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白色鸟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2.理解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写法。教学难点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白色鸟,作者何立伟。小说以十年动乱为背景,描写两位少年在河边尽情嬉戏的情形。如果你是乡下的孩子,这篇小说的情节对你来说应该十分熟悉;如果你是城镇的孩子,你一定也会对这种充满野趣的生活感兴趣。二、赏析课文1.速读全文。想一想,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是谁?小说描写了两个少年。白皙的是城里的孩子,黝黑的是乡下的孩子。2.小说开头引用外国民歌,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首
2、外国民歌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缅怀,并引起读者对夏天快乐生活的共鸣以及对文章的兴趣。3.小说写两个主人公出场有什么特点?如电影的远镜头慢慢拉近,人物慢慢放大,接着写足印:“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芳香,还盈满了笑音。妙在从足迹写出景物,写出快乐的气氛。最后写出两个少年的肖像,写出城里少年和农村少年的不同的肖像特征。4.两个少年在河滩上玩了些什么?扯霸王草、采马齿苋、射弹弓、考试、游泳、捉水蛇、看水鸟。5.哪个活动最好玩,写得最详细,为什么?看水鸟写得最详细,因为水鸟很美:“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
3、自在。”“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而且交喙,而且相互摩擦着长长的颈子。便同这天同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那美丽和平自由的生命,实在整个地征服了他,便连气也不敢大声地喘了。”“却不敢动,不敢稍稍对这画图有破坏。”6.这些事件和场景表现少年怎样的生活?宁静、美好、自由、欢快的生活。7.在少年的活动中怎样穿插写外婆?这样写起什么作用?交代了城里少年来乡下的原因,他是外婆带大的。暑期到乡下来玩。外婆十分疼爱小外孙。8.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然而今日全变了。为什么变了?外婆本来带他长大,为什么“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下午
4、开斗争会,是否与外婆有关?从以上推测,外婆也许是斗争的对象。她为了不连累家人,一个人到乡下去生活。为了不让她疼爱的小外孙受到刺激,让小外孙整个下午在河滩上玩。文章穿插写外婆不仅交代了城里少年来乡下玩的原因,而且暗写了十年动乱残酷、荒谬的社会现实。9.小说题为“白色鸟”,你是怎样理解的?小说以白色水鸟洁白、美丽、和平、自由,象征少年宁静、美好、自由、欢快的生活,又暗写了十年动乱的残酷、混乱、荒谬和野蛮。三、小结小说以“白色鸟”为题,描写了少年宁静、美好、自由、欢快的生活,暗写了十年动乱的残酷、混乱、荒谬和野蛮。小说对两个少年的描写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小说的语言优美而朴实,带着地方方言,给人
5、亲切感。用词上多用叠音词,给人音韵美的感受。四、布置作业以“外婆的追忆”为题作文。第二课时一、深入理解文章1.作者何立伟为什么用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笔墨来表现“文革”十年?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2.“文革”本来是成人上演的悲剧,作者为什么用少年的独特视角来表现?鲁迅曾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处高声呐喊:“救救孩子!”孩子永远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少年的世界是纯洁的、美好的,所以这一视角非常独特,也使我们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小橘灯。作家以一颗未泯的水晶童心,通过一黑一白两少年澄澈的双眼去打量那个污浊的疯狂的年代,这种反差尤其耐人寻味,振聋发聩。3.你怎样理解象征手法?能列举用这类
6、手法表现的艺术作品吗?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运用这一手法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小橘灯等。(因为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争议的内容尽量少讲,避免混乱。研读,不必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要允许学生积极参与,或发言、或补充、或质疑,而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激发思维,引起深思)二、自读思考1.本文的人物描写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如:“一个白皙,一个黝黑,疯疯癫癫走拢来。那白皙的,瘦,着了西装的短裤,和短袖海魂衫。皮带上斜斜插得有一把树丫做好的弹弓。那黝黑的呢,缺了一颗门牙,偏生却喜欢咧开嘴巴打哈哈;而且赤膊。夏天的太阳,连他脚趾缝都晒黑了,独晒不黑他那剩下的一颗门牙。”古典诗歌中的这类描写很多,拓展阅读,比较鉴赏。(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2)红酥手,黄藤酒。(陆游钗头凤)(3)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推荐阅读:(1)卢新华伤痕(2)刘心武班主任(3)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