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5905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化概中国文化概论如果你如果你还在在寻找精美的找精美的PPTPPT?如果你?如果你还在找在找寻精彩的多媒精彩的多媒体素材?如果你体素材?如果你还在琢磨精心的在琢磨精心的简历?你可以?你可以选择发布布任任务,欢迎迎点此点此进入入发布任布任务获得精彩得精彩资源。源。课程说明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讲:课程综述l第二讲:导论l第三讲:中国文化的精神l第四讲:伏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l第五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l第六讲: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l第二部分第二部分:l第七讲: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我修养l第八讲: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l第九讲: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l第十讲:中国传统与教育l第十一

2、讲:中国古代的科技l第十二讲:挑战与机遇l学习方法指导1.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研习文化典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研习文化典籍,考察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文物)籍,考察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文物)3.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考核说明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本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平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作业考核。形成考核。形成性考核的成性考核的成绩按按20的比例折算的比例折算计入入课程程总成成绩。终结性考核:本性考核:本课程的程的终结性考核性考核为闭卷考卷考试,卷面成卷面成绩100分。分。总

3、成成绩计算公式:算公式:总成成绩=形成性考核成形成性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性考核成绩80%l中中国国文文化化概概论论是是一一门门旨旨在在介介绍绍中中国国文文化化的的课课程程。学学习习这这门门课课程程,其其目目的的就就是是要要认认识识中中国国文文化化的的方方方方面面面面的的内内容容,了了解解传传统统文文化化,思思考考与与评评价价其其价价值值,同同时时展展望其未来命运。望其未来命运。l1文文化化的的概概念念:文文化化是是人人类类所所创创造造的的物物质质文文明明和和精精神文明的总合。神文明的总合。l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l二二层层次次:物物质质文文化化、精精神神文文化化

4、;三三层层次次:物物质质文文化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l四四层层次次:物物质质文文化化、行行为为文文化化、精精神神文文化化、制制度度文文化。本教材注重四层次说。化。本教材注重四层次说。第二讲导论l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的文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的文化概况的一门课程,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化概况的一门课程,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惑;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惑;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也才能

5、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下理论的条文。l中国文化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中国文化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精神。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l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l1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l2 2、人种因素、人种因素l3 3、经济与生产

6、方式、经济与生产方式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二、中国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之中之中l1、宗法制的政治架构、宗法制的政治架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度的产生与

7、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被封称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宗宗法法制制的的影影响响:历历代

8、代统统治治者者重重农农轻轻商商,形形成成一一种种万万世世不不易易的的中中华华经经济济、政政治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模式。文化三位一体的模式。宗法制的实质:专制制度。宗法制的实质:专制制度。l2、中国古代的官吏制与等级制:金字塔形式、中国古代的官吏制与等级制:金字塔形式周秦两汉:三公九卿周秦两汉:三公九卿魏晋南北朝:八公、三省、九卿。魏晋南北朝:八公、三省、九卿。隋唐五代:三师、三公、五省、三台、九寺。隋唐五代:三师、三公、五省、三台、九寺。宋辽金元:唐代的扩展宋辽金元:唐代的扩展明清:三公、三孤、六部、六寺。明清:三公、三孤、六部、六寺。l一、中国文化的一、中国文化的“人文人文”精神精神:天人合一

9、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l中中国国古古代代“人人文文”精精神神的的产产生生和和中中国国历历史史的的演演进进是是同同步步的的。中中国国文文化化的的“人人文文”精精神萌芽很早。神萌芽很早。l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人文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l尊尊重重生生命命的的价价值值、尊尊重重头头脑脑的的价价值值(科科学学)、尊尊重重灵灵魄魄(宗宗教教)的的价价值值。德德、智智、体全面发展。体全面发展。l1.1.人人与与自自然然和和谐谐统统一一:和和谐谐一一直直是是中中国国传传统统文文化化追追求求的的最最高高境境界界。重重视视自自然然的的和和谐谐、重重视视人人与与自自然然的的和

10、和谐谐、人人与与社社会会的的和和谐谐、人人与与人人的的和和谐谐。做做人人做做事事和和为为贵贵,恰恰到到好好处处,为人坚持原则以能团结和谐。为人坚持原则以能团结和谐。l2.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l3 3、肯肯定定个个体体与与心心性性向向善善、完完美美人人格格的的培培养养:以以德德性性修修养养为为安安身身立立命命之之本本,重重视视道道德德自自觉觉和和人人格格的的完完美美、强强调调道道德德在在社社会会、人人生生中中的的地地位位和和作作用用,是是中中国国文文化化的的一一个个重重要特征。要特征。第三讲:中

