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1 轴对称(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下图,直线l垂直平分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新知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让学生用直尺量出AP1、AP2、BP1、BP2、…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会发现线段AP1=BP1,AP2=BP2,….
学生如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AP1与BP1,AP2与BP2 … 是重合的.即线段AP1=BP1,AP2=BP2,….所以可得到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这个性质.
如右图,直线l垂直于⊥AB,垂足为C,AC=CB,点P在l上,求证:PA=PB.
证明:∵ l⊥AB,
∴ ∠PCA=∠PCB.
又 AC=CB,PC=PC,
∴ △PCA≌△PCB(SAS).
∴ PA=PB.
2.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反用
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 是否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学生按照几何证明的一般步骤写出上题的过程,教师及时点评.
已知:如上图,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线段AB 的垂线PC,垂足为C.则∠PCA=∠PCB=90°.
在Rt△PCA和Rt△PCB中,
∵PA=PB,PC=PC,
∴Rt△PCA≌Rt△PCB(HL).
∴AC=BC.
又 PC⊥AB,
∴点P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3.画线段的垂线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思考后,师及时点评.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用尺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作法.
三、课堂小结
1.记住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反向应用.
2.能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反向定理.
3.会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一点作线段垂线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1第6、9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