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分类学习目标 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单位;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难点理解生物的分类单位和方法,能说出作为分类依据的主要特征三、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导学方式的优点,以活动和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成为其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四、 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导入初步活动:学生叙述对自己衣柜、厨房调味品、书包内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书店、超市、菜场货物摆放概况。深度活动:学生汇报交流后,相互质疑点评。明白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各有
2、优缺点),确定的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分类?地球上有200多万种生物,要认识它们,需要分类吗?怎样分类?活动二:尝试分类初步活动:分组,教材第117“一些生物”图,根据教材上的讨论题看书、交流、发表观点,尝试给这些生物进行分类。1 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2 根据生物的生存环境3 根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深度活动: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说出本组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讨论各小组分类依据的不足。1不科学、不全面 2。活动不限于一种环境 3。不全面,但较实用4有局限性,有利有害不是绝对的。活动三:科学的分类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都用自己喜欢的标
3、准分类,有什么弊端?为了研究和交流的方便,统一分类标准是必须的。、初步活动:教材第117页下方的表格,了解生物在各分类单位中的位置,思考:1 生物分类学上的最大的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2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 人和猫、桃和小麦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深度活动:进一步思考:1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2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越近还是越远?3 一个种就是一个生物个体吗?举例说明。4 给生物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活动四:给动物分类初步活动:150万种动物,如此庞
4、大的动物如何分类?阅读教材第118页的图,思考:1 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 科学家首先把动物分为几大类?3 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4 脊椎动物包括那些类群?每个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例。5 无脊椎动物包括哪些类群?举例。深度活动:媒体展示图片,尝试把动物进行分类,把结构填入119页的表格中,比较各组的归类结果是否有差异,分析原因。用概念图表示动物的分类,先各小组共同合作编写,然后派代表演示,出示概念图。(图1)活动五:给植物分类初步活动:学生回顾已有的植物知识,思考:1 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 我们学过哪些植物?这几类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又有些什么异同?(图2)深度活动: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指导学生尝试把图片中的植物进行分类,把结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比较各组的归类结果,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