11、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二、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l1 1、与与自自然然斗斗争争。中中国国文文化化的的创创造造有有其其物物质质基基础础,而而在在古古代代中中国国,这这个个物物质质基基础础就就是是农农耕耕生生产产方方式式。中中国国神神话话传传说说中中有有许许多多这这样样的的例例子子:盘盘古古开开天天地地、女女娲娲补补天天、后后羿羿射射日日、精精卫卫填填海海、愚愚公公移移山山、鲧鲧禹禹治治水水、夸夸父父逐逐日日等等。2 2不不畏畏强强暴暴、坚坚持持真真理理与与正正义义。孟孟子子、屈屈原原、司司马马迁迁。岳岳飞、文天祥。历代明君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取精神飞、文天祥。历代明君帝王

12、的励精图治进取精神l3 3推推陈陈出出新新的的改改革革精精神神。历历史史上上历历朝朝历历代代的的变变法法到到我我们们现在的改革精神。现在的改革精神。l三、龙马精神三、龙马精神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l龙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同步诞生。龙在中国文龙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同步诞生。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美好和威力的象征,代表兴盛化中,是美好和威力的象征,代表兴盛和发达,吉和发达,吉祥和幸运。龙成为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龙是祥和幸运。龙成为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龙是以多元兼容、综合创新、开拓奋进、造福众生、与以多元兼容、综合创新、开拓奋进、造福众生、与天和谐的精神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

13、图徽和象征的。天和谐的精神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图徽和象征的。而其中的而其中的开拓奋进开拓奋进及及造福众生造福众生,就很适合马,就很适合马,尤其是骏马、千里马。可以这样说,龙的精神汲取、尤其是骏马、千里马。可以这样说,龙的精神汲取、蕴含着马的精神,马的精神是龙的精神的一部分。蕴含着马的精神,马的精神是龙的精神的一部分。龙马精神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开拓奋进,从而造福众龙马精神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开拓奋进,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生的精神。l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伏羲炎黄三皇l中中华华民民族族的的人人文文始始祖祖伏伏羲羲、炎炎帝帝和和黄黄帝帝是是传传说说时时代代的的人人物物。传传说说史

14、史料料讲讲述述的的哪哪个个时时代代称称为为古古史史的的传传说说时时代代,相相当当于于民民族族于于民民族族社社会会后后期期或或相相当当于于新新后后器器时时代代晚晚期期。按按照照世世系系推推断断,伏伏羲羲生生活活的的时时代代距距今今在在6000年年前前,炎炎帝帝生生活活的的时时代代在在距距今今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年前。l伏伏羲羲也也叫叫太太昊昊氏氏,据据唐唐司司马马贞贞的的史史记记索索引引记记载载有有四四点点贡贡献献:八八卦卦、文文字字、婚婚姻姻制制度度、捕捕鱼鱼用用的的罟罟和和打打猎猎用用的的网网。炎炎帝帝的的最最大大功功绩绩是是发发展展

15、了了原原始始农农业业,所所以以叫叫神神农农氏氏、另另一一个个功功绩绩是是发发展展了了医医药药。黄黄帝帝又又叫叫轩轩辕辕氏氏,部部落落的的发发明明很很多多,几几乎乎遍遍及及社社会会生生活活的的一一切切方方面面。其其中中,最最值值得得注注意意的的是是文文字字、衣衣冠冠和和若若干干社社会会制制度度的的发发明明。这这些些发发明明使使得得中中国国文文化化从从物物质质文文明明延延伸伸到到制制度度文文明明和和精精神神文文明明,对对中中国国文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四第四讲 伏羲、炎黄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l文文字字是是伏伏羲羲炎炎黄黄历历史史时时

