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9498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课 唐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致内涵,学会运用名句。2、能够背诵、默写这四首诗歌。教学重点1、体会浪漫主义诗风与现实主义诗风的不同。2、理解雁门太守行的诗意,把握观刈麦的主旨,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具: 幻灯片,多媒体等。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目的要求: 1 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 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朗读诗歌导入。(2) 由李白的身世导入。

2、二、 学生齐读全诗。 三、 讲解诗歌: 1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 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3 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四、 小结: 六、作业:写写学习名句的作用运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境再写一段话,来重新表达这个内容。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学习望岳一、导入。 由背景导入。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3、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问: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

4、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第三课时学习观刈麦1、作者作品简介: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

5、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刈:收割。 2理解诗句,整体感知。3、分析梳理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

6、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4、写作特点 (1)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

7、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2)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5、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学习雁门太守行1、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

8、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3讲解字词。 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4理解重点句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此开头,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作业:背诵其他唐诗。开展诗歌比赛活动,看谁背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