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七节,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因此,本节课是对全章内容的一次总结与归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直观的图形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界及社会的绝妙工具。基于此认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想通过制作七巧板、鼓励学生探索七巧板及其他图形的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进而
2、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在剪拼七巧板等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此外,在小组的交流与评价中,体会不同图形的绝妙,以及其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进入数学新课程后,因教师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受年龄特征和所用教材特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少数学生已能够有意识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他们充分列举实例来解释数学问题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借助计算机演示七巧板的形成过程和让学生动手画图、度量、折叠,有利于学
3、生在活动中思考数学、在活动中应用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数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试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首先,学生在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中用到线段、中点的画法,自然地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方法,比如利用折叠的方法找线段或中点;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线段的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根据图形构成确定角的大小,在拼图的过程中发展抽象能力、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并尝试用图形语言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最后,在小组交流与评价中,体会七巧板拼图的奇妙,以及其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
4、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参照教科书创设的实际情景的意图,结合生活的实际(主要或标志性建筑等)创设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知识与技能)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
5、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情感与态度)三、教学过程与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 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动手实践,直观感知 探究新知,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巩固质疑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 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内容:引入七巧板,并介绍七巧板的起源(具体内容见ppt)目的:在于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集
6、中注意.目的在于让学生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七巧板的分割过程,并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电脑博士变魔术的形式包装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玩“东方魔板的愿望。 于是教学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学生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第二环节 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内容:(1) 请学生自行分割正方形,使之成为七巧板。(2) 请学生将七巧板中的7块图形分类。(3) 七巧板中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线段各两组。(4) 请学生找出找出锐角、直角、钝角各两个。目的:让学生学
7、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所学过的线段、平行线、垂线、锐角、直角、钝角等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效果: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师生共同交流较为充分,在此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第三环节 动手实践,直观感知 内容:请同学用自己七巧板中的七块几何图形拼成喜欢的图形,并赋予其意义,在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所拼图形的内涵。(学生开始拼图,老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
8、进展状况,倾听学生的想法,或提点建议,或热情鼓励,拼好的图案请学生贴在黑板上,各组选出一幅上台点评。)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然后再与组内同学间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通过解释图案的意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效果: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又能通过小队与小队
9、的竞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 探究新知内容:一起欣赏十四巧板、益智板,俄罗斯板块,并分析它的组成。 目的:此环节中介绍了十四巧板、俄罗斯方块等众多拼板游戏,以扩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将七巧板进行拓展,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第五环节 随堂练习,巩固质疑内容:教师 请指出七巧板的七块板中分别有哪些角,并写出它们的度数。目的: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
10、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选择题目的出发点仍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效果:学生都独立完成课本中随堂练习,再互相交流后对试一试也基本解答出来,课堂上只有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做了想一想。第六环节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内容:学生阅读教材第160-161页 的内容, 若有疑问提出,若无说说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布置作业 课本P164的问题解决。目的: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效果: 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而且能够准确全面的表述.四、教学反思与点评: 有趣的七巧
11、板是新世纪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公开课,得到了全体200余听课人员的一致好评,学生也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轻松愉快。这一节课教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就是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意图和特色,使得师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 本节课围绕着“介绍七巧板介绍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寻找七巧板中蕴藏的数学知识用七巧板制作精美图案提出与七巧板有关的问题”这样一个思路展开。在这节课中 首先,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用“电脑博士变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七巧板的构造以及如何制作。后来就是拼摆,我先引导学生像玩玩具那样随心所欲地在
12、桌上剪拼摆,看一看能发现什么。第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后我注重合作交流,通过组内、组际、全班等不同范围的交流,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小组、班级中来进行交流,介绍自己拼了什么。再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此时学生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上课,而是在进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戏,有趣极了。通过学生这样积极主动的参与,“七纵观整堂课的始末,成功之处有三点: 1 能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基本特征活动性、主体性、过程性、实践性。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探求知识的过程,重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都贯穿
13、了学生的活动,学生不断地动手、动口、动脑,思维始终处在一个“动”的状态之中。2 本节课的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有关七巧板起源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完成,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还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一些有思维价值问题的设计(如为拼好的图案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说明拼图要表达的意义),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实践,积极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不能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七巧板,其他可以利用拼图在教科书上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