16、代代的的产产物物。文文字字是是记记录录语语言言的的符符号号,具具有有形形、音音、义义三三个个要要素素。文文字字产产生生的的直直接接渊渊源源之之一一,是是伏伏羲羲炎炎黄黄时时期期出出现现的的刻刻画画符符号号。刻刻画画符符号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意意义义和和相相对对固固定定的的形形状状,但但没没有有读读音音,是是文文字字的的前前驱驱。炎炎黄黄部部落落与与中中原原各各部部落落的的冲冲突突和和融融合合,形形成成了了中中华华民民族族,炎炎黄黄是是中中华华民民族族的的人人文文始始祖祖,中中华华民民族族是是炎炎黄黄子子孙孙,中中国国历历史史文文化化是是中中国国各各民民族族人人民民共共同同创创造造的的。粟粟和和稻

17、稻是是中中国国史史前前农农耕耕文文化化的的主主要谷物品种。要谷物品种。l一、南稻与北粟一、南稻与北粟l秦秦岭岭淮淮河河以以北北,以以黄黄河河流流域域为为中中心心的的北北方方地地区区,主主要要以以粟粟为为主主要要种种植植谷谷物物,可可称称为为种种粟粟农农业业。从从时时间间上上分分析析,中中国国史史前前期期出出土土粟粟的的最最早早遗遗址址,是是距距今今7000年年以以上上的的河河北北武武安安磁磁山山文文化化遗遗址址。粟粟的的种种植植最最早早起起源源于于中中国国黄黄河河流流域域,仰仰韶韶文文化化诸诸民民部部落落是是粟类谷物发明者和推广者。中国是世界粟类谷物的原产地。粟类谷物发明者和推广者。中国是世界

18、粟类谷物的原产地。ll三、古陶神玉的世界三、古陶神玉的世界l陶器和玉器是文化的载体,史前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律而发陶器和玉器是文化的载体,史前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律而发生发展起来的。从陶器和玉器的产地分析,可用生发展起来的。从陶器和玉器的产地分析,可用“西陶东玉西陶东玉”来表述。黄河来表述。黄河流域上游的仰韶文化以彩陶的制作为代表,东北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诸流域上游的仰韶文化以彩陶的制作为代表,东北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诸文化则以五器最为发达。文化则以五器最为发达。l炎黄时代的陶器和玉器涌现出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开始形成中国造型艺术炎黄时代的陶器和玉器涌现出大批珍贵的艺术品

19、,开始形成中国造型艺术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文化中,玉器最初是装饰在中国文化中,玉器最初是装饰品。新后器时代中晚期以后,小型玉器被大型玉器所取代,具有了一定的政品。新后器时代中晚期以后,小型玉器被大型玉器所取代,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渗透进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意识。往后,又发展成为标志高尚治意义,渗透进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意识。往后,又发展成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象征吉祥如意贵重器物,道德品质、象征吉祥如意贵重器物,大地湾彩陶玉琮(周代)l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核心地位核心地位.l道德角度道德角度:中

20、国哲学的思维功能有利于人的品德的塑造和提升中国哲学的思维功能有利于人的品德的塑造和提升.l政治角度政治角度:哲学观注现世功利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哲学观注现世功利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l文化角度文化角度: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l二、儒家思想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入世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入世l1、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隆礼重法。、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隆礼重法。l2、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代表人物是董仲舒。、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代表人物是董仲舒。l3、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21、:修身成圣。圣人:存天理灭人欲。、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修身成圣。圣人:存天理灭人欲。第五讲 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l三、道家思想的嬗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出世三、道家思想的嬗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出世l1、老子老子的思想:重天道自然无为,不讲人道反对新生事物反对严刑峻法。的思想:重天道自然无为,不讲人道反对新生事物反对严刑峻法。使民无知无欲。使民无知无欲。l2、庄子的思想:相对主义最终目的达至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的思想:相对主义最终目的达至精神上的绝对自由。l3、合流中的道家思想。汉代衍变为黄老学说。魏晋的玄学。、合流中的道家思想。汉代衍变为黄老学说。魏晋的玄学。l四、墨家、法家思想

22、的兴衰四、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主强兼爱与非攻。法。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主强兼爱与非攻。法家的是商鞅与韩非子,变法革新,法术势三者合一。家的是商鞅与韩非子,变法革新,法术势三者合一。五、中国化的佛教与宋明理学l1、佛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中国化了的佛、佛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中国化了的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及玄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及玄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彩。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学的哲理,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色彩。中国化佛

