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5009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设计的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第一章 环境设计的概念环境设计的内涵非常广泛。它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成果。自然环境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无机界与有机界;人工环境是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改造,建成的物质实体,构成次生的人造景观;社会环境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政治、宗教、文化等,并构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而环境设计就是围绕三者进行的设计与再设计。1 1环境设计的基本含义现代人类所处的建筑和人造因素的环境,已经不是他们理想的生存空间的全部,人们根据自己的有限的认识和需求对客观环境做一些尽可能的调整,也就是对环境的再设计,它必须以人为

2、中心,对人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和最适化的协调。人是环境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表现为回归自然、尊重文化、高享受和高情调的多样性、自娱性与个性化的趋向。营造一个从精神带物质都理想的空间是当代人新的需求,设计的过程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环境设计是指对构成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美化和系统构思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艺术设计是贯穿其中的全面的整体的设计。所以环境设计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就是用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环境设计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实现着人们对其生存条件有着不断改善的理想。12 环境设计始于

3、人的需求在马斯洛的理论中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是社会的人需要不断满足的精神需求。人在追求理想中生存,从谋生到乐生,理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总是向着社会文明和自我实现的更高台阶迈进。1.2.1 环境设计的目标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学院是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包豪斯是个译名,在德语中没有这个词,是格罗皮乌斯自创的,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故而包豪斯从字面上讲就是

4、造房子的意思,做为专有名词它是指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它对世界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包豪斯设计思想中有一个亮点:“设计的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设计因以人为本,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环境设计的目标,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质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和谐、相互协调。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它们诸多因素和组合的复杂形式使环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态。如图,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除了体现在独立的单个物体的品质创造以外,还要把握这个设计个体与其他物体的协调关系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物体

5、的存在与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的,互相依存与补充的整体。另外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也要把它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创造新的物质来引导人们的需求。1.2.2 人对于环境的创造性作用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本质就在于创造。通过环境设计,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给人们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而美好的室外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活动的田地,也加强了人际空间的参与与交往。如市民广场,公园等。书本图是高迪作品,它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大量的马赛克拼贴,色彩也很艳丽。位于古埃尔公园广场上瓷座椅,椅背由不规则的马赛克和从城里拉来的废磁片拼贴而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典型的变废为宝。人对与

6、环境的创造性作用具有双重属性,在共同建构的整体系统中实现着微妙的平衡。如现代主义本着“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原则为世界创造了数以万计的集合形产品与建筑,它所标榜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带来的异化现象,打破了人类追求物质与精神互为平衡的要求,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排斥、抵触和失落的情绪。而人类与身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等因素的关隘,促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和风格的诞生,也就是后现代主义。说明设计自身受到社会环境条件及人类精神需求的影响实现着微妙的平衡,这也是设计目的顺应时代特征的变化形式。1.2.3 人环境的优化与协调建筑与环境是同步发展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城市现代化是环境的依托和背景;

7、现代人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与服务对象;现代环境则是植根于这种以人为主体的土壤中的社会文化的产物。现代社会由漫长的农业社会转向大工业社会,进而走向后工业信息社会。时代背景、社会气质、文化熏陶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属于信息社会的当代人,日益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秩序化、条理化的生活环境,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趋向发展,生活方式从谋生型向娱乐性方向转换;随着交通、信息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神话中的“千里眼” 、“顺风耳”和“腾云架雾”已经成为现实。信息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市场经济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求新求异,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自由。然而,在人与现

8、代环境的接触中,也不时产生负面作用。如人与人之间面孔生疏,认同感下降;交通拥挤,噪音嘲杂,工作节奏加快,易于疲劳并容易产生孤独感;人与自然被众多建筑物所隔离;城市现代化带来的污染与小区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安全和稳定感。另外由于阶层距离的增大,高技术(High-tech)和高情感(High-touch)的矛盾加剧,家庭经济结构和生活观念改变,往往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有赖于社会与环境的调节。环境艺术设计应跟随着时代步伐,对现代空间不断作出协调,适应与优化处理,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多样的综合效应,并形成多种趋向。1 回归自然当今时代,聚居环境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日益加剧,地球上原有的生态环境被城市

9、、工业区、高速公路侵蚀和分割着,人类在享有创造带来的便利时,也受到了和自然日益隔离而引发的伤害。面对这些,人们自然对生态环境有着无比的眷念,特别是长期生活、工作在室内的人,更渴望周围有着充满生机的景致。现代城市中充满人造的硬质景观,虽然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但缺乏过去与生态相处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如何通过融合、嵌入、浓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使人们从有限的天地中领略到无限的愉悦与自由,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的大课题。回归自然是身居闹市的人们由于久处于纷繁环境中的困惑,从而产生出一种惰性以及求异求变的逆反心理,希望置身于村野中回避

