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 教 学 设 计 课题行道树主备人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行道树的高贵品质3情感与价值目标:理解奉献精神 做有奉献精神的人重点理解主旨难点理解、感受奉献精神 教学教师准备书、教参学生准备书 教 学 过 程自备补充集备补充一、 导语同学们,当你迎着朝阳驱车在公路上的时候,当你精神饱满走在校园大道上的时候,当你依偎着父母散步在大路上的时候,你有没有特别去关注过路旁的那一列列大树呢?他们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那么在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的张晓风的眼中行道树又具有怎样的特殊含义呢补充: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
2、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思考:a行道树的家在哪?为什么样要立在城市的飞尘中?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 明确: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
3、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从事“神圣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明确: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明确: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三研讨赏析 1、词: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
4、堕落”? 中“堕落的意思?2理解力句子:“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行道树为什么“忧愁”,表现在哪里?行道树为什么“快乐”,表现在哪里?(合作学习)忧愁的是:A、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B、城市的污染,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自己又无力改变;C、不被人理解。快乐的是:A、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B、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而快乐。3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象征、以小见大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
5、学习感受。 1.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七作业必做:日记以路灯为题目仿写课文。 选做:摘抄阅读张晓风的其他散文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张晓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赞扬奉献精神的,行道树也象征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板书设计行道树 张晓风神圣 痛苦 深沉 行道树 原始森林同伴(奉献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中的市民课后反思围绕本课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散文,对于散文的写法,对于文中的一些句子还是不理解,要教给学生方法以,不盲目追进度,让学生真正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