23、教的基本特征是:四大皆空,精四大皆空,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代表是禅宗:五祖弘。代表是禅宗:五祖弘忍,培养了神秀与慧能等一批大师。慧能成为六祖。禅宗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大,忍,培养了神秀与慧能等一批大师。慧能成为六祖。禅宗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大,成为佛教中最有实力的宗派。本性是佛、自心是佛、凡夫即佛、心即真如、无成为佛教中最有实力的宗派。本性是佛、自心是佛、凡夫即佛、心即真如、无念为宗。禅宗的理论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在自我修炼的前提下,人人可成佛,念为宗。禅宗的理论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在自我修炼的前提下,人人可成佛,可成就人

24、格。可成就人格。l2、儒学的新形态、儒学的新形态-宋明理学。在方法论上,宋明理学把道德提高到本体的宋明理学。在方法论上,宋明理学把道德提高到本体的高度,要求人们的道德标准达到理性的境界,他们认为提高道德可通过强化高度,要求人们的道德标准达到理性的境界,他们认为提高道德可通过强化“主意主意”多下功夫,以多下功夫,以“内统外内统外”,来提高道德境界,还要发扬儒家传统,实现,来提高道德境界,还要发扬儒家传统,实现有无合一的境界。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与有无合一的境界。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与“万物一体万物一体”的境界。的境界。ll六、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六、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l1、与政治伦

25、理关系紧密。、与政治伦理关系紧密。2、唯物与辨证思想的、唯物与辨证思想的传统。传统。3、重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重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第六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l一、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一、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l1 1、宗宗教教:宗宗教教是是社社会会意意识识形形态态之之一一,属属于于上上层层建建筑筑的的组组成成部部分分。宗宗教教教教徒徒相相信信在在现现实实世世界界之之外外还还存存在在着着超超自自然然、超超人人间间的的神神秘秘境境界界和和力力量量,主主宰宰着着自自然然和和社社会会,因因而而对对之之敬敬畏畏和和崇崇拜拜。文文化化学学家家泰泰勒勒说说:“宗宗教教是是对对神神圣圣的的存存在在物物之

26、之信信仰仰。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认认为为:宗宗教教是是支支配配人人们们日日常常生生活活的的外外部部力力量量神神、自自然然在在头头脑脑中中的的幻幻想想的的反反映映,在在这这种种反反映映中中人人间间的的力力量量采采取取了了超超人人间间的的力力量量的的形形式式,自自然然人人的的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心灵死亡祖先等以超人间间的形式出的形式出现现宗教的本宗教的本义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l2 2、中国宗教的特征:中国宗教的特征:贫乏性。宗教在中国从未占统治地位。中国大贫乏性。宗教在中国从未占统治地位。中国大众看待宗教没有特别的热情,只停留在实用的众看待宗教没有特别的热情,只停留在

27、实用的层次。没有为宗教献身的的事情。层次。没有为宗教献身的的事情。实用性。为现实和今生求福免灾。功利性。实用性。为现实和今生求福免灾。功利性。兼容性。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不同的甚兼容性。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不同的甚至教义教理上水火不容的宗教在中国能长期并至教义教理上水火不容的宗教在中国能长期并存。也表现为文化的兼容性。存。也表现为文化的兼容性。l二、中国原始宗教:二、中国原始宗教:l自然神崇拜:日神、月神、山神、河神、海神自然神崇拜:日神、月神、山神、河神、海神动植物图腾崇拜:虎、熊、龙、凤、马、蛇动植物图腾崇拜:虎、熊、龙、凤、马、蛇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形式。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的

28、原始形式。祖先崇拜:只要定期祭祀,祖先的鬼魂会保佑自已。祖先崇拜:只要定期祭祀,祖先的鬼魂会保佑自已。天神崇拜:天帝。天神崇拜:天帝。三、中国传统道教l1、道教的形成与思想渊源:、道教的形成与思想渊源: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础上上发发展起来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的一种宗教,具有汉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是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是产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道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或者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或者说说道教的起源,主要道教的起源,主要有四有四个方面:个方面:l一、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特一、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特别别是殷商是

29、殷商时时代的巫代的巫术术祭祀鬼神二、祭祀鬼神二、战战国以来的神国以来的神仙方仙方术术,主要是,主要是战战国秦国秦汉时汉时代的方士求仙采代的方士求仙采药药、练练丹丹术术。l三、秦三、秦汉时汉时期的黄老道。期的黄老道。l四、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的影响四、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的影响较较大。大。l2、道教的产生及流布:、道教的产生及流布:道教的开创:东汉中晚期形成两支道教:一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二是张道教的开创:东汉中晚期形成两支道教:一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二是张角等人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后被尊为张天师角等人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后被尊为张天师,认为是道教的开创者认为是道教的开创者.魏晋魏晋时时道教道教

