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二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
3、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四、精读课文,准确翻译。五、品读课文,领会深意。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4、自己的品德。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注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2、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用“我从文中_句中,读出了诸葛亮是一个_的人”。我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读出诸葛亮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人生目标的人。我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读出诸葛亮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从“险躁则不能治性”中,读出诸葛亮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空城计、草船借箭)我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出诸葛亮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
5、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齐读原句)明确: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
6、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六、课堂小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七、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