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物侧面描写.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5021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侧面描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物侧面描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物侧面描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物侧面描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物侧面描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11巧借角度侧成峰 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教学目标:1.了解侧面描写的基本知识、方法和作用。2.学会用适当的侧面描写把文章写生动。教学重点:了解侧面描写的基本知识、方法和作用。教学难点:学会用适当的侧面描写把文章写生动。教学用具: 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授课法 讨论法 教学用时:545分钟教学过程:【啄前准备】1、 指导学生阅读写人类作文。2、 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啄开树皮】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段话,你知道是什么描写吗?例:考场上,静得掉落一根针都能听得到,空气仿佛都凝结了生:环境描写师:对,可你知道这个环境描写最主要的又是为了反映出什么?生:考生们的紧张程度。师:对,这就是侧面描写人

2、物的方法。就好比是一座正面看平坦的山,我们换个角度,侧面去看就能看到山峰。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今天,有一位弹琴的姑娘,让我们通过侧面描写,一起去聆听她那天籁般的琴声,感受她那美好的品质。【啄入虫洞】一、赏析文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分段该怎么分? 2检查阅读,理解生词。用圈点勾画法解读

3、文章的生字。3、逐段分析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文章时,我要求你们带着问题去读:(1)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2)文中是否直接描写人物?侧面描写在何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第一大段: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真正描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生:侧面描写:以人衬人。说明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第二大段: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讨论:1、“我”四季听琴的感受变化?(好奇钦佩赞美感谢)2、人物的侧面描写

4、在何处?3、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师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生: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作者心中充满疑惑,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琴声的喜爱之情。师:文中侧面描写在何处?你们读一读。这是什么描写?生:以环境来烘托人物。师:是自然环境。出了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什么描写也在起烘托作用?生:作者“我”的感受,充满疑惑和猜想。(好奇)师:对,真不错,随没有直接描写弹琴的人,但从他人的反应中侧面烘托人物。 读夏日听琴的段落。这段话给你什么感受?生:炎热的夏季还这

5、么勤奋啊。师:对,恶劣的环境中,人们都会怎么做?生:出外乘凉。师:可弹琴的人呢?生:依旧在练琴。师:他难道不知道热吗?(知道)可为什么他却坚持了下来?(毅力和恒心)作者“我“在干什么?(在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这么炎热的天气为什么作者没去乘凉?(被琴声所吸引)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变化?(钦佩)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段中,除了作者的感受有变化侧面烘托人物之外,还有人物的比较在侧面烘托的,你们读读看。生:出外乘凉的人们和依旧在屋内练琴的人。师:对,这就是人物的对比。 读秋夜听琴的段落。大家从哪儿看出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月牙儿、星孩子)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变化?(赞美) 师:这一段美不美?(美)美

6、在何处?师:景色的描写很美。而且也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做到寄“琴“于景。 读冬夜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琴声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感谢)观察仔细的人会发现,这处也有人物对比,你们找到了吗?生:作者深夜归来的孤独和琴声给“我”带来的温暖。 最后提问:文中为什么多处出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生:这个声音代表了练琴人的锲而不舍。 小结: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声的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般写人不会按照时间顺序,可是本文就按照了时间一年四季的顺序来写人。 第三大段: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的那位弹琴人了吗?课文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的小姑娘?(想见) 1

7、.生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怎样的印象。 2.课文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小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3.小组探究“我”为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1、文中哪几段侧面描写是以人物烘托的? 2、文中哪几段侧面描写是以环境烘托的?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侧面描写(一)侧面描写的方法 通过弹琴的姑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侧面描写有二种方法:1、环境烘托:(1)社会环境:“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

8、一次。”(2)自然环境:例如文中的“雨点”、“月牙儿”及“星孩儿”2、人物烘托:(1)他人反映烘托:通过他人的反应及感受,他人的介绍侧面烘托出人物的思想品格。(2)人物的对比:例如四季中“夏”“冬”(二)侧面描写的作用: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啄掉虫子】“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今天也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揭开了弹琴姑娘的神秘面纱,学到了弹琴姑娘身上坚持不

