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4)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教学方法:谈话
2、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2、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3、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田世国获奖时的片段,他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在其母亲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毅然捐肾救母。其“反哺报恩” 之举感动了中国。(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在学生受到孝心教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人有几个肾?肾脏有什么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尿毒症?等等。引出
3、本节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二、讲授新课:(一)肾的结构 1、动画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2、观察肾的结构出示猪的新鲜肾,学生观察,讨论交流:(1)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2)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3)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各指什么?(注意它们与肾脏相连的部位)3、观看动画,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1) 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讲述: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4、。出示:肾单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结合肾小体与肾小管在肾的分布特点,解释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浅? 描述肾小球是怎样组成的? 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 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肾小球与肾小囊腔壁的特点?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区别?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的管腔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设计此问题是消除学生的一个误解:肾小球内的血液能流入肾小囊;)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二)尿液的形成、课件展示资料(课件展示
5、资料和肾内部的结构),这个资料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和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比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对比,推理,讨论,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2)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学生观看尿液的形成动画,思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滤过?原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全部或部分重吸收了哪些成分?哪
6、些成分没有被重吸收?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小活动:在黑板上画出尿的形成示意图:让学生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硬纸片模仿尿的形成过程,演示出各种成分的变化情况。(三)尿液的排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P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怎样?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尿的排出途径?、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做好泌尿系统的卫生?三、拓展应用:、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血尿),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患有尿毒症的人自身无法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只有依靠肾透析或肾移植来进行治疗。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六、板书设计: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肾、结构:皮质、髓质、肾盂、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二、尿的形成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