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35818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惠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

2、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2、教学难点:(1)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生态系统的组成1、引导学生观看生态系统组成的有关影视资料与图片。2、组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生态系统中还应具有什

3、么条件?3、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有哪些?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4)作为分解者的细菌、真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作用是什么?4、观察图片,讨论、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生态系统中能否缺少某一组成成分?5、小结1、观看图片资料,思考。2、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及其环境的关系,并回答:(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4)还

4、要有各种生物和各种养料等物质。3、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1)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3)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费有机物。(4)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5)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等条件。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六、课堂练习一、选择题(把选项填在括号内的横线上)1下列术语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

5、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关系中(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4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 食草动物 异养生物 B自养生物 食草动物 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 食草动物 次级消费者 D自养生物 次级消费者 异养生物5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

6、速上升 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6在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分解者7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 A次级消费者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七、5分钟检测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A. 树木 B.杂草B. C.粮食作物 D.蘑菇2、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

7、.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A水份 B温度 C光照 D土壤5、读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示意简图,其中生产者字母能正确表示此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一项是()A. 图中的A表示分解者,B表示环境,C表示消费者CAB. 图中的A表示环境,B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C. 图中的A表示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环境BD. 图中的A表示消费者,B表示环境,C表示分解者答案:课堂练习答案(1、D;2、B;3、B;4、B;5、D;6、D;7、A;8、C)5分钟检测答案(1、D;2、B;3、A;4、B;5、B)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

8、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学习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尝试总结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概念。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4、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5、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特点。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2)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以及特点;(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2、教学难点:(1)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模式启发提问式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进入新课

9、1、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的范围有多大?(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2、引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1、认真思考,回答提问:(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2)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等。2、进入新课学习。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图,指导学生观察。2、

10、将讨论的问题提出,组织学生讨论:(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关系?(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认识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能否举例加以说明?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吃食物关系。(1)什么叫食物链?(2)连接方式:箭头的指向。4、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请同学们将草原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5、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所画的食物网。6、小结:食物

11、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7、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的小资料,认识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1、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图。2、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讨论并回答:(1)草原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2)吃与被吃的关系。(3)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吃与被吃的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认真听讲,在书上找问题答案:(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2)连接书上内容,前头指向捕食者。4、讨论:连接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之

12、间是有联系的。5、明确食物网的概念: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6、认识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7、阅读。第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1、从提问开始导入新课:(1)食物链的概念? (2)食物网的概念? (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意义? 2、过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传递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1、思考,回答问题:(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2)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3)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

13、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2、思考,进入新课学习。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展示水箱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1)水箱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2)、水箱中的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3)、水箱中各种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要的能量的?(4)、水箱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样关系?(5)、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在其中流动的?(6)、各种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动?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7页图237,分析回答所提的问题:(1)、能量的来源? (2)、能量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3)、在

14、能量流动过程当中,能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能量流动的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总结:能量在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中逐级递减,最后就形成了金字塔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1、仔细观察,认识其中各种生物的关系。2、充分讨论,并回答问题:(1)、看图回答(2)、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而生存。或通过人工喂给它们食物而维持生命活动。(3)、各种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的能量来源。(4)、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

15、被吃的食物关系。(5)、能量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之间流动。(6)、生物体不能将全部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因为一部分能量在流动。3、仔细看图,思考。(1)、太阳能(2)、沿着食物依次流动。(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能量逐级减少的变化,因为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而只有少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一般来说,一个环节只能将所有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4)、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使生物个体所贮存的能量愈少,那么生物体的数量也愈少。第3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2)、生态

16、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能量又是从什么途径流入生态各系统中的?(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怎样的特点。1、回顾所学内容,积极思考:(1)、绿色植物(生产者)(2)、能量来自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3)、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4)、具有单向性,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以此来认识绿色植物的作用,并讨论有关碳循环的问题:(1)、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生物,以什么方式进入生物体的? (2)、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3)、生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

17、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4)、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5)、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都来自于无机环境,它们是否也循环?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实现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得失。(1)、在你们小组所制作的生态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是什么?(2)按相同的方案制作的生态瓶,有的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而有的却不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为什么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中,生物能存活较长的时间? 1、仔细观察挂图,讨论:(1)、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的。动物

18、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这样含碳的有机物就进入了动物体内。(2)、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不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3)、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作用要产生二氧化碳,微生物的分解以及人类生产都要排放二氧化碳。这些都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4)、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碳是往还循环的,从而使环境中的碳物质含量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2、明确概念和意义。3、(1)、根据自己的制作回答。(2)、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阳光、空气等等。(3)、生态瓶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只要保证生态瓶的能量供应,维持其中

19、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就可以使其中的生物存活较长的时间。六、课堂练习: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_2、食物网是指_.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反映了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的_关系。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是_,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能量流动是沿着_依次流动的,其特点是_。5、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A.淀粉和二氧化碳 B.水和二氧化碳C.淀粉和氧 D.水和无机盐七、5分钟检测1.要构成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是( ) C. 水草和微生物 B.水草和浮游动物 D. 鱼和浮游植物 D.鱼和浮游动物2.农田中进行除草的目的是( ) A. 调节农

20、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B. 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 使农田更加美观3.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淤泥”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4.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B.湖泊中氧气不足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5.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C.破坏食物链 D.提高植物的结实率答案:课堂练习(1、捕食关系;食物链;2、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3、能量流动;网状;

21、4、太阳能;单向流动;食物链;逐级递减;5、C);5分钟检测(1、A;2、C;3、B;4、D;5、C)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4、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2、教学难点: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模式(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引入:让学生总结自制生态瓶的情况,并让学生尝试分析生物死亡的原因。进而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2、一、生态系统稳定性: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凯巴森林变迁的原因,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结构,这个结构中的成分在不断的变化中,维持着结构的稳定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自己所制作的生态瓶,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数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

23、变化?为什么?(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4)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小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人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结合录像(或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

24、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机制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草原植被兔子食兔动物)加以说明。如通过对兔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数量变化自动调节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对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成分的多样性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教学,也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如结合“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最后让学生分析

25、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最稳定,强化学生对此内容的理解。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破坏生态平衡因素”的教学,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引入,如果外界干扰力超过这个限度,则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然后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因素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人为因素(植被的破坏、食物链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于生态平衡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重点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生态平衡的。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生态平衡的破坏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因素强化自然因素的作用。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人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

26、要意义”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谈自己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总结到一方面“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使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此教学中,注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点的渗透。六、课堂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A生产者与分解者 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3.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27、 )A水藻 B浮游动物 C鱼 D底泥微生物4.湖泊中最重要的生产者是( )A岸边大型植物 B湖中浮游植物 C湖边苔藓植物 D湖中沉水植物5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有机物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七、5分钟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C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D身体强状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备的生物是( )A植物和动物 B动物和分解者 C植物和分解者 D全部生物成分5.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喷施农药消灭害虫 B不准放牧 C建立草场防护林 D严禁割草答案:课堂练习(1、B;2、C;3、D;4、B;5、A)5分钟检测(1、C;2、C;3、B;4、C;5、C)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