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B.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C.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兴)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2.选词填空。(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A.训骂B.斥责C.训斥)死者的家属_(A.阻碍B妨碍C.妨害)交通。(2)受到群众_(A.责问B.质问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3)这
2、是多么_(A.宽广B.宽阔C.广阔)的心胸啊!3.阅读。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1)为下面两个词分别找出它们的反义词。伟大( ) 富强( )(2)加粗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周恩来却说”这个词语后面用了冒号加以停顿,为什么“说”的内容不用引号呢?(4)在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上,为了突出少年周恩来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伟大目标而读书,文章采用什么方法给我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参考答案】1.D2.(1)C,B(2)B(3)A3.(1)伟大渺小,富强贫弱(2)比喻,比喻用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3)间接引用。(4)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