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黄河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
2、征。2、 运用材料和实验,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 利用“地上河”模拟实验,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呈现黄河岸边景观图以及孩子的疑问。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孩子似懂非懂,我对她却有着无限的敬仰,同时还有一丝不可释怀的牵挂。通过黄
3、河景观和对话,初步感知黄河的特点:河堤高,含沙量大。情境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河。自主学习“识黄河”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和长江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师: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展示黄河视频,通过视听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地图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结合板图中的数字代码,说出主要的地理事物,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对比黄河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分析水量不同的原因。观看黄河视频,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4、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铺路搭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形象展示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图片感悟“颂黄河”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迂回婉转,也有惊涛澎湃。为什么称她为“母亲河”?1.出示黄河上水源图片、水能图片、冲积平原图片、景观图片、上下五千年图片等,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奉献。师:合理利用这些贡献,能创造巨大的财富。2.了解水电站的分布。3. 体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黄河母亲的伟大。1.学生说黄河的贡献;2.欣赏图片,感悟黄河的奉献;3. 体会黄河母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伟大。让学
5、生体会黄河母亲伟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合作研讨“忧黄河”过渡:“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中华儿女黄河的无限深情,同时也有许多牵挂。1.出示图片,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2.通过材料“痛苦的回忆”展示“地上河”的危害。3.合作研讨:“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危害。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经下游淤积的过程,体会“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利用图示总结“地上河”形成的原因。4.出示材料,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5.微视频展示:凌汛及成因。1.读图了解“地上河”的特点。2.通过资料, “痛苦的回忆”感知“地上河”的危害。3.通过实验,观察黄河流经下游淤积的过程,说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6、4.利用资料,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观看微视频,体会理解凌汛及成因。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地上河”的特点,激发探究成因的欲望。通过实验,形象直观展示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过程,突破“地上河”的成因这一难点。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地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各河段的其他忧患。治黄河过渡:我们找到了“母亲河”的主要忧患,请大家出谋划策解忧患。出示表格,组织讨论各种忧患的解决措施。师:黄河上最大的忧患是“地上河”,而它形成的根源是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治黄先治沙”国家采取了科学可行的措施。展示图片了解“治沙”措施,体会祖国的伟大。汇报各种忧患的解决措施。看图片了解“治沙”措施,体会祖国的伟大。通过学生归纳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绘黄河”为学生准备黄河流域空白图,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我心中的黄河”。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绘制“我心中的黄河”并一词、一句“话说黄河”。借助空白图画出自己对黄河母亲奉献的赞美和对忧患的担忧和关心,表达自己保护黄河的责任感。【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