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1.掌握文中生字词语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4.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1.划分层次,运用对比的形式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感情基调,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1.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学会在错误面前自我反思、自我纠错。【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
2、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难点】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理解感情基调,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第课时1.掌握文中生字词语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划分层次,运用对比的形式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4.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划分层次,运用对比的形式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难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导入初读印象跳读感知细读探究探读分析导入一:点题型设计意图直接点明三只猫给“我”带来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对文本有
3、个大致了解;然后带着好奇心再读课文,学生会倍感兴味盎然。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和人一样,每只猫都会有各自不相同的性格。作者的家里就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导入二:图文型设计意图由图片中的猫引出本文课题,增加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漂亮吗?可爱不?喜不喜欢?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啊!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伤。导入三:故事型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猫的故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
4、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猫,是一种温顺、活泼的动物,非常讨人喜欢,你能否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猫的了解。【播放猫的图片。】那么,郑振铎先生和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小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一、扫清障碍,初读印象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预习,告知学生相关信息,帮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其顺读课文铺垫基础。(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惩戒()答案slngsngyngchngqunchng2.解释下列词语。(1)怂恿:(
5、2)怅然:(3)蜷伏:(4)惩戒:(5)畏罪潜逃:(6)妄下断语:答案(1)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3)弯着身体卧着。(4)通过处罚来警戒。(5)犯罪后因为害怕惩罚偷偷逃跑。(6)指轻易下结论。(二)师生交流作者和背景信息,为顺读课文打基础。1.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笔名西谛,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等。2.背景信息。这篇文章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即使对不会说话的
6、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三)交流初读感受。【学生在组内随意交流读后感受,然后教师指名回答,不作任何评价。】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什么道理?或发现了什么?二、跳读课文,感知文本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跳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表格形式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让学生对三只猫的经历一目了然,起到对比阅读的效果。跳读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并且用笔勾画出重要内容。要做的事:根据表格要求,在课文中用横线标注出三只小猫的相关信息。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7、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送的蜷伏在家门口外形花白黄色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性情很活泼更活泼,更有趣忧郁、懒惰家人平时对它的态度喜欢喜欢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结局死亡丢失死亡小猫结局对“我”家的影响难过、酸辛愤恨、诅骂、怅然难过、良心受伤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组织学生细读课文,探究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寻读、连读、比读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快速阅读其中某一段落或语句,在这些语句中找寻答案。在不断找寻、对比中,让学生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状况。】1.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1)“它便扑过来抢,又
8、扑过去抢。”明确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作和情态。(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明确写出小猫随着蝴蝶的飞舞而伺机捕捉的样子。(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明确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自然段)。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
9、只猫咬死的?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4.“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明确目不转睛地看。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什么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不准确。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被
10、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四、探读课文,分析案例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分析案例”的形式,鼓励学生探究阅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找寻要点的准确性。是的,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是最难过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看看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难过。齐读第153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案例分析:【围绕问题提示,找到相应语句,探究文本内容。】1.案发现场情况。明确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2.犯罪嫌疑人。明确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
11、的可能性。明确(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明确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以为惩戒得还不够。5.事实真相。明确鸟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课外找找郑振铎先生的其他文本,如海燕家庭的故事,了解郑振铎先生。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