9、懈在勤学苦练的精神。【啄虫记录】11巧借角度侧成峰 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一、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间接反映人物特征,叫衬托法或间接描写。二、 赏析文章“我”人物情感线索:(以他人反应为线索)好听:一/(1-2)好奇 春雨淅沥 自然环境烘托(琴景交融)钦佩 夏日黄昏 琴 人物对比赞美 秋夜星空 声 自然环境烘托感谢:二/(3-12) 冬夜归人 人物对比(琴景交融)想见 音乐会掌声 场面描写(社会环境烘托)祝福:三/(13-18)三、 总结归纳(一)侧面描写的方法1、环境烘托:(1)社会环境(2)自然环境2、人物烘托:(1)他人反应烘托(2)人物的对

10、比(二)侧面描写的作用: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阅读资料 姓名_ 班级_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2、领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3、学习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弹琴的姑娘“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不论清早还是夜晚,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有时往东走,有时往西走,老是听到从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来一阵好听的琴声。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也似乎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在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它们多么淘气啊

11、!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老是想,这个弹琴的是谁呢?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上、公园里去乘凉,然而从那明亮的窗口里,却不断地传出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磁上,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 秋天天高气爽。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头,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想逗逗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响着:“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赞美这个弹琴的人。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大伙儿都在生起炉子的温

12、暖的家里。长长的街上,遇不到一个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愉快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日子过得飞快,不是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的一年了吧,仿佛这丁丁冬冬的琴声一直在耳朵旁边响着,从来没有停过。 “谁在弹琴呢?”我非常想知道他,并且想见一见他。 有一天,一位音乐界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那晚上,唱歌的,演奏的,都是好手,每次的掌声都如夏季的雷阵雨。到了最后一个节目,是钢琴独奏。一个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首曲子弹完,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 我疑惑起来,这琴声那样的优美、轻松、快活,有股甜味儿,却又是那么熟

13、悉,“难道就是她?” 事情真凑巧。不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这熟悉的琴声。就踏着“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节拍,走的真轻快。忽然琴声陡的停住了,我抬头一看,才发觉快走到家门口了。在对面高楼的楼门口,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乎见过一面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正扶着一位头发已经全白的、臂弯里夹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走出来。 我一愣。“原来就是她!” 我才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地又响起来了,传进我的耳鼓,灌注到我的心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练习一、写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句

14、子在文章的最后出现? 二、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用_画出短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作者写四个季节的变化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2)用“”画出短文中描写雨点、月亮和星星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写雨点、月亮和星星?想一想,这种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赞美的是弹琴的小姑娘,但是作者却一直在说“我”的感受,而且只是说琴声的美妙,一点都没提到小姑娘练琴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三、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在文中总共出现了七次,就连结尾也写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又属于哪种修辞方法呢?有什么作用呢? 五、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巩固练习病人每一天下

15、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A(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照样很多

16、,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说:“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

17、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合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B(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出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8、。 电梯内剩下的十多个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1、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对她进行描述,而是精心安排了四个电梯里的场景来刻画她的形象,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并请概括四个场景。 2、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真正的病人是她吗?如果不是,又是哪些人呢? 3、续写结尾,50字以内。 阅读答案一、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乎见过一面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为了表明,这个小姑娘正是作者在前文指出的,那场音乐会上的小姑娘。也就是说,小姑娘的勤奋好学有了好的结果。二、(1)季节变化告诉读者:小姑娘刻苦练习钢琴,无论春夏秋冬,气候寒暑,从不间断。(2)写雨点、月亮和星星:侧面烘托轻声的美妙

19、和小姑娘学琴的认真刻苦。好处是形象,动人(3)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我”的感受,从“我”的角度,以他人为线索,突出小姑娘的勤劳苦练;四季从未间断的琴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四季中人们的表现与小姑娘的对比,反衬除小姑娘的锲而不舍。这样,人物形象更加地生动、鲜明,深入人心。三、分段略。1、“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到好听的琴声。2、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描写有没的琴声,突出弹琴人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由衷地钦佩。3、“我”认识了弹琴的小姑娘,并虔诚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她。四、反复的修辞。原因:第一,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比较生动。第二,正是这琴声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它可以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探讨原因,使文章自然衔接。第三,首尾呼应。五、1、 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不下去,她主动从中间挤了出去,等下一趟。 农民大伯要去7楼却上错了双层停的电梯,她主动把他送到了单层停的电梯 主动告诉不清楚口腔病房在哪的小伙子楼层和方向。一个姑娘下电梯的时候丢掉了一支玫瑰,她捡起了玫瑰并追出电梯送还给她。2、设置悬念,使人想一想真正的病人是谁,真正的“病人”是那些自私自利,把别人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当作是有病的人。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