10、“纷繁”,这是一种心理互补的反应力,同时也是一种生物群落与环境相处取得生态平衡的需求。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质朴平和的关系,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岁月中,无工业废物、无大气污染,称为第一生态环境中的人与自然;二是人与自然的远离,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亲手毁坏了自然环境;三是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当代,人们开始追求用现代手段实现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把楼盘的名字都命为“xx庄园” 、“xx小镇” 、“xx花园”等,把生态、靠山临水等作为亮点来迎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心理。2 复归历史古人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说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很注重

11、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如图纪念地的环境设计,旨在弘扬精粹,探寻历史的文化沉淀。南京的雨花台,大屠杀纪念馆的环境设计。在设计史上也有很多复归历史的例子,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意大利语,再生或复兴的意思,即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一种以人为本并以理性取代神权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上,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抛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体现和谐和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设计运动是一批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民主思想而发起的。诗人和

12、艺术家莫里斯是这场运动的先驱,他提倡艺术化的手工制品,反对机器的产品,强调古趣等,这也是人们对历史反思的结果。再次,人们本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以为然,这是一种逆反心理与互补心理的体现。如现代人们热衷收藏古董,去古迹游玩,用符号来仿古,修复古迹等。3 高情感、高享受在现代生活中,到处充斥着高节奏,高效率和竞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人们在经济上富裕了,同时也使人际关系变的冷漠,精神世界比较虚幻。所以就需要丰富的娱乐生活来补充,而环境艺术则是“补偿”这种理想的精神世界的载体。人们需要在精神生活方面追求一种健康向上、愉悦和富有人情味的文化环境,这不仅是情感的高要求,也是一种调节疲劳

13、、提高创造力、增强健康的需要。因此要求环境能体现个性化、自娱性、多样化的趋向。单一的格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要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并用,身体力行,利用高科技来延伸自己的感官,增加刺激与心理感受。13 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环境设计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它主要包括功能要素、形式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四个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要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因为它们相互渗透,共处于一个整体中。1.3.1 环境设计的功能要素功能,是指环境设计中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赋予环境的各种效用性能。功能要素包括实用功能、认知功能、象征功能和审美功能。实用功能是环境设计目标与人的需求目标相一致的物质能量,也称物质功

14、能。如在室内设计中的顶棚装饰,可以采用以木质为主体加工精良的饰面;也可以采用轻钢龙骨为主体的金属吊顶。所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装修技术要求也不相同。把适应于某种用途的材料、技术和结构等因素选择出来,是完成实用功能的第一步。因此,实用功能作为功能因素的基本内容,是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产生的基础。认知功能是指由构筑物的外在形式所实现的一种精神功能。通过人的各种器官接受来自各种信息刺激,形成整体知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或表象。表象是通过空间结构框架,功能使用和具有典型特征的建筑符号所表示的内涵。因此,认知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依靠实用功能所传递的足够信息。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人对设计环境的识别和由此

15、确定的心理定向,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对物的判断和行为。象征功能是认知功能体现深层心理的反映,提示这种内涵所具有的某种象征、隐喻或暗示的内容,也包含着环境设计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和伦理观念,是象征符号形成和运用的结果。如酒店装修的品质可以看出它的档次,从一个人的衣着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地位和修养等。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注入其中,赋予环境一定的社会属性意义。审美功能是指环境设计的构成形式所引起的人的一种美感品赏。使人对设计形式产生美的感受,是环境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高级精神功能因素。人的审美认识除来自于环境设计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艺术美的直接感受外,更注重直接感官之外的深层内涵,强调意境美和

16、韵律美;中国人特别讲究含蓄、朦胧、虚空、模糊等,成为独特的审美理想。这些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都有响应的投射。在苏州园林中蕴涵了众多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如道法自然、气韵生动、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等。而在西方园林中讲究几何关系和轴线对称。如图非常规整,通过有计划种植的林木和修剪植物来描绘花园的轮廓和不同的形状。尺度上也非常大反映帝王的尊严和荣耀。由此也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采取包容的态度,扬长避短。1.3.2 环境设计的形式要素环境设计的形式要素是指可以通过直觉体验到的环境所具有的外在造型的色彩、形态、肌理、尺度、方位和表情等方面的构成因素。形态是指物体的外在造型,即物体在空间中所占据的轮廓形象

17、。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点、线、面、体是构成形态的基本因素。形态可以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两种类型。具象形态是指实际空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形态,是可以凭感官和知觉直接接触和感知到的。而抽象形态都是经过人为的主观思考凝练而成的,人工成为很强。形态的创造离不开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并用一定的美学法则如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变化与统一等手法。不同的材料传递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木材通过手工加工工艺可产生朴拙亲切的感觉,正方体和直线构成的几何抽象形态与金属材料光洁能传达出环境空间冷静、理性的视觉印象。色彩是形体外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的照射,由于物体性质的差异,对

