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吆喝》(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9297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吆喝》(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吆喝》(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课 吆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2.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虽然逝去的童年已不可追回,但是这些事物却唤回了我们对于过去时光的美好记忆。[板书:记忆] 那么一座城市的记忆又可以留存在哪里呢?比如说北京这座有着悠久的岁月积淀的城市,你可以从哪些东西中找到这座城市的记忆,读到它的历史?(北京胡同、故宫、长城、四合院、京白……)是的,正是这一块块秦砖汉瓦,这一座座小院胡同共同构筑起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让它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萧乾,去聆听发自北京这座城市记忆深处的声音——吆喝。 课堂实录 一、 读课文、赏吆喝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品析本文的内容】 ①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 A、现在,就让我们也一起来品一品、读一读这老北京的吆喝吧。刚才同学们说到吆喝的目的是什么?(吸引顾客)那么大家觉得哪一句吆喝,让你觉得最形象生动,听了就忍不住要去光顾他的生意? B、小吆喝中有大讲究,还真是趣味无穷呢。这些诱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读出来的,他们是……(唱出来的!)可不,想唱好还真不容易,他们是怎么唱的? C、现在,就让我们试着来“原音重现”,在吆喝中感受老北京浓浓的京味儿!(播放老北京吆喝“卖金鱼儿”) ——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此时在你听来,这吆喝是什么?(声乐的艺术)虽然他们的表演不像舞台上的艺术家一样高雅,可是却展现了老北京浓浓的民俗风情。品读吆喝,就是品读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板书:民俗风情] 正是这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北京有了区别于别的城市的气质与面貌。 ②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   A、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又是一群什么样人呢?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么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生活艰辛)他们这么艰辛,收入怎么样?(收入微薄) B、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载。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然而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第六段这个特写镜头,走进吆喝人的心灵世界。 这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一个人物,我们一齐朗读第六段,看看这个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齐读第六段)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吆喝人?(从“皮要薄,馅要大”可以看出一个老北京人的真诚、实在。) 是啊,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他们不失诚信,把吆喝声喊得那么嘹亮动听,从中你还能读出什么? (对生活的热爱。面对生活的困难不低头。乐观。) ——在这些底层生意人中,拥有这种质朴诚信热情乐观生活态度的决不只是一个人,你看卖柿人自得其乐,卖硬面饽饽的质朴厚道,就是生活没有着落的乞丐也能用一种轻松的自嘲来面对生活的困窘。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儿、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决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决不单单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作家萧乾曾这样说:“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他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齐读) ——品读吆喝,我们不仅读出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更读出了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 [板书:生活态度]正是这一切共同筑就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所以说这平凡的吆喝正是老北京最鲜活的记忆!   二、语言赏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 语言赏析 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 【交流点拨】 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1)运用轻声:吆喝 (2)有儿化音:词儿、皮儿、馅儿 (3)方言词语:饽饽、蛤蟆骨朵儿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交流点拨】①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②“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 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③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 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 1.请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交流点拨】要珍惜日渐稀少的传统文化,留着一些传统文化也就留着一些民族的记忆。不要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无根的存在,孤悬在没有记忆的现在。珍惜传统就是珍惜我们自己。 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一个不会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情趣的人,他的生活将会变成一种漫长的苦役。我们要用智慧的热情去拯救生活的苍白。 2.这篇文章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课堂小结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有一点点地惋惜。 布置作业 搜集、记录我们当地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板书设计 吆喝 从早到晚:早晚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吆喝的内容 →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轻声、儿化、方言 声调 →情感:追忆往昔生活。 音韵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