30、上升为理论阶段上升为理论阶段。东东晋晋时时的葛洪撰写了的葛洪撰写了抱朴子抱朴子内外二篇,内内外二篇,内篇属道教,整理并篇属道教,整理并阐阐述了述了战战国以来神仙方国以来神仙方术术理理论论,丰富了道教思想内容丰富了道教思想内容.南北南北朝是朝是,道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丰富了道教教义理论及组织形式。道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丰富了道教教义理论及组织形式。形成宗派阶段:道教经过唐宋两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形成宗派阶段:道教经过唐宋两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因道法道术或师承不同分化出不同的道派,经过常期分化合流,发展过程中,因道法道术或师承不同分化出不同的

31、道派,经过常期分化合流,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派别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派别l3 3、信仰特征:信仰特征: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为万物之母。无所不在、无法不包、无为万物之母。无所不在、无法不包、无时不存,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取得这种本源的体性便是德。时不存,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取得这种本源的体性便是德。l道教信奉的最高神三清尊神。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基本教义:长生久视,道教信奉的最高神三清尊神。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保真。经典全性保真。经典道藏经道藏经,道教经书总集的名称。,道教经书总集的名称。l修炼方法:炼丹

32、服食、符箓咒语、科仪斋醮。修炼方法:炼丹服食、符箓咒语、科仪斋醮。l道教的标记是八卦太极图。道教的标记是八卦太极图。l四、中国化的佛教四、中国化的佛教l1、佛教的教义与宗派、佛教的教义与宗派教义: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义是是三法印、三法印、“四四谛谛八道八道”、十二因缘。三法印:诸行无常、十二因缘。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谛谛”是真理的意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是苦、集、灭、道。缘是原因条思,四谛是苦、集、灭、道。缘是原因条件。件。l教派:教派:1 1、大乘与小乘。、大乘与小乘。2 2、密宗、密宗 3 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 4 4、南传与北传佛教、南传

33、与北传佛教l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东汉至南北朝译传阶段;隋唐:创造阶段,也叫鼎盛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东汉至南北朝译传阶段;隋唐:创造阶段,也叫鼎盛期;宋至清是融合阶段,汉族地区精英佛教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宋至清是融合阶段,汉族地区精英佛教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状况,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期。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状况,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佛教的中国化及佛教的中国化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影响l2 2、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卍卍 佛教佛教传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士方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士方术结术结合了起来合了起来魏魏晋晋时时期期,佛佛教

34、教始始则则依依附附于于玄玄学学,终终则则取取代代了了玄玄学的地位学的地位 南南北北朝朝弘弘扬扬佛佛性性学学说说的的代代表表人人物物是是:慧慧远远以以“法法性性”谈谈佛佛性性;梁梁武武帝帝以以“真真神神”谈谈佛佛性性;竺竺道道生生以以“理理”说说佛佛性性。实实际际上上都都掺掺杂杂了了个个人人理理解解的的佛佛教教。强强调调“神不神不灭灭”。隋隋唐唐的的佛佛教教学学说说逐逐渐渐渗渗透透了了儒儒家家的的学学说说,把把儒儒家家的心性佛教化了的心性佛教化了 l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组成部分。成部分。l1 1、佛教、佛教对对哲学的影响:魏晋哲学的影响:魏晋时时,佛教始,佛教始

35、则则依附于玄学,依附于玄学,继则给继则给玄学以影响,玄学以影响,丰富和丰富和发发展玄学,最展玄学,最终则终则取代玄学的地位,而在南朝佛学一度成取代玄学的地位,而在南朝佛学一度成为为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统统治思想。治思想。l2 2、艺术艺术包括面很广,文学、包括面很广,文学、书书法、法、绘绘画、建筑、雕塑、音画、建筑、雕塑、音乐乐、戏戏曲等等。曲等等。值值得深入探得深入探讨讨的是,以上各个的是,以上各个门类门类的的艺术艺术,都或多或少地与佛教有,都或多或少地与佛教有联联系系 l3 3、佛教与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又称四大道、佛教与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又称四大道场场。中国佛教所。中国佛教所传传四个菩四个

