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 第6课黄河(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黄河不同河段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2.运用资料说出如何对黄河水能、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
【重 点】黄河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音乐
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
欣赏、感受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复
习
导
入
(一)教师绘制黄河干流示意简图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1、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3、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引入新课:
4.黄河含沙量大会带来什么危害?
借助简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知识,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黄河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的河口,
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的旧孟津。
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水土流失
下游—— 形成地上河
3.黄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大增是因为中游黄土高原: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严重
夏季多暴雨
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所为。
4.黄河下游因泥沙沉积易形成“地上河”而导致黄河一遇洪水便容易决口,给下游地区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黄河进行治理。
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三)新课学习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综合治理
1.教师据黄河干流示意图,并结合流经地形区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要求:
同学们,假如你们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们应如何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
据老师引导、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明确并识记:
对黄河下游的洪水,不能只在下游治理,关键是采取措施控制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因此:
1.治理水患的根本措施:
在上中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
在下游,特别是“地上河”河段,不断加固黄河大堤,并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根据学生归纳结果,小结:
1.黄河治理成果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叠加,通过大屏幕展示):
黄 河 综 合 治 理 成 果
2.加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生物措施与修建水利设施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承接:黄河除易引发水患外,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理?(从而引出“凌汛”和“断流”的问题)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材料“黄河凌汛”:
(1)明确凌汛的含义。
(2)找出发生凌汛的河段。
(3)凌汛发生的时间。
(4)凌汛造成的危害。
(5)分析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
(6)如何治理?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9材料“珍贵的黄河水”及“断流”问题:
(1)造成断流的原因有哪些?
(2)应如何解决?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并根据学生归纳结果予以指正。)
据老师引导、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明确:
2.(1)凌汛是一种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2)在图中标注发生凌汛的河段:
上游的甘、宁及内蒙古的河套一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初冬和初春季节(尤其是春季)。
(4)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5)与河水流向有关:
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6)治理凌汛要采取轰炸冰坝。
a.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b.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快,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
c.水资源管理不统一,造成沿岸争相抢水等。
3.
(1)
(2)治理断流要有全局意识:
节约用水,加大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力度。
通过读文及图、观察、
分析、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承转: 我们在治理黄河的同时,不仅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母亲河以它最大的优势来造福中华民族呢?这就是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并举。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黄河的合理开发。
合
作
探
究
(二)合理开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下面的文及图,并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地势,完成下列要求:
1、黄河哪些河段水能丰富?
2、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如何利用的?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并根据学生归纳结果予以指正。
阅读课本P48下面的文及图,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地势明确:
1.黄河水能集中上中游,其中上游水能资源最丰富;
2.理解开发黄河的水能具有发电、灌溉、防洪等作用。落实龙羊峡、小浪底等水电站的位置。
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正确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小
小
创
意
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0的阅读,完成下列要求:
在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要求各小组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来呼吁保护母亲河——黄河。)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帮助学生试着提取正确结论。
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强化地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升所学知识。
课
堂
总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以板书线索,引导学生共同来梳理黄河各河段治理与开发的措施。)
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强化了本课内容。巩固了本课知识。
课堂延伸
1、调查本地河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结束
全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视频,师生随视频合唱。
【板书设计】
黄河河段
忧患
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
上游
荒漠化、
凌汛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用于发电、灌溉、防洪等;
轰炸冰坝。
中游
水土流失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易决口、
断流、
凌汛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加大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力度;
轰炸冰坝。
【反馈达标】
1.下列河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是 (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长江下游
2.关于黄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水量不及珠江
B.黄河下游基本无支流注入,流域面积狭小
C.黄河可能会出现断流或凌汛现象
D.对于黄河水,沿岸城市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不要让黄河水白白流失
3.关于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黄河下游,人们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B.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地上河”段,要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C.国家应加大对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的力度
D.黄河上游建设水利枢纽,不仅有发电作用,还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
4.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下游地区降水量很少 B.下游地区多丘陵、山地
C.下游是地上河 D.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5.读图,回答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7.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层证明,过去不仅有大片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野生动物在那里栖息、繁衍。然而,经过千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现在的黄土高原变得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要恢复其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材料二 读下图: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过去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
(2)由材料二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黄土土质疏松;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村舍迁移。
(4)你认为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优点:
1.利用音乐、图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突破难点。
2. 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3.巧设疑问,善于启发,注重发挥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了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