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7815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12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4.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有几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你知道都是谁吗?对。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等,他们之中有一位在领奖时用中文来演讲,是谁,你知道吗?他就是丁肇中。由此可见丁先生对

2、祖国的热爱。不仅如此,丁肇中还向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以鼓励和教育我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份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发现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

3、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三、朗读课文,正音正字。1.会读会写下列生字。肇(zh鄌)埋没(m颍葆澹醤g hu醤g)2.能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致,推及;知,认识。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泛指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

4、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3.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四、理顺文章结构。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五、研读文章。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

5、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作者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讲“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一样。

6、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5.第4自然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说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6.作者认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7.第8自然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说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地观察。8.文章第9自然段讲的是什么道理?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

7、有一个适当的目标。9.丁肇中先生忧虑中国学生的哪些现状?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10.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举自己个人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个人的经验说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12.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六、体会写作特点。这篇文章

8、简洁通俗,深入浅出。除了语言通俗明白外,行文结构灵活,说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说理方法:1.引用古语。如: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含义。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表现了从古至今对哲学思想的探究。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3.运用对比。例如:把中国传统教育和今天科学进展新的知识形成鲜明对比。七、小结。这篇说理文章思路清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也启迪了我们的智慧。学习了本文后我们要更有意识地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会实践、不断创新的人才。八、布置作业。以怎样做个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东北师大附中王江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