36、菩萨萨分分别显别显灵于此四大道灵于此四大道场场:山西五台山、:山西五台山、传为传为文殊菩文殊菩萨萨的道的道场场;浙江普陀山、;浙江普陀山、传传为观为观音菩音菩萨萨的道的道场场;四川峨眉山、;四川峨眉山、传为传为普普贤贤菩菩萨萨的道的道场场;安徽九;安徽九华华山、山、传为传为地藏菩地藏菩萨萨的道的道场场l4 4、不同佛教流派、不同佛教流派对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宗教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影响:宗教的地域性。如藏传佛教对藏族地如藏传佛教对藏族地区的影响。区的影响。专题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最主要的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如何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已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

37、的人文精神,这很重要。参考书推荐1、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1994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3、中外文化辞典 周笃文主编 1991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4、中国文化源流手册 庄福林、张瑞昌编著 1990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5、中国文化史 冯天瑜等编著 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中国通史 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分作业题一、学一、学习中国文化概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和方法?二、什么是中国文化?二、什么是中国文化?结构构层次有哪些?次有哪些?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哪些?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哪些?四、中国的四、中国的传统哲学的特征?哲学的特征?五、道教形

38、成及思想渊源?五、道教形成及思想渊源?六、六、为什么什么说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被称入中国后被称为中国化的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七讲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与自我修养l一、传统的价值取向与国民心理一、传统的价值取向与国民心理l1 1、传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价值取向道德本位:儒家是仁者爱人,道德至上。道德本位:儒家是仁者爱人,道德至上。忠君思想:忠的观念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愚忠。君父至上。忠君思想:忠的观念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愚忠。君父至上。家族中心价值取向。对孝的张扬。悌、忠、信。家族中心价值取向。对孝的张扬。悌、忠、信。l2 2、传统的国民心理、传统的国民心理传统的国民性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尊天

39、敬祖、喜静不喜动、知足常乐、勤俭、和传统的国民性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尊天敬祖、喜静不喜动、知足常乐、勤俭、和谐、求安。谐、求安。传统的国民性与儒家的人格模式传统的国民性与儒家的人格模式l儒家的人格是君子。道德气节。孟子的理想人格是浩然之气。只有懂得这种理想儒家的人格是君子。道德气节。孟子的理想人格是浩然之气。只有懂得这种理想人格才能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民族真精神。人格才能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民族真精神。l二、传统的修养之道二、传统的修养之道l1 1、儒家的心性修养、儒家的心性修养:善心善性。:善心善性。l l2 2 2 2、道家的虚静导引、道家的虚静导引、道家的虚静导引、道家的虚静导引

40、 道的特点是虚无清静,自然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道的特点是虚无清静,自然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道德经所说的所说的“少私寡欲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守静的秘诀在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守静的秘诀在守一。存神合体,住魂留魄。意守丹田导引是肢体运动与行气、按摩等配合的守一。存神合体,住魂留魄。意守丹田导引

41、是肢体运动与行气、按摩等配合的一种修身之道。导气、引肢。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是一种引动肢体为主、并配一种修身之道。导气、引肢。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是一种引动肢体为主、并配合呼吸吐纳的修养方法。合呼吸吐纳的修养方法。l3 3、佛家的定慧双修、佛家的定慧双修定称增上心学,指禅定;慧,称增上慧学,智慧,有厌、定称增上心学,指禅定;慧,称增上慧学,智慧,有厌、无欲、见真。指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佛学的真无欲、见真。指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佛学的真理,获得智慧上的解脱。反映学修并重的思想。理,获得智慧上的解脱。反映学修并重的思想。第八讲传统文化与民俗l一、民俗

42、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民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l1、民俗: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而又是人人传习,用以自我教化的习俗。、民俗: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而又是人人传习,用以自我教化的习俗。l民俗民俗:心智民俗、行为民俗。心智民俗、行为民俗。l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与禁忌习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艺民俗。(天水李子伟先生的分法)仰民俗与禁忌习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艺民俗。(天水李子伟先生的分法)l2、地位:上连着上层建筑,下连着各种具体的文化门类,在文化系统中处于、地位:上连

