《语文新天地》等书籍,是练习朗读的最佳读书。  4.开展活动──推动朗读  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1.实验准备阶段(2014.3──2014.5)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当前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实验操作阶段(2014.6──2014.10)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激起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奠定“终身”阅读的基础。  3.提高发展阶段(2014.11──2015.4)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课件及学生个案案例等。  4.总结验证阶段(2015.5──2015.9)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课题的保障  1.硬件环境:我校具有完善的录音、多媒体器材,这为朗读能力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2.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按照课题需要,均在校长统一安排下,保证需要,用到实处,能在课题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总之,对这项课题,学校将在时间、经费、激励机制、组织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指导下,确保课题能出成果,出好果,争取圆满结题。  十、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资料包:  ⑴教师论文集。  ⑵教师反思录。  ⑶研究学生个案案例集(成长记录袋)。  ⑷学生朗读作品集。  ⑸学生课外朗读推荐书目。  ⑹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2.学生的语感明显提升,喜欢朗读,乐于展示。  3.进行多样的现场朗读能力展示(如演讲、故事会、诵读等)。  4.结合课堂内外,激起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语文功能。  5.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全面提升语言素养,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和电教设备技术保障。) (课题实验教师,具体开展实验。)  专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