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的设计说明教学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以“美读吟诵,体验感悟”作为设计理念,以读导学,以写体悟。因为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完美的实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文实践方式。这样也尊重和适应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学魅力、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七年级学生的朗读还停留在小学时的唱读模式上,而且这些90后的孩子思想感悟上还比较幼稚,对母爱的关注也不够,觉得母亲为自己流汗、操心是天经地义的。加上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许多学生在校住读,第一次离家,难免想念父母;还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难得与
2、父母见上一面。借着学校和社会正在进行“感恩教育”之机,我就想以这节课为依托,在训练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切实体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发现和感受母爱。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现代诗,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分析诗歌的语言内涵,而是重在训练朗读的技巧,通过听说读写唱去感知诗歌的情感,并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进行延伸学习,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亲情。教材选择及特点:纸船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七年级上册是根据关注学生成长生活的内容编排的。本单元是以情感的涟漪为主题,单元目标中要求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和圈点批注的方法。有手足情、亲情、友情、思
3、乡情等,纸船和母亲都是表现母爱的现代诗,纸船也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中“母爱”的深刻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本课特点和优势:本节课从学生叠纸船的经历入手,通过听说读写唱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了情感教育,实现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顺利地实现了三个学习任务:深情的朗诵、细腻的感受、诗意的仿写。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自己寻找身边的母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后自己上网搜索歌曲,学生兴趣很高,气氛也很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课的教法与学法选择:1、情景设置法:利用音乐、画面设置相关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更
4、好地理解诗歌情感。2、切身体验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情感。3、圈点勾画和批注: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4、诵读法:以读导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和情感美。5、学导式讨论法:指导学习与自主解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品读诗歌的一些步骤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情感。6、分组讨论探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双向互动,从而实现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与收获。课件说明: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2003和Flash动画制作,容易掌握,又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素材资源丰富,在不同的人手中可以有不同的演示方式。缺点是交互性差了一些,主要还是老师利用课件指导
5、学生学习,而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托物抒情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并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1、 继续学习并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间至深亲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托物抒情手法的运用,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亲情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回眸童年,激趣导入以“纸船”图片及学生自己叠纸船的经历导入。你们知道吗,这小小的纸船曾
6、经承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你们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对于母亲的给予和付出,觉得只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必须远离母亲独自去生活时,你们会想妈妈吗?(联系住宿生)如果想了,如何排遣思念之情呢?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在她大学毕业以后,荣幸地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完成学业,她离开了亲爱的祖国,远离了疼爱她的父母,独自背上了行囊,登上了远走大洋彼岸的油轮。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难以遏制对母亲的思念,于是写下了一首诗纸船寄母亲。她就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今天,就让我们乘着冰心的小船,划着记忆的桨,感受那纸船寄母亲的脉脉深情。【展示课
7、题,作者】二、走近冰心,认识冰心 1、学生随意介绍搜集的有关冰心的情况后,教师补充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的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她的三个支柱是母爱、童真、自然,她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2、背景介绍【屏幕显示】三、走进作品,朗诵感受(一)读出画面听录音,想象你所眼前出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每人一两句,再全班交流)(二)读懂诗意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作者深情的倾诉,走进冰心的心灵世界,随她一同飘洋过海,感受那份赤子情怀。学生听读,自读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1、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你
8、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诗歌常常通过一种具体事物表达情感,这种事物被称为物象。诗人是借助什么具体物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引出托物抒情)3、全诗共三节,围绕纸船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小组合作交流后概括)4、诗中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情感?请在书上圈点勾画并简要批注。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三)读出诗情对于诗歌,我们主要通过朗读来体悟情感。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歌?(可在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思考)1、你认为这首思念母亲的诗作应读得深沉还是高昂?2、这首诗应读得急骤还是舒缓?3、刚才我们找到了表达诗人思念之深的词语,这些词语应重读还是轻读?(分小
9、组自读交流,划分节奏及标出重读)4、我们要读活一首诗,与作者心曲相映,还缺乏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感情)5、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然后选代表,单独读,同学互相评议,全体同学齐读。教师点拨小结,鼓励优点,提出建议:用心读,用心感受,你便能自然进入诗歌情境,领悟诗人情感。四、我配乐,我朗诵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表演,注意节奏、重读、情感的把握。(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配乐)五、我展示,我快乐纸船这首诗歌是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1、仿写小 时 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长 大 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
10、意绵绵。寒 冬 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 天 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里(时),母爱 在 里, 着它, 。(提示:母爱又何尝只是“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上学后,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深夜里,母爱渗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香喷喷。干渴时,母爱冲在牛奶里,喝着它,乐呵呵。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离家时,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 这就是诗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
11、看母爱,每个人的体验皆不同。2、课后拓展借一种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 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六、课外自选活动“爱心回报”怡情写可仿照诗人的写法写一、二句表达母爱的小诗。唱可唱首与诗人感情相类似的歌。 (可上网搜索: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周杰伦听妈妈的话、满文军懂你)画可以画一幅画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做可折一只纸船或纸鹤,写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七、教师小结:同学们,诗歌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老师感动于你们在此播种的爱。最后,老师也送大家一节短诗: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束温柔的烛光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们挚爱的周老师用爱和诗意为你点亮的 学途漫漫,求它闪亮你们别样的青
12、春年华教学反思:在诵读中体悟深情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完美的实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文实践方式。在这节课上,顺利地实现了三个学习任务:深情的朗诵、细腻的感受、诗意的仿写。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当是深情的朗诵,它是后两个任务实现的前提。1、在情感中体验学习新诗教学时,我明确了在朗读中感受、在想象中感悟,在于诗人的对话中体验情感的方针,读懂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填补诗中的空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多读多说多体验。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诗歌本身的凝练性和跳跃性给读者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读者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因此,读诗也是一
13、个在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是的意象并大胆想象、合理猜测,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只要不偏离整首诗的主题,都给予了肯定和赞扬。3、结合学生切身体会把听说读唱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母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兴致非常高,气氛也很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很好地进行了情感的渗透教育。只是在朗读、仿写时,学生都很踊跃,表现欲都很强,现有课件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再就是朗读和仿写展示是,原打算让学生自己配乐、录音等,又担心这样会不会上成了信息课,这也是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14、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教 学 体 会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实话,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我原先只是简单地以为就是把课件运用到语数外、理化或综合课等其他学科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兴趣或辅助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以就是为主体的。现在才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来营造一种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15、,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提法和做法:(1)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包括课堂讲授模式和网络交互式,是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集体学习为主。(2)协作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去共同完成某一任务。(3)网络探究学习模式就是给出研究课题或任务,学生部分或全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完成任务。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科就是赢具备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熟练各种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保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4、如何将学生信息技术课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语文教学:学生掌握了电子文档的使用,网上资源的查询与下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上网查找资料图片和音乐,进行诗配乐、配画、录音试听自己的朗读效果等。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广义的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等。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知识更多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并通过教学软件、网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学校,还可以朝着校外、网络发展,如学校各项活动、旅游、艺术节、社会热点、网络资源等整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把学生能够把握的学校、家庭、社会的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整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