18、光的反射,吸收状况不同,则产生千差万别的颜色,大体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无彩色系指黑色白色灰色;有彩色系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它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也是色彩的三属性。将三者进行科学的排列组织便形成了色彩体系,也称为色立体。在国际上常用的是蒙塞尔色系和奥斯特瓦德色系。有了这个色彩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提高对色彩的使用和管理的效率。色彩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尺度感这些物理属性,设计师要根据色彩对人的心理反映来进行设计。肌理是指环境设计中人对物体表面的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认为肌理和质感同义。肌理作为环境形象的外在形式之一,一方面作为材料的外在特征被

19、人感知,另一方面也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去创造新的肌理效果。由于材料的性质不同,肌理可以分为自然材料肌理和人工材料肌理两大类。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藤制品给人亲切的美感。人工材料如塑料,板材,金属,皮革等,肌理可以模仿自然物,也可以创造很独特的肌理美。肌理的产生离不开加工技术的作用,不同手段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书铝合金材料,如果采用不同的工艺可以产生不同的纹理。1.3.3 环境设计的技术要素环境设计中的技术要素,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在环境设计的系统工程中,技术含量与艺术含量是决定设计价值与品位的两个重要方面。环境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有了想法的设计

20、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才能表现出来,技术要素也是环境设计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1.3.4 环境设计的经济要素经济要素指贯穿于环境设计全过程的经济内容和效益体系。14 环境设计的特征环境是指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不是单一因素。它对人的影响也是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对环境的感受也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反映。141 环境设计的综合特性环境是由自然的与人文的,有机的与无机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各种复杂因素构成的。由于环境的多因素,设计构思时要综合的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它体现在多种效益的一体化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偏重于环境所起到的人的精神方面、社会安定与安全方面的效益;经济效益偏

21、重于用经济杠杆衡量经济价值的高低,经济效益等方面;环境效益则偏重于生态,保护,防污染,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这三者不能孤立存在,互为因果统一在环境设计中。其二体现在生态价值上,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场所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优化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而现代环境的现状有很多问题,极大地损伤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的质量首先要有利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三环境设计还要具有文化内涵。环境是人的情绪与情感的调节器,充满生活情趣的环境可以使人愉悦,在情感上得到愉快与满足,而一个较差的环境,则使人产生厌倦和回避的感受。所以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是一种创造和被创造的关系,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对人又有暗示的

22、作用,使人在环境的熏陶下被塑造。因此,环境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成分,如环境的气氛,社会风情,民俗等,使人与环境产生情感的交流,从环境中得到有意义的启迪。1.4.2 环境艺术是独特的空间艺术环境艺术是独特的空间艺术,在日本庭院设计中常采用“扒沙”再造自然江河来模拟自然,它可以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效果,它包括自然空间与人造空间。自然空间是自然形成的大空间如高山,海洋等。人造空间是人们在自然空间中的再创造。这种人工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空间又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空间限定 室外空间具有广延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在时间上表现为步移景异,还有季相,时相的变化。而室内空间具有鲜明的空间限定和时间序列,这也成

23、为室内设计空间体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室内界面体现在地面,墙面,顶棚和柱梁四种形态。在环境设计中,只有对环境加以有目的性的限定,设计才具有实际意义。从这个概念出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就是研究各类环境中静态实体,动态虚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审美取向。由界面围合的内部空间,常常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空间序列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时空中体现出一系列的过程,静止只是相对和暂时的,例如看电影,先要了解电影广告,进而去买票,然后在电影开演前略加休息或做其他准备活动(买小吃,上厕所等),最后观看(这时就相对静止)。看完后由后门或旁门疏散,看电影这个活动就基本结束。建筑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绘画,雕塑就在于人

24、们可以进入它的内部去欣赏,去使用,可以随着位置的移动和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不同部位的内部空间而产生不同感受的视觉效果。空间序列的全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始阶段(也就是序列的开端),过渡阶段(是起始后的承接阶段,又是出现高潮阶段的前奏),高潮阶段(是全序列的中心,也是序列艺术最高体现,是设计的核心),终结阶段(由高潮回复到平静,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对高潮的追思和联想,耐人寻味)。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对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的享受。动态空间 动静结合是一种生理规律和活动规律,动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静”也没有所谓的“动”。静态空间一般说来形式比较稳定,动态空间又称流动空间,并不局限于人和物产生相对位移,还包括视觉对象多表现的一种力的倾向性运动,一种势态。如汀步,尖塔式的造型都给人一种张力和动势。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