43、着上层建筑,下连着各种具体的文化门类,在文化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中介地位。l3、社会作用: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向心功能。、社会作用: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向心功能。l二、民俗的产生及背景二、民俗的产生及背景:l1、产生的原因:一是满足生存的需要;二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产生的原因:一是满足生存的需要;二是适应环境的需要。l2、民产生的条件及背景:、民产生的条件及背景:与民族生活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春节谢神祈年。土葬、与民族生活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春节谢神祈年。土葬、水葬、水葬、与民族的生产水准、经济特点和经济条件有关。祭祀天地、农神。与民族的生产水准、经

44、济特点和经济条件有关。祭祀天地、农神。与民族的社会生活理想、文化特征以及某些历史际遇有密切联系。汉民族福寿观与民族的社会生活理想、文化特征以及某些历史际遇有密切联系。汉民族福寿观念。念。l寒食节、端五节等。寒食节、端五节等。与宗教、信仰有关。与宗教、信仰有关。三、中国民俗的特点l1、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2、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l3、实用性特点、实用性特点l实用性的价值:实用性的价值:巩固和强化氏族关系,增强氏族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婚俗、丧俗。巩固和强化氏族关系,增强氏族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婚俗、丧俗。有益于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有益于种族繁衍。

45、崇信医药、产育禁忌有益于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有益于种族繁衍。崇信医药、产育禁忌锻炼身体,活跃文化生活,使人增加生活情趣和乐观精神。荡秋千、踏青、花会锻炼身体,活跃文化生活,使人增加生活情趣和乐观精神。荡秋千、踏青、花会改善人际关系。中秋节、春节、祝满月。改善人际关系。中秋节、春节、祝满月。可以进行知识教育、艺术扫盲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社戏、可以进行知识教育、艺术扫盲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社戏、民间戏曲、口头文学。民间戏曲、口头文学。l四、民俗与其它文化现象四、民俗与其它文化现象l1、民俗与文学、民俗与文学l2、民俗与历史学、民俗与历史学l3、民俗与社会学、民俗与社会学第九

46、讲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l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l1 1、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而且它并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学说,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而且它并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学说,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它不仅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万物与人不可分割。人的活动影响着自然变化。它不仅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万物与人不可分割。人的活动影响着自然变化。人是通过自已最高的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以达到最高的智慧道家的天人观:是哲

47、学人是通过自已最高的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以达到最高的智慧道家的天人观:是哲学而审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而审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有天地而后有人,天地的法则是自然。自然为本体的理论。放弃人的主体自然。先有天地而后有人,天地的法则是自然。自然为本体的理论。放弃人的主体性。性。l儒家的天人观:看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并且把文学艺术看作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儒家的天人观:看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并且把文学艺术看作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倡导为政治、为道德、为人生而艺术。道家立足于自然,儒家立足于社的重要工具倡导为

48、政治、为道德、为人生而艺术。道家立足于自然,儒家立足于社会。会。l2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就是强调在艺术家的主就是强调在艺术家的主体修养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体修养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艺的教化功能。把文艺当作是影响下,充分发挥文艺的教化功能。把文艺当作是影响人的情感、涵养人的德操、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工人的情感、涵养人的德操、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儒家观念中,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具。儒家观念中,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诗言志立言。诗言志-文以明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艺术观把中国古

49、代培养良好的道德、疏导心理能的艺术观把中国古代培养良好的道德、疏导心理能量、维护心理平衡、协调社会关系当作是文艺作品量、维护心理平衡、协调社会关系当作是文艺作品的首要任务。并形成了文人自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首要任务。并形成了文人自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这一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这一文学的优秀传统。3、抒情写意的主体精神l 老庄的抒情写意乃是解放了万物而来的是非、好老庄的抒情写意乃是解放了万物而来的是非、好恶之后的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思考。驰骋自然、逍遥自由恶之后的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思考。驰骋自然、逍遥自由的的“大情大情”这种文艺观使人超越社会、奔向自然、天人这种

50、文艺观使人超越社会、奔向自然、天人合一。魏晋玄学,大大提高了老子的地位,降低了儒家合一。魏晋玄学,大大提高了老子的地位,降低了儒家的尊严。促进了山水诗画的兴起。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尊严。促进了山水诗画的兴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观海则意溢于海海则意溢于海.l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l1 1、审美与真善、审美与真善。尽善尽美。儒家主张用个人的格修养来影响别人,进而影响社会。通过改变尽善尽美。儒家主张用个人的格修养来影响别人,进而影响社会。通过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改变整个社会。为人生而艺术。融艺术于人生。美与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改变整个社会。为人生而艺术。融艺术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