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数据的收集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事都是以数据来说话;3、初步了解频数、频率与实验总次数的关系;4、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5、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分析:重点:(1)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整理;(2)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据;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教学设想: 教与学的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这一节的内容是“数据的收集”。教材希望通过“推荐候选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到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世界的问题中
2、是有用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跳出“确定性数学”的圈了,提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这一重要区别,帮助学生们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并在分析数据中,明确数据有“好”、“坏”之分,但在教学中应多宣传人们利用数据作出合理决策的例子。对于教材中的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在今后的概率和统计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但在本节中仅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其他的性质安排中第二节,所以在本节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尚未给出的知识点,使他们品尝发现带来的快乐。二、新课拆析:1、知识设疑:从我们身边中的事说起,(1)中共中央刚召开“十六大”,“十六大”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吗?这样的产生合理吗?(2)你们最喜欢哪一个频道的电视节目?(3)
3、班里关有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学?(4)你知道班级中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吗? 对于上面种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得到结果?2、知识形成:(1)数据有用吗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收集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对我们的生活是太重要啦,所以,收集数据有助于我们作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2)数据的收集 假如我们要选出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我们将会: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全班同学进行投票;第五步:记录结果唱票;第六步:得出结论统计,票数最多者当选。在
4、上面的推选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数据收集及分析整理的过程,即,明确调查问题数据的用途;确定调查对象数据收集的范围;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所采用的方法;展开调查数据收集;记录结果数据整理;得出结论数据分析; (3)频数、频率不妨假设,班级中进行民主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得票如下:被选人林天王地谢民唱票记录正正一正正正正正正正得票数111520得票名次621从上面的得票中,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全班同学的心目中,“谢民”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同学。在唱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谢民”出现的次数更频繁,为此我们有:概括: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
5、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三、巩固训练:1、在以上的选择的过程中, 每人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人的 ; 每人得票的步频率就是每人的 与 的比值。2、如果向上抛硬币10次,有2次出现正面,8次出现反面,则出现正面的频数是 ,出现反面的频数是 ;出现正面的频率是 ,出现反面的频率是 。3、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做“抛硬币”的游戏。把结果填入下表:抛掷结果10次20次50次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正面反面4、认真阅读书本186的“赢在哪里”与“谁是红楼梦的作者”并写出阅读心得。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另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有关频数、频率等知识点。五、家庭作业:188 A:exc1、2、5、6 B:exc3、4六、每日预题:1、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2、书本上有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