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论语八则(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选言含义。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起这些话,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
2、切感,可谓妇孺皆知。它们出自已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电子幻灯,展现孔子画像和论语书影,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图)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
3、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5.师生齐读。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三、默读理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绝对安静。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四、讲解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1
4、)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了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
5、,体验孤独的乐趣。(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孔子说这番话时脸上应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得的神态。(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可选择“知道,懂得”,前面的几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理解为“这才是真的知道了”是顺理成章的。)(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课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
6、。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对学生而言,“传不习乎”是每天需要自省的一项,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对“朋友之信”的理解常显得简单,应注意建立更高层次的朋友之信,把它变成共同健康成长的约定。)(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
7、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以律己的生活态度。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
8、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五、背诵感悟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六、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阅读课后“积累”,搜集整理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十则,做成读书卡片,有条件的可做成电子幻灯。写明原句、原意和现在的意思。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为学:学而时习有朋远来不知不愠学而思之不知亦智好
9、之乐之修身:一日三省谋事而忠交友而信患不知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将满载而归。二、学生展示1.学生分小组展示。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整理。三、教师补充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2.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成语,准备如下: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是可忍,孰不可忍:“是
10、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美极了,而且好极了。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举一反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
11、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不怨恨天,不责备人
12、,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四、课后作业1.整理补充论语成语积累,继续制作读书卡片。2.课后“积累”第三项。五、板书设计按